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航
【摘要】本文就側重歌唱課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論述,從教學實踐出發(fā),就優(yōu)化初中合唱教學展開了集體的策略和模式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合唱 教學 范唱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206-01
本人在多聲部合唱作品歌唱課的教學實踐中,大膽地進行了一些摸索和嘗試,逐漸探索出一套適合于初中合唱教學的策略和模式,經(jīng)實踐檢驗,這套策略和模式具有一定的實際效果。
一、合唱教學策略
策略一:不分聲部,全體學唱。
不分聲部學唱各個聲部的旋律及歌詞,即全體學生學唱、熟悉各個聲部的旋律及歌詞。遇到多聲部合唱作品的歌唱教學,大部分音樂教師首先是將學生進行聲部劃分,然后各自學唱屬于自己聲部的旋律與歌詞,而我卻恰恰相反,先不急于劃分聲部,而是要求全體學生學唱所有聲部的旋律與歌詞,通過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任務的完成,可以讓學生們熟悉各個聲部的旋律、節(jié)奏、歌詞等等,為接下來的隨意劃分聲部進行靈活性的穿插與組合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合唱合作時能清晰地聆聽到對方聲部的旋律、音準及節(jié)奏奠定了聽覺基礎。
策略二:先學譜,再唱詞。
先唱熟歌詞,再唱歌譜的模式只能是識譜教學的低級、初級階段所適用的模式,只能算是識讀樂譜教學的感性層面,要上升到識讀樂譜教學的高級層次、理性階段,必須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能夠準確識讀樂譜,自主學唱的能力,即最終養(yǎng)成看譜即唱的習慣。
策略三:從視唱樂譜的合唱再到演唱歌詞的合唱
在完成多個聲部的識譜練習以及填詞歌唱之后,接下來便可進行劃分聲部的合唱體驗了。多個聲部同時演唱,同時還要兼顧節(jié)奏和音準的配合以及演唱音色和力度的均衡與協(xié)調,顯然這種形式比起單純的單一聲部的學唱難度更大,因此可以先從視唱樂譜的合唱形式開始,然后再過渡到演唱歌詞的形式。通過多聲部旋律的視唱合作可以加深各聲部對于各自聲部的旋律音準的把握以及融進合唱協(xié)作的意識,為演唱歌詞再次夯實基礎。
策略四:活用合唱范唱及伴奏錄音,提升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聆聽合唱范唱錄音,從整體聆聽感受到單聲部的旋律歌詞跟唱再到劃分聲部的分別跟唱以及最終利用伴奏錄音進行合唱體驗,這是合理運用合唱范唱錄音,激發(fā)和提升有效性合唱教學的全過程。
策略五:理性認知旋律歌譜,準確隨琴跟唱
認識拍號,學會準確地指揮劃拍識讀樂譜;認識難點節(jié)奏,掌握基本節(jié)奏型;劃分樂句,標記歌唱氣口,準確理解段落劃分;解析旋律特點,了解旋律音程走向和構成,感受旋律線條特點;隨琴彈奏準確跟唱。
二、合唱教學模式
根據(jù)以上合唱教學的理念和策略,我摸索出一套適合于現(xiàn)行初中合唱教學實際的合唱教學模式,這套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概括起來就是:
聆聽范唱 初步感受→聲部教唱 全體學唱→聆聽范唱 單聲跟唱→聆聽范唱 多聲跟唱→聆聽伴奏 合唱體驗
以上流程和步驟的具體操作內容、形式以及要求等如下:
1.聆聽范唱 初步感受
“聆聽范唱,初步感受”的具體教學要求及其操作程序和內容為:熟悉掌握歌曲節(jié)拍,拍號,運用指揮劃拍手勢或者擊打單位拍點的形式跟隨音樂進行劃拍或擊拍體驗,感受音樂的律動特點及其速度進行的快慢以及力度強弱的變化規(guī)律;樂句氣口的標記,段落結構的劃分,音樂情緒的感受和體驗;合唱音色的特點及其聲部的協(xié)調和諧等等。
2.聲部教唱 全體學唱
教唱所有聲部的旋律,全體學生學唱所有聲部,先學習識讀樂譜,再學習填詞跟唱;先學習高聲部旋律歌譜及其歌詞,再學習低聲部旋律歌譜及歌詞。這種教學形式如同鋼琴教學中的左右手分手練習。
3.聆聽范唱 單聲跟唱
在流程二的基礎上,播放范唱錄音,要求全體學生齊聲逐一跟唱所有聲部,使得全體學生的演唱自行構成一個聲部,從而與范唱形成合唱。在聆聽范唱錄音并進行聲部跟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鋼琴彈奏,輔助學生們的跟唱聲部旋律,從而起到引領和糾正的作用。
4.聆聽范唱 多聲跟唱
在流程三的基礎上,將學生劃分好聲部,要求學生聆聽范唱,各自跟唱自己所屬的聲部范唱,從而形成在合唱范唱錄音背景下多聲部合唱的初步體驗,可多進行幾次,加深印象,養(yǎng)成輕聲高位的合唱習慣以及相互聆聽的合唱意識。這種分聲部的多聲部的跟唱也可以分為旋律性的多聲部跟唱和歌詞類的跟唱兩個階段進行,先進行旋律性的跟唱再進行歌詞類的跟唱。
5.聆聽伴奏 合唱體驗
在流程四的基礎上,利用教材伴奏錄音,讓學生們進行多聲部合唱實踐表現(xiàn)。在脫離了聲部范唱帶領的條件下,能夠獨立完成各自聲部的演唱同時注意與其他聲部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做到聲部和諧,協(xié)調,從而基本實現(xiàn)合唱作品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這種在伴奏錄音背景下的合唱體驗也可以分為旋律性的合唱和歌詞類的合唱兩個階段進行,同時也要注意伴奏錄音定調要合理,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
通過以上五個程序及其步驟的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層深入的教學實施,學生基本上對于合唱作品中的各個聲部有了一個較為深刻的認識、感受和體驗,到最后第五個階段的合唱展示時基本上能夠完成一首作品的演唱,而且由于整個教學過程分層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以及教學目標清晰明了,學生的注意力被高度地集中,因此也使得這樣的合唱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的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