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珂
內(nèi)容摘要:諷刺文學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夸張手法,這類文學作者往往通過幽默、卑鄙可惡,可悲可嘆的事件或者人物來達到批判某種不滿的目的,契訶夫的作品在藝術上,不僅繼承和發(fā)揚普希金、果戈里的現(xiàn)實主義批判的文學傳統(tǒng),又繼承了果戈里、謝德林幽默文學傳統(tǒng),并把這兩種傳統(tǒng)不斷結合并加以創(chuàng)新改造。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諷刺幽默文學,契訶夫作為十九世紀俄國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在創(chuàng)作藝術上把這兩種形態(tài)運用到了極致。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契訶夫的是獨具一格的但是從刻畫上又那么的平凡、質樸。契訶夫的作品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更沒有急轉直下的劇情,但是小說的人物卻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人們的心里,讓人笑在臉上疼在心里。也許這與他契訶夫年少時生活清貧,飽嘗人間疾苦有關系,但是沒有年少時的經(jīng)歷也許就無法造就契訶夫作品的輝煌。
關鍵詞:諷刺與幽默 創(chuàng)作 契訶夫
一.契訶夫寫作藝術的來源
契訶夫的作品在藝術上,不僅繼承和發(fā)揚普希金、果戈里的現(xiàn)實主義批判的文學傳統(tǒng),又繼承了果戈里、謝德林幽默文學傳統(tǒng),并把這兩種傳統(tǒng)不斷結合并加以創(chuàng)新改造。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諷刺幽默文學,這一點更多的體現(xiàn)在對“小人物”的描寫中。俄國普希金筆下的《驛站》,果戈里筆下《外套》,屠格涅夫筆下的《木木》等都是描寫小人物的作品,但是他們與契科夫作品相比他們更注重精神層面上的描寫,那些小人物在他們的筆下直接顯現(xiàn)了悲慘的命運經(jīng)歷與痛苦的精神壓迫。而契訶夫則是更注重小人物的平常生活的瑣事
契訶夫年少時生活清貧,飽嘗人間疾苦,可以說在年少時期他就是“小市民”中的一員,親身體會到在殘酷統(tǒng)治級下小市民的庸俗世故和冷酷無情自私自利的嘴臉。年少時的經(jīng)歷對人生的影響是最深刻,這也為契訶夫日后創(chuàng)作的題材奠定了基礎。契訶夫的父親是東正教徒,度東正教近于狂熱的虔誠。在一定成度上造就了契科夫悲天憫人的性格,同時進一步影響著契訶夫的創(chuàng)作題材。而契科夫自小對于劇作的喜愛卻是源于母親在他小時候經(jīng)常給他講一些曾經(jīng)在俄國旅游的故事。契訶夫曾說:“我們的天賦源自我們的父親,但我們的靈魂源自母親?!边@些都是契訶夫日后成為杰出劇作家的重要因素。他天生的幽默感與親身體會的悲慘經(jīng)歷使他的劇作更加別具一格??v觀契訶夫一生所創(chuàng)作的四百五十多部作品,都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尤其是幽默與諷刺兩種特色手法都貫穿其中。也許這與他契訶夫年少時生活清貧,飽嘗人間疾苦有關系,但是沒有年少時的經(jīng)歷也許就無法造就契訶夫作品的輝煌。
二.幽默中的諷刺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nèi)容。
雖然契訶夫的作品都具有諷刺與幽默的手法,但是不同時期的諷刺與幽默又有所不同。契訶夫的作品寫作年代的劃分為1880年-1886年為第一個階段,1887年-1892年第二階段和1892年以后
第一個階段契訶夫的作品大多是短篇小說,其中的代表作有《胖子和瘦子》,《小公務員之死》《苦惱》《凡卡》《變色龍》等,契訶夫擅長從日常的小事中尋找典型的人,典型的事。在平凡無奇中揭露社會與生活的本質。作品幽默中帶著諷刺。1880年家境困苦的契訶夫初嘗寫作為幽默刊物寫作品,這也就為契訶夫作品中的幽默藝術奠定了基礎,這些搞笑作品可讀性很強但是藝術價值不高,也是在這一時期,他的名氣增長。1880年他的第一篇處女作《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為了他的成名作。在1883年《小公務員之死》中只寫了小公務員打噴嚏之后引起的精神苦惱,最后被自己憂郁和恐懼嚇死,這篇小說情節(jié)簡練。讓人覺得可笑,以現(xiàn)在的一個經(jīng)典的詞來說就是一個噴嚏引發(fā)的血案,但是笑過之后又引發(fā)我們深思。契訶夫塑造了這樣一個個膽小怕事,生活沒有安全感,且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軟弱的保守分子小人物形象。不正揭露當時沙皇統(tǒng)治下的人民的悲慘生活他用幽默的文筆寫出了小公務員實際是被等級森嚴的官僚體制嚇死了。表達了他對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擔憂。這篇小說以幽默的語言透視真是的現(xiàn)實生活,諷刺意味十足。之后1984年他的另一部代表作《變色龍》誕生,《變色龍》主要描述奧楚蔑洛夫警官審理一件人被狗咬傷的突發(fā)案情。警官根據(jù)狗是不是將軍家的這一點而幾次三番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短短的幾分鐘內(nèi),經(jīng)歷了五次變化。寥寥幾筆勾勾勒出一個面目可憎,卑劣無恥的沙皇走狗形象。