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穎
摘 要: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很多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模式和授課方式都發(fā)生了改變,以創(chuàng)新的教學代替?zhèn)鹘y(tǒng)陳舊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由于高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政治課堂則是指引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的重要輔助工具,所以教師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堅持以人為本,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有針對性地設置課堂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為促進高中政治課堂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政治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對于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由于理論知識較多,所以學生時常會感到政治課堂的枯燥呆板,高考的壓力也使得學生的情緒比較波動。在高中政治課堂上,教師要始終保持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以生活為依托,激勵學生不斷進步,主動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價值觀,注重課堂內(nèi)容的充實性,創(chuàng)建富有生機的課堂氛圍。但是目前的高中政治課堂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結合教學經(jīng)驗,探究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
一、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內(nèi)容華而不實,呆板枯燥
教師在課堂內(nèi)容的安排上缺少計劃性,課堂內(nèi)容沒有針對性,學生在課堂上只能是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安排,沒有主動性,課堂氣氛不活躍,缺少生機,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進而影響課堂的質量。同時,教師在進行課堂講解時,照搬教材,只是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而教材的內(nèi)容是有限的,教學步驟比較傳統(tǒng),而且公式化,忽視學生的想法和實際情況,學生就會失去熱情,所以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開展創(chuàng)新性課堂。
2.學生有抵觸課堂的想法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良莠不齊的信息也開始充斥學生的大腦,這些不好的信息容易腐蝕學生的心理,也會影響學生在政治課上的表現(xiàn),比如,抵觸課堂、厭學等,就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扭曲對于教材宣導的政治主張,這樣的想法不僅會影響課堂的正常進行,同時也會阻礙學生的個人發(fā)展。
3.教學方式單一,拓展受限
高中生的思維活躍度很高,而政治課堂也是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教師卻忽視了這個重要的部分,沒有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展示,學生的求知欲就得不到滿足。同時,課堂上師生也沒有互動,缺少交流和溝通,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傳授,學生的參與度就會下降。由于課堂的時間有限,教師需要綜合分配時間和精力,所以,課堂就無法和生活實際相結合,脫離了生活的課堂就沒有生機和活力,就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拓展延伸課堂,就不能真正發(fā)揮政治課的作用。
4.教學資源利用不充分
教學資源包括很多種,比如課程的編制、課程的設計、課程的反饋等等,同時還有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計算機多媒體資源等等。然而,一些教師對于現(xiàn)代化的器材不是特別的了解,所以很少使用,只采用口頭講課的方式,這樣的課堂會讓學生變得失去信心;同時教師不進行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學生沒有更多的業(yè)余活動,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就不能更好地消化教學內(nèi)容,在認知上就會形成片面性,不利于今后的深入學習和發(fā)展。
二、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政治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素養(yǎng),積累經(jīng)驗,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幫助并引導學生進步。教師要以自身的博學多識去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共同發(fā)展,加強文化知識,拓展生活常識,教師還要設置系統(tǒng)的備課方案,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熟悉教材,了解學生,從基礎出發(fā),關注學生個體,追求量的積累,同時也注重質的飛躍,將課堂和生活實際相統(tǒng)一,讓課堂走進生活,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進行情境式教學,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同時,教師還要注重課堂訓練,做好課堂反饋工作,強化訓練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印象,教師對進步的學生進行鼓勵,增強自信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樹立起新時期的高素養(yǎng)、高品質、高技能的教育工作者形象。
2.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組織上要尊重學生個體,了解學生的情況,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將課堂內(nèi)容圍繞學生開展,合理調整,及時補充,可以采用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同時增強師生的互動,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并給出獨特的想法,這樣學生就是整個課堂的中心,也能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去表達,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暢所欲言,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水平。
3.綜合利用教學資源
政治教師可以以時事為依托,進行課堂實例教學,培養(yǎng)學生關注時事熱點,關心國家大事小情的好習慣。讓學生充分了解教材,教師在課前整理好資料和素材,以實例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課堂氣氛,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尋找關注點,并搜集相關資料,進行制作,然后班級其他同學進行講解和演示,既能增加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增添課堂新意。教師也可以針對社會某一現(xiàn)象,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辯證,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這樣也能增進課堂的發(fā)展。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多媒體教學深深地植入政治課堂,讓無聲的課堂變得有聲有色,讓枯燥的課堂變得生機勃勃,讓沉默的學生變得踴躍積極,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在新課改的深入影響下,高中政治課堂要敢于打破傳統(tǒng),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強化教師專業(yè)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落實教學計劃,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邏輯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成為政治理論的實踐者,并且在政治課堂上能夠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用,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高碧.關于高中政治教學效果的思考[J].魅力中國,2010(01).
[2]戴恩亮.對高中政治教學的幾點反思[J].考試周刊,2010(09).
[3]周迎春.教師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7).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