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玲
當今人們面臨的一個最重要的挑戰(zhàn)就是如何確保環(huán)境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然而在檔案界中,就檔案記載歷史的使命而言,可持續(xù)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可以賦予另外的意義。檔案館主要聚焦于保存社會、集體和不同知識領域的記憶。檔案作為世界記憶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以社會記憶素材的面貌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檔案與記憶密不可分。而記憶按照不同角度劃分也可以呈現(xiàn)出不同的種類,我們圍繞集體記憶與檔案的關系問題展開研究,探討檔案對過去的再現(xiàn)、記載、轉換以及重構住功能,使它成為現(xiàn)代社會重塑集體記憶的主要途徑。
一、記憶與集體記憶
(一)記憶
記憶一詞目前在學術界已經(jīng)高度流行,大約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文化記憶、集體記憶、社會記憶等已經(jīng)在哲學、社會、和文化研究領域中頻繁使用。不同領域的學者對記憶的社會屬性持有不同的論述:法國哲學家雅克·德里達認為:“記憶是一種時間修辭學,是人們能夠將其與現(xiàn)在的現(xiàn)在或將來,并構成現(xiàn)在的在場”;俄國心理學家維哥斯基和弗弗許若夫認為,可以將記憶視為一種在語言和文字包裝之下的文化表征;英國心理學家巴特雷特則強調(diào);“記憶是對過去經(jīng)驗與印象的集結,它是一種‘心理構圖”;總體而言記憶是人腦重要的活動和功能,人們對過去經(jīng)驗的感受、回顧構成了個體的記憶。(二)集體記憶
集體和人一樣,也具有記憶,因特定的關系結合在一起人群對共同事物的記憶就是一種集體記憶。法國社會學家哈布瓦赫將記憶置于社會框架的分析中,開創(chuàng)性的提出了“集體記憶”的概念。哈布瓦赫指出:“集體記憶不是一個既定的概念,而是一個社會建構的概念?!痹谒磥恚霸谝粋€社會中有多少群體和機構就對應有多少集體記憶?!?/p>
二、現(xiàn)代集體記憶的缺失
一個沒有記憶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但不幸的是歷史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讓人民喪失記憶的種種。奧威爾的小說《一九八四》描述了一個頗為荒唐但不失真實的故事情節(jié):“真理部”的職員的主要任務是不斷改寫歷史,使歷史符合今天的現(xiàn)實需要,使人們不斷忘記歷史,忘記過去。這顯然是十分荒誕的,但不得不說現(xiàn)代社會情形的復雜多變以及世界多元化文化的興起,轉移了現(xiàn)代人對過去對傳統(tǒng)的視線,群體意義上的集體記憶缺失成為當代普遍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
三、檔案與集體記憶
檔案是集體記憶的重要載體,是聯(lián)系歷史、當代社會以及未來的紐帶,具有建構社會記憶的重要功能。不同種類的檔案作為記憶方式和記憶的載體,往往伴隨時代發(fā)展和傳播手段的進步不斷變化,記錄形態(tài)的更替對記錄功能有著重要影響。
(一)口述檔案與集體記憶
在沒有文字的社會,歷史的溝通主要以口述的方式進行。而現(xiàn)代人也會因為種種原因,很多集體記憶并沒有用文字或者其他方式記錄下來,僅僅是保留在人們的口頭之上。如很多經(jīng)歷過重大歷史事件的普通百姓或者是社會名人,因為種種原因,存在于他們頭腦之中的“個人記憶”并沒有轉化成書面形式或者是磁帶的形式而被保存下來。
(二)文字檔案與集體記憶
文字是人類傳播史上最重要的發(fā)明,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存貯記憶的媒介物,因而文字檔案也成了記載記憶的主要載體。文字檔案記錄和表意功能徹底解放了人類思維的重荷,并對記憶方式的改進產(chǎn)生了兩大重要影響:第一,文字檔案使記憶或是經(jīng)驗在時空上得到延續(xù)和擴展。在時間上延長了記憶,而在空間上則把經(jīng)驗范圍擴展至了另外人。第二,文字檔案的記憶方式孕育了質疑和批評精神,書寫文化的出現(xiàn)必然會產(chǎn)生偏好嚴謹與精確的心理機制,對記錄的事物也有了憑證,事物不再被視為理所當然,隨時可以被抽象地質疑。文字檔案史檔案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記錄了更多的集體記憶,是集體記憶重要載體。