雖然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但更具有幽默與諷刺感,作品寫法極其簡練,卻道出了底層人們的心聲,看似奧楚蔑洛夫丑惡嘴臉笑料百出,卻又從他的背后看到官僚主義的嚴厲,對百姓的麻木不仁感到悲哀,更以幽默的文風加大了諷刺的力度。而早期作品中《凡卡》和《苦惱》實現(xiàn)了契訶夫藝術與思想上的第一次飛躍。成為向第二階段過渡的兩部作品?!斗部ā分欣习逦輧?nèi)的笑鬧與凡卡寫信時的冷漠孤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更對沙皇統(tǒng)治的厭惡。而《苦惱》中那句“我向誰去訴說我的悲傷?……”多么簡單一句話卻道出了多少凄涼與悲苦。讓人再次領略到契訶夫小說是那么的平凡、質樸。契訶夫的作品沒有驚心動魄的場面,更沒有急轉直下的劇情,但是小說的人物卻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人們的心里。讀者跟著笑,笑到流淚,笑到壓抑,笑到沉痛。他初期的作品取材大部分來日常的瑣事,以平淡質樸的手法形成獨特的幽默與諷刺的風格。他的靈感來自于社會的細微處,反映了生活的本質。可以說他繼承了果戈里等人的“小人物”的寫作傳統(tǒng),又加以改造沒了那種悲慘的命運經(jīng)歷與痛苦的精神壓迫,平淡樸實不拘一格的瑣碎描寫更深入人心。
第二階段中契訶夫的寫作水平不斷成熟,作品中的幽默與諷刺的力度仍在,只是更加簡潔、含蓄。嚴謹。他曾說:“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他認為“越是嚴謹越是緊湊就越是富有表現(xiàn)力?!蓖袪査固ζ踉X夫作品的評價說:“他就像是印象派的畫家,看似毫無意義的一筆,卻出現(xiàn)了無法取代的藝術效果?!辈⑶?887年成了他的高峰劇作之年創(chuàng)作了《吻》《傷寒》《禍事》《沃洛嘉》《無依無靠的人》《逃亡者》《婚禮》等作品。1988年契訶夫創(chuàng)作的《草原》獲得了“普希金”獎金,這也標志著契訶夫對質樸的諷刺喜劇小說告別。逐步冷峻與憂郁卻也存在著樂觀與希望。契訶夫對現(xiàn)實生活看得很透徹,他的藝術自生活中來,又不斷以獨特的視角審視著生活,尋找創(chuàng)作的意義。他的寫法雖然冷峻嚴肅卻更注重幽默的的寫法,1891年《決斗》刻畫了兩兄弟的反差形象,意在意在揭露現(xiàn)實社會的陰暗與人們觀念上的錯誤,卻也因為哥哥伊凡而讓人看到了希望,這也是契訶夫第一部向托爾斯泰的“勿以暴力抗惡”的觀點發(fā)起挑戰(zhàn)的作品。
第三階段1892年以后,1892年以后契訶夫的小說具有了更強烈的批判諷刺性,而諷刺與幽默向來是文學創(chuàng)作而兩個范疇,兩者互給互足,缺一作品就會顯得乏味。而在1892年發(fā)表的《第六病室》側重體現(xiàn)了這種諷刺與幽默的互給。小說抨擊了沙皇統(tǒng)治的殘酷與暴力也是一部標志著契訶夫小說具有了更強烈的批判與諷刺性,更進一步繼承了對“勿以暴力抗惡”思想的抵抗。該小說給人帶來震撼,列寧讀了此小說都非常的激動。契訶夫寫作手法越來越嚴肅。1899年著作的《寶貝兒》諷刺意味較為明顯?!秾氊悆骸房坍嬃艘粋€女人的形象,講的是可愛而可憐的奧蓮卡一生的感情故事,她一生關注的都是出現(xiàn)在她生活中重要男人,并對不同人而有不同的關注方向,每次都那樣的用心,因認真而充滿魅力,受人喜愛,而在失去倚重的人后生活也失去了光彩,猶如廢棄的花園,讀了這篇文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屑與她,怎么能一直衣服別人呢?而我們再回過頭來想想其實對生活是很熱愛,她能從所有能愛的人那里得到愛的意義。也許這也正是契訶夫在寫作中不尋求的目標與意義。也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到諷刺的力度很大,從總體來看他也對生活還是懷有很大的希望與快樂。套中人》也是契訶夫膾炙人口的一篇短篇小說作品刻畫了別里科夫落后、保守、維護一切舊制度的守舊派思想,是一個典型的小人物。也表達了契訶夫對現(xiàn)實社會的嘲笑與批判,而套中人也是是俄羅斯19世紀末某些知識分子思想狀況的真是反映,從批判現(xiàn)實主義視角,寫出了主人公可笑,可悲的下場。諷刺與幽默并用,揭示了深刻的主題。
契訶夫是十九世紀杰出批判主義小說家,他的作品以平凡的生活片段為出發(fā),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對人物和生活真實的描刻,從平凡中展現(xiàn)了當前社會現(xiàn)實,批判沙皇的殘暴統(tǒng)治,批判人們的思想麻木。契訶夫作品的風格別具一格,并不斷地創(chuàng)新,以獨特的視角不斷審視生活,創(chuàng)造出的作品更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不同時期寫作手法不斷成熟的,他筆下的小人物也不斷在他的筆下活靈活現(xiàn),人們了氣得笑了,又從中不斷的受到啟發(fā)。因此它的作品把寫作手法中的諷刺與幽默的特色發(fā)揮到了極致。
參考文獻
[1]尚覺民.以“含淚的笑”再現(xiàn)人生——契訶夫短篇小說幽默與諷刺的藝術特色[J].固原師專學報.1999(04)
[2]吳靜萍.試論契訶夫小說的藝術特色[J].外國文學研究.1994(03)
[3]郭長興.短而小的藝術——簡論契訶夫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6)
[4]楊毓敏.契訶夫與魯迅短篇小說諷刺藝術之比較[J].襄樊學院學報.2003(03)
(作者單位:河南工業(yè)貿(mào)易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