周澤中
【摘要】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引導、推動、激勵作用,讓數學課堂更加高效、和諧。實施有效評價,教師要認真研讀新課程評價理念,要充分尊重學生實際,著眼于學生的需要,大力改革教學評價,讓數學教學與教學評價高度融合,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關鍵詞】數學教學 ? 有效評價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評價方式單一、目的單純,過分強調評價的選拔與甄別功能,注重數學知識、技能的掌握,忽視數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評價,造成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目的就是解題高手,缺乏實際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新頒布的《數學課程標準》以“關注人的發(fā)展為首要教學目標,教學評價也要立足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fā)展,開展發(fā)展性評價”。教師要善于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全新的評價觀念,需要我們正確、深刻認識和思考,從而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
一、把握新課程評價理念,掌握評價重點
作為基礎教育的數學與作為科學研究的數學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作為教育的數學目的是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獲得各種知識、能力的和諧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因此,評價也要立于學生的未來需要和發(fā)展。新課程理念確立了“大眾數學”的教育思想: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就決定了數學評價的重點已不再是數學運算結果的正確與否,評價的選拔和甄別作用已淡化,呈現了嶄新的評價重點:1.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稊祵W課程標準》把讓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做為重要的教學目標,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途徑,教學目標和評價重點都是從學生終身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的,是從學生長遠的根本利益出發(fā)的。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未來人才的基本素質,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第一學段:“對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要注意考察學生:能否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否選擇適應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否愿意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能否表達清楚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钡诙W段提出:“對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考察:能否從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和提出數學問題;能否探索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并試圖尋找其他方法;能否與他人合作;能否表達出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結果;是否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如著名的小學數學教育家吳正憲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她要求學生用紙折疊出二分之一,可有的學生卻折出了四分之一,吳老師馬上肯定了這個學生的創(chuàng)新之舉,并向學生誠懇地鞠躬,表示對學生的鼓勵。這種評價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美好學習情感。2.解決問題的過程和形成解題策略的過程。新課程關注和重視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的知識的接受者,學生學習數學結果是評價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和在參與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傳統(tǒng)的學習結果的評價,造成了重分數輕能力的弊端,讓師生陷入題海而不能自拔,新的評價重點的突出,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二、改革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發(fā)展
評價方式的改革包括評價方法和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傳統(tǒng)教學往往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這種靜態(tài)的評價方式促使學生追求單一的知識學習,忽視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新課程評價要求,既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又評價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既有量化評價又有質性評價,在評價的方式上,除了考試之外,還可以開展小測驗,還可以開展數學活動、寫數學活動報告、指導學生撰寫數學小論文,將學習成果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寫出來。另外,新課程評價還強調,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我反思,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把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策略、失誤等情況進行反思,從而形成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和策略。另外,《數學課程標準》還明確了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在第一學段要“針對本學段學生的特點,評價結果的呈現應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用鼓勵語言描述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況”。在第二學段要“在呈現評價結果時,應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以定性描述為主的方式。定量評價采用等級制方式,定性描述采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掌握了什么,獲得了哪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從而使評價結果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語言要簡明扼要、具體、客觀、公正、全面,使用鼓勵性的評語,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對學習中的失誤,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并能認真改正,獲得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
三、高度融合教學評價與教學內容,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評價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不能靠單純的考試或批改作業(yè)進行,要把積極的數學評價有效的融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做到育人無痕。如《利息》的教學,教師真誠地向說:“同學們,最近老師遇到一個難題:朋友新還了借我的一萬元錢,可我暫時用不著,放在家里又不放心,怎么辦呢?”幫助老師解決難題,學生表現出異常的積極性。生1:“買保險吧!出現意外有補償”。生2:“買股票,收益大”。生3:“存銀行吧,既安全又方便”。生4:“買保險不合適,急用時可能取不出來,愿我們老師永遠安康,不出意外”。生5:“買股票風險太大,老師教我們辛辛苦苦掙工資,攢錢太不容易了。再說老師也沒那么多精力去研究股市,最好是存銀行,既安全又方便,還實惠”。教師對學生的建議適時評價:“謝謝各位同學為老師出謀劃策和對老師關心、理解。的確買保險,老師許多業(yè)務不熟悉,買股票風險太大,老師沒有那個能力,更沒有時間與精力,還是存銀行吧!剛才那位同學說既方便又實惠,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生5:“方便是存銀行的錢急用時可以隨時支取,而且還有利息”。教師引導:“同學們,如果老師把1萬元錢存銀行,存一年到時銀行給老師,不只一萬元,還要多出一部分,這多出的一部分就叫利息。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關于‘利息的知識”。老師的一聲謝謝,讓學生得到尊重、理解與信任。教師的積極評價引導課堂向更生動、和諧的方向發(fā)展,學生除了收獲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收獲的和諧美好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