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一、2+2模式下的《落花生》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和重點句子,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重點段。背誦重點句子。
3、以學習落花生的方法自學《珍珠鳥》,完成練習。
二、教學重難點:
1. 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 以學習落花生的方法自學《珍珠鳥》,完成練習。
三、教學準備:花生、杯子
四、課時:第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情境設計:每個小組的桌面有一個裝滿花生的碟子,一個空杯子,回答一次問題或者表揚一次就會得到一個花生,把花生裝進空杯子,一顆花生算一分,可以累積在教室的競賽表上)
導入:
學生品嘗桌面的化生,學生邊品嘗花生,邊說說在日常生活中,
花生還可以做成什么食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圖片。在許地山的眼里,花生不但有許多好處,而且還有最可貴地方,讓我們一起去他家和他過花生節(jié)吧。
回顧第一課時,理清文章的線索。
在第一課時,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文章的線索是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
談花生。其中文章重點的是議花生,因此文章詳寫了這部分。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學會主次分明,把文章的中心寫詳細,其余的要略寫。
三、分析重點句子,朗讀句子,談體會。
1、剛才我們說了,在父親的眼里花生不但好吃,而且有最可貴的地方,是什么呢?請大家用橫線畫出來。(請一個學生在教室的白板現(xiàn)場畫,然后寫體會),畫出后自己讀一讀,把自己的體會寫在練習紙上。
2、學生交流體會,教師相機點撥。
3、讀中悟。
我們朗讀要讀出節(jié)奏,讀出真情實感,讀出感情,哪一個小組愿意嘗試朗
讀父親說的這段話。指名小組朗讀父親說的話。通過朗讀使學生對文章的重點句理解更深。
四、分析理解文章的中心句,背誦。
1、我們知道作者寫文章都有一個中心,找找哪些句子最能體現(xiàn)文章的中心?找到后把句子劃出來,并且在練習紙上寫寫自己的體會。(請一個學生上來畫,并且在交互式的電子白板上寫體會),其余學生完成練習紙。
2、學生談體會
(1)小組成員內(nèi)互相分享體會。
(2)與全班學生分享體會,教師相機點撥。
3、背誦重點句子。
學生先自由背誦今天所授的句子,然后個別學生背誦,或者采用小組成員互相背誦的方式。
五、小結
1、文章從花生的身上想到了我們該做一個默默奉獻的人,這種手法叫借物喻人。還有哪些事物可以對我們有所啟示呢?或者有哪些人是像花生一樣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奉獻?
2、完成拓展練習(二選一)
3、交流拓展練習,教師相機點撥。
六、初學《珍珠鳥》,完成練習。
通過普通的落花生,我們體會到做人的道理,從人和珍珠鳥的交往中,我們又能獲得哪些啟示呢?《珍珠鳥》我們已經(jīng)預習了,現(xiàn)在快速瀏覽課文,完成練習。
1、學生完成《珍珠鳥》的練習內(nèi)容。
2、互相交流,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七、課堂總結
從《落花生》中我們知道我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從《珍珠鳥》中我們知道人與自然、動物要和諧相處。
二、2+2模式下的《落花生》學生課堂練習展示
繆孝崇:
《落花生》
1、寫寫你對父親的話的體會?
答:我體會到花生雖然沒有美麗的外表,卻樸實無華,默默無聞。
2、寫寫你對文章中心句的體會?
答:我體會到外表不怎么美的人,如果能默默無聞,毫無怨言的去努力,給別人帶來好處,應該說更了不起,他更讓人敬佩,父親就希望我們能做這樣的人。
3、拓展(二選一)
B:有哪些事物可以對我們有啟示?又有什么啟示?
答:回聲對我們有啟示,你善待別人,別人也會善待你。
《珍珠鳥》
1、珍珠鳥的特點是什么?從文章中找出來。
答:珍珠鳥的特點是怕人。
2、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小鳥對我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
答:小鳥對我的態(tài)度是從原來的害怕到慢慢親近,最后小鳥對我很信賴。
3、你怎樣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
答:信任,一切源于信任。這種信任是無價的也是感人的。是這種信任創(chuàng)造了人鳥相親相依的美好境界。
三、2+2模式下的《落花生》教學反思
何為高效課堂?怎樣最大化的利用交互式的電子白板功能?這節(jié)課就是在這樣的思考中成型的。高效課堂需要注重學生的探究、合作、分享等過程。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充分融合了“探究、合作、分享”和交互式電子白板,把課堂真正地還給了學生。課堂上我把時間還給學生,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做練習,需要分享,需要朗讀,這些教學手段帶動了全體學生的思考,保證了課堂的充實行,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沒有出現(xiàn)松懈現(xiàn)象。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了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書寫功能,讓學生很興奮,爭先恐后的舉手,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也點燃了他們表現(xiàn)的欲望。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采用的是“2+2”模式,就是一篇精讀課文加一篇略讀課文,把相似的兩篇文章結合起來講授,這樣很好的利用了課本的素材,也使學生體會到提前預習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