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亞萍
【摘要】:目的 探討觀察并比較懸吊式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剝除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10月48例在我院行懸吊式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另外選擇48例同期行開腹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疼痛情況、術后退熱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等。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無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退熱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的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費用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懸吊式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的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但是住院費用相對的比較高,因此,在臨床上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具體的手術方式。
【關鍵詞】:懸吊式腹腔鏡;開腹;子宮肌瘤;臨床療效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多發(fā)生在30歲以上的育齡婦女,發(fā)生率在20%以上[1]。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手術已廣泛應用于婦科臨床治療中。懸吊式腹腔鏡手術是近年來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及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我院采用懸吊式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剝除術,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10月48例在我院行懸吊式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另外選擇48例同期行開腹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由于子宮肌瘤發(fā)生月經過多,子宮體積明顯的增大,大約相當于10周妊娠子宮的大小,患者有明顯的腹痛以及尿頻等臨床癥狀,肌瘤導致不孕癥或反復自然流產的發(fā)生。其中觀察組平均年齡(44.1±5.4)歲;平均肌瘤直徑(6.8±2.1)cm;有腹部手術史者16例,無腹部手術史者32例;漿膜下肌瘤32例,肌壁間肌瘤16例。對照組組平均年齡(43.6±6.1)歲;平均肌瘤直徑(6.7±1.6)cm;有腹部手術史者18例,無腹部手術史者30例;漿膜下肌瘤31例,肌壁間肌瘤17例。兩組在年齡、有無腹部手術史、肌瘤大小以及肌瘤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經過比較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聯合麻醉的方法。觀察組患者采用頭低足高的膀胱截石位,禁行腹壁懸吊式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具體操作方法如下:選擇的切口位于患者的臍下緣臍輪邊緣,按照臍輪的弧度橫向做一切口,約10mm,將腹腔鏡置入后,自恥骨聯合上方約4cm處,沿腹白線以鋼針向臍下方2cm處進行穿刺;在右下腹或左下腹各作一個切口,長約2cm,還可以根據手術具體情況的需要,在對側的下腹部作一小切口,穿刺5mmTrocar置入手術器械;經下腹1.5-2.Ocm切口如削蘋果樣將肌瘤切成條索狀,然后取出。(1)無蒂漿膜下子宮肌瘤和肌壁間肌瘤:選擇在肌瘤最突出的部位作為切口,在子宮肌瘤假包膜層用穿刺針刺入,注入垂體后葉素6Iu、20ml生理鹽水或是縮宮素201u、20ml生理鹽水,等待局部的子宮肌層組織變白后,用超聲刀將肌瘤部位的子宮肌層正中橫行切開,長度約為肌瘤的3/4,到達子宮肌瘤的表面后,用肌瘤鉆旋入肌瘤內,然后將肌瘤提起,沿包膜將肌瘤分離,分離的過程中,用超聲刀進行止血,將肌瘤基底部用血管鉗鉗夾,以1號微喬線進行縫扎。(2)帶蒂漿膜下肌瘤:將肌瘤包膜在肌瘤的基底部梭形切開,瘤體用大抓鉗鉗夾,牽拉旋轉瘤體后,將肌瘤剔除,然后將漿肌層創(chuàng)面用1號微喬線采用8字間斷縫合。對照組患者采用平臥位,按照《婦產科》第3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中的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常規(guī)操作方法進行手術操作。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疼痛情況、術后退熱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等。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術中情況比較 如表1所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無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中情況比較(x±s)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
觀察組
48
72.66±18.56
62.6±10.54
對照組
48
76.71±29.62
87.3±13.52
2.2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 如表2所示,觀察組患者術后退熱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的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費用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x±s)
組別
例數
術后退熱時間(d)
術后肛門排氣時間(h)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元)
觀察組
48
1.73±0.43
19.43±3.24
5.1±0.46
6743.75±263.85
對照組
48
2.26±0.92
24.64±3.81
7.3±0.94
5575.64±385.32
3 討論
傳統(tǒng)的開腹剝除子宮肌瘤的手術切除法具有視野比較寬闊、操作比較方便以及切除完全的優(yōu)點,但由于手術時間較長、術中出血量較多,因此,對患者造成的損傷比較大、容易并發(fā)術后感染,而且患者術后恢復比較慢。懸吊式腹腔鏡是近年來臨床常用的手術方法,由于該手術不需要建立人工氣腹,因此,避免了由于建立氣腹盲法穿刺所產生的各種并發(fā)癥、CO2氣腹等,使得該手術的適應證大大拓寬[2];由于該手術方式的手術器械可以自由的出入腹腔,醫(yī)師在進行手術時操作比較方便,還可以使用普通的手術器械,用手可以經過操作孔觸摸子宮,對于病變的具體部位更加明確[3]。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無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退熱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的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然而,觀察組患者的住院費用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義(P<0.05)。由此可見,采用懸吊式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的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但是住院費用相對的比較高,因此,在臨床上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具體的手術方式。
參考文獻
[1]王玉蓬.懸吊式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比較[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0,33(36):6-8.
[2]高衛(wèi)華.懸吊式腹腔鏡在子官肌瘤切除術中的應用[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2,41(10):1322-1323.
[3]王愛芬,李蔚心,張建亞,等.懸吊式腹腔鏡在子宮肌瘤剝除術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