四、檔案對集體記憶的構建
集體記憶是人類社會的靈魂,是文化傳承的精髓,而檔案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形成的歷史經(jīng)驗的記錄,它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科學、經(jīng)濟等各個方面,是人類活動最原始的記錄,也只有檔案的記錄最真實,同時也是不可更改和替代的。集體記憶的核心是表現(xiàn)了一種文明、文化,擁有集體記憶,意味著我們擁有共同的起源、文化和信念。檔案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文化的穩(wěn)定性,沒有了檔案,文化或者文明都將是有缺失的,那么一個集體也必將失去部分社會記憶。因此,社會記憶構建與檔案之間必然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一)檔案是集體記憶構建的重要載體
檔案的本質屬性就是原始記錄性,它是集體、社會最原始的記錄,真實性比其他任何文獻都高。檔案內(nèi)容廣泛而豐富,既包括政策法規(guī)、軍事經(jīng)濟,也含有風土民情、自然景觀,在某種意義上,檔案是集體記憶的“根”和集體心理的情感寄托。它在歷史、當代社會和未來之間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同時,檔案具備證明集體記憶的存在和構建集體記憶的功能。集體記憶構建需要以完整、真實、豐富的社會記憶為基礎,而檔案就是集體記憶的匯集。如果說集體記憶構建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那么檔案就是這項工程的基石。作為集體記憶載體的檔案固定地儲存著各種記憶的內(nèi)容、記憶的變遷和記憶的消亡過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記憶庫。
(二)檔案對集體記憶構建的價值
在其特定環(huán)境里,檔案館提供的利用服務、展覽、項目、出版物和網(wǎng)站皆要滿足當代人對記憶的需要。與此同時,今天對檔案館館藏的收集、保護以及現(xiàn)代研究方法均可導致長久的記憶,使后代留住集體記憶成為可能。具體來說,檔案對社會記憶構建的載體價值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一下四個方面:
1.檔案對集體記憶構建具有憑證價值。對于記憶光靠人腦顯然是很難做到的,而檔案卻幫助了人民做到了這點。檔案是最原始的信息,是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經(jīng)歷經(jīng)驗最真實可靠的記錄,無論人們用何種方式記錄,檔案都是事實的反映,是不可改變的。所以,當人類個人記憶逐漸轉變成集體記憶的時候,檔案對集體記憶的憑證價值依然存在,它是證實客觀活動存在基礎。
2.檔案對集體記憶構建具有考證研究價值。集體記憶的延續(xù)和變遷是與歷史的進程同行的,人們對集體記憶的探索必然需要依據(jù)對歷史的研究,檔案是歷史的記錄,作為一種原始的信息,它是對歷史最真實的反映,彌補了記憶中的不足,因此檔案對集體記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考證價值和非凡的研究價值。
3.檔案對集體記憶構建有歷史傳承的價值。檔案在很大程度上歷史的寫照,而歷史不僅僅是時間的延續(xù),更重要的是社會連續(xù)的承接。檔案在歷史延續(xù)的過程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載體作用,歷史延續(xù)的根本意義在于人類的活動,檔案記錄的就是人們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活動。
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記憶投入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檔案在集體記憶構建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人們越多地利用檔案來了解和反映集體記憶,檔案的價值也就越來越高,檔案參與集體記憶構建的形式也就越來越多,比如檔案編纂材料的出版、歷史事件珍貴檔案的展出等。檔案隨著人們開發(fā)利用形式的變遷,表現(xiàn)出更高的價值和更豐富的形式,這也是檔案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