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娣
摘要:書面勞動合同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確立勞動關系的協議,其中權利義務規(guī)定明確,有利于節(jié)約爭議處理、勞動監(jiān)督檢查等成本,提高合同履行效率,所以書面勞動合同一直以來是我國勞動合同訂立形式的立法目標。本文通過介紹《勞動合同法》為了強化書面形式勞動合同所做的制度安排,以及對該制度存在的原因,得出在我國當代國情的要求下,勞動合同書面化應當繼續(xù)得到立法的肯定。
關鍵詞: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書面化;原因
一、《勞動合同法》為什么強化勞動合同書面化
書面勞動合同有著非常明顯的優(yōu)點,合同雙方其一致的內在意思清楚的記載上面,各自的權利以及義務用書面的形式加以確定,所以既有利于其減少勞動糾紛,又方便當事人根據該文字憑據履行義務、行使其權利,在糾紛發(fā)生后也有據可以查,能夠輕易及時并且準確地確定其當事人的責任與權利義務,從而合理公正地快速解決糾紛。正是有著這樣的優(yōu)點,我國《勞動合同法》第10條規(guī)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是,由于該規(guī)定過于硬性化,因此,從頒布之日起便不斷受到來自司法界、學界的抨擊。那么,《勞動合同法》為何如此重視勞動合同的書面形式以至于要用懲罰性賠償責任的形式來督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合同呢?這種做法既與勞動合同書面化所承載的特殊功能有關,也是我國當代國情的需要。
第一,書面勞動合同所承載的特定功能,包括證明功能和保護功能,在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證明功能。因為“僅僅口頭承諾很容易對約定內容以及意見產生分歧,但書面確定能夠建立起可靠的證明基礎”①?!昂贤詴嫘问降囊瓤陬^形式合同更有證明價值,這是事實,換句話說,書面形式要比口頭形式的證據效力更強?!雹趧趧雍贤菍儆诶^續(xù)性給付合同,當下不能履行完畢,假若只是在達成口頭合意,以后免不了就何時成立合同、合同的內容、以及是否有效地締結了合同等事項發(fā)生爭執(zhí)。但是假若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將其合意簽訂為書面形式,就是證明其勞動關系和權利以及義務和內容的重要證據,能夠有效減少其勞動爭議。就算發(fā)生了勞動爭議,也能夠明確責任、分清是非、公正并及時的處理糾紛。
(二)保護功能。勞動關系具有從屬性,勞資雙方的地位以及實力出現嚴重的不對等,勞動者與雇主相比,處在弱勢地位,所以存在雇主利用對勞動合同形式的控制并侵害勞動者的利益的可能性,假若采用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從而逃避掉社會保險費的繳納義務,或者在發(fā)生勞動爭議的時候否認了和勞動者存在勞動關系,企圖用此逃避法定義務等。所以,假若國家再用維護合同自由原則的理由,對合同的締結過程與形式放任自流,肯定造成不公平的結果。勞動合同書面化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審查合同的形式,更在于控制合同的內容,勞動行政部門可通過對書面勞動合同的審查以及監(jiān)督來規(guī)范雇主的用工行為,避免雇主權力的濫用。假若采用口頭形式勞動合同,就不容易控制。
第二,將書面形式規(guī)定為勞動合同的法定形式,不僅能有效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還符合我國當代國情要求。
根據世界各國在勞動合同形式上的規(guī)定,可以將其歸納為三種模式:第一種,勞動合同形式在法律上未作出具體限制,當事人能自由的選擇是采用書面或口頭形式簽訂勞動合同,如英國、澳大利亞等;第二種,在法律上同意一般勞動合同通過口頭形式,只對一些具有特殊性的勞動合同才采用書面形式要求,如比利時、法國等;第三種,法律提出勞動合同應該在原則上訂立為書面形式,勞動合同采用口頭形式只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才作為例外的原則,如意大利、馬來西亞以及俄羅斯等。③由此可見,雖然大部分的發(fā)達國家立法例都同意當事人在勞動合同的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上做選擇,但在我國《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仍然堅持應采用書面形式勞動合同的主張。這是我國現階段仍然有必要重視面形式勞動合同造成的。
我國的特點是人口基數大,勞動力數量多,所以其供求關系始終是供大于求,由此使勞動力價格一直不高,甚至于有所下降,直到工資與勞動力成本持平,也就是職工工資剛剛能夠維持生存。因此,相對企業(yè)來說,勞動者弱勢地位的特點是突顯的。④首先,勞動力市場呈現出“買方市場”的趨勢。“買方市場”阻礙了勞動者順利選擇崗位,同時使主動權落入了用人企業(yè)手中,結果就限制了勞動者的實際選擇能力,無法如愿以償。再次,勞動力與生存的關系極為密切,是勞動者維持生活的唯一途徑。最后,勞動者的人身是勞動力的依附。所以,在勞動關系中,勞資雙方根本無法處于平等的地位。以上原因決定了勞動者的弱者性,因此急需法律的救濟。法律無法忽視勞動群體的弱勢性、廣泛性、生存利益的必要性和人身性,必須正視這些特殊性,使得處于弱勢地位的勞動者通過法律受到保護。“當雙方當事人地位不平等時,不能說,它們之間的協議是雙方意志自由交流的結果。在此情況下,處于劣勢地位的一方會受到極大的壓制。社會可以進行干預,維護雙方的平等?!雹?/p>
但在現實的生活中,根據勞動力買方市場格局的原因,導致勞動者委曲求全尋找工作來求得生存。假若一般的勞動合同可以采用非書面的形式簽訂,可預見,用人單位絕大部分會采用非書面的形式,不僅是因為這個快捷簡便,更是打開了他們恃強凌弱的方便之門,而堅持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對于處在弱勢地位的勞動者是不敢的。因此,目前以及今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至少在保護其勞動者合法權益方面,書面形式的勞動合同還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二、小結
綜上所述,勞動合同法對勞動合同書面化的法律要求,其根本目的是基于保護處于弱勢地位的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避免發(fā)生合同糾紛;而在發(fā)生糾紛時,易于舉證,便于分清責任,及時處理,而不是對當事人的限制。勞動合同記載的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務交易, 合同內容涉及當事人雙方尤其是勞動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我國現階段市場信用不高,社會誠信缺失,勞動權利義務依據體系不完備的情況下,勞動合同書面化應當繼續(xù)得到立法的肯定。(作者單位:上海海事大學)
注解:
①[德]迪特爾·施瓦布著:《民法導論》,鄭沖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62頁
②鄭尚元:《勞動合同法的制度與理念》,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社,2008年版,第197頁
③張帆:“勞動合同中的合意問題研究”,華東政法大學博士論文,2012年,第93頁
④唐慶會:“勞動合同法的經濟學分析”,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第74頁
⑤汪躍平、陳小君:“論合同義務的基礎及其變革”,載《廣西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第86-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