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識來于生活,歸于生活。教學過程中將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能夠極大的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知識易于理解和接受,活躍課堂氛圍。本文就蘇教版必修一《二氧化硫的性質和作用》一課如何進行生活化教學進行案例分析探討。
【關鍵詞】高中化學 二氧化硫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167-02
SO2是高中化學中含硫化合物的典型代表。它既有酸性氧化物的共性,又有氧化性、還原性、漂白性等自己的特性。它集多種角色于一身,其性質之復雜,容易給學生造成認知困惑,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生活即教育”是我國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個重要觀點。高一學生可能對理論性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興趣不大,但他一定會關心每日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因此,我們可以把SO2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生活的角度出發(fā),結合課堂化學知識的要點,在課堂上展開生活疑難點分析,將知識蘊含在生活化的問題進行剖析,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強烈愿望,達到寓教于樂,傳到授業(yè)解惑的效果。
一、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問題
SO2對于學生來說既陌生又熟悉。說它陌生,是因為其中包含有大量的化學專業(yè)知識和化學方程式,是學生以前所未曾接觸過的;說它熟悉,是因為對其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在哪見過,好像在哪聽過。所以在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中,我以“生活中的SO2”為題,要求學生留意發(fā)生在自己身邊與SO2有關的事情和現(xiàn)象,每人做一份資料卡,為老師提供教學素材。據(jù)學生調(diào)查了解發(fā)現(xiàn):①SO2是大氣主要污染物之一,是硫酸型酸雨的主要來源;②燃放煙花爆竹后,產(chǎn)生的刺激性氣味就是SO2的味道;③SO2可用來漂白紙漿;④《法制晚報》報導,京客隆勁松商城銷售的“味美發(fā)”海米下架,原因被查出不得檢出的二氧化硫………“生活就是一本活的化學書”,發(fā)現(xiàn)生活問題,實質上就是一個使生活問題化學化的過程。
二、導入生活,激發(fā)興趣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興趣盎然?!懊褚允碁樘臁?, 所以我決定從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加工這一社會熱點問題入手。
【情景導入】教學活動開展前購買一定數(shù)量的冰糖,做成三份樣本:①顏色比較白,不算太透明,小顆粒的;②顏色很白,而且非常透明,小顆粒的;③略帶淡黃色的、大塊的。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置身于去超市購買冰糖的生活場景中,讓學生進行辨別挑選。
【舉手投票】學生絕大多購買第二種,原因是它白凈、漂亮。
【質疑探究】其實,不僅僅是冰糖,像銀耳、蘑菇、腐竹和蝦皮等等,不少消費者都喜歡購買白白凈凈的。但白凈就能代表干凈嗎?可知這雪白的顏色從何而來?
【新聞連線】
這就引出了SO2的“漂白性”, 達到教育無痕的理想狀態(tài)。食用了SO2超標的食物到底對人體有什么樣的危害?會使人產(chǎn)生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同時,SO2還是殺傷力巨大的致癌物質。就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最新食品安全二氧化硫超標事件共達12起之多,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食品安全問題令人觸目驚心,強烈刺激到了學生敏感的神經(jīng),激發(fā)了學生想要深入了解SO2的興趣。
三、走近生活,合作探究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足夠大的好奇心時,才會產(chǎn)生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探索欲望。所以在采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時候,我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增加學生對SO2性質的親切感,激發(fā)學生想要自己動手試一試、做一做的沖動,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介紹SO2的還原性時,我預先請學生觀察了兩個削皮的荸薺,一個放置于空氣中,另一個浸泡在水里。學生發(fā)現(xiàn)放置于空氣中的荸薺很快就會變黃,而浸泡在水中里的幾乎不變黃。這是為什么?學生猜想去皮的荸薺浸泡于水中可減少與空氣中氧氣的接觸,可減慢其氧化變色的速度。那么攤販上所賣的去皮荸薺并不浸泡在水里,但能放上半天甚至一天仍就潔白如初,這又是為什么?
【新聞線索】
再次引導學生思考SO2能抗氧化,說明它具有怎樣的性質?學生推斷:SO2的還原性。順勢利導就以“如何證明SO2具有還原性”為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完成實驗,記錄現(xiàn)象,并匯報交流。有的組說:“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紅色褪去?!庇械慕M說:“SO2能使溴水溶液褪色?!边€有的組說:“SO2能使FeCl3溶液褪色?!薄瓕W生的回答爭先恐后,緊張而又興奮。接著我又發(fā)難:“如何證明SO2使酸性KMnO4、溴水、FeCl3等溶液褪色是還原性而不是漂白性?”教室里一陣喧鬧后又陷入一片寂靜?!拔抑懒丝蓪⑼噬笕芤杭訜崛舨换謴图t色,則說明不是SO2的漂白性?!薄拔艺J為SO2能被FeCl3溶液氧化成SO42-,再滴加BaCl2溶液,若出現(xiàn)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就能說明” ……這樣的課堂少了老師的喋喋不休,多了學生的你言我語, 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大提高了SO2教學的生動性和有效性。
四、學以致用,服務生活
學習的目的不在于解釋生活,而在于為生活服務。利用多媒體將我國酸雨的產(chǎn)生、危害以視頻、圖像等形式展示于學生面前,使之一目了然。同時,為了解決酸雨帶來的危害,各國煙囪的競相升高,“圣誕老人,一路小心!”這個的標題應景而又諷刺。
設問加高煙囪真的能減少酸雨的危害嗎?答案是“NO”。于是我請學生分角色討論你能為減少酸雨的危害做些什么。(1)假如你是化學老師?(2)假如你是農(nóng)民伯伯?(3)假如你是硫酸生產(chǎn)廠的工程師?(4)假如你是環(huán)保局局長?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自己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知識與能力同步發(fā)展,真正了做到學以致用。
衣、食、住、行、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化學的氣息。離開了生活的化學,如同離開了水的魚兒,失去了其鮮活的生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聯(lián)系生活講化學,把生活經(jīng)驗化學化,化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學的真實,學的快樂,學的有用!
參考文獻:
[1]丁春羊.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分析[J].新課程學習(中),2013,20(11):23-24
作者簡介:
是妤(1981年-),女,江蘇蘇州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常熟市中學高一化學組,研究方向:中學化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