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麗麗
摘 要: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提問,教師提出的問題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率。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數(shù)學問題要有啟發(fā)性、循序性、趣味性以及預見性。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問題設計;課堂提問
中圖分類號:G623.5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05-0077-01
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提問,教師提出的問題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率。問題設計得好,固然十分重要,但這僅僅是成功的一半,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半,那就是怎樣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經常會遇到以下情況:在設計教學教案的時候,我們認為設計的問題已十分巧妙,但在課堂上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卻達不到預設的效果。例如,提出的問題凸顯不出教學的重難點,或提問只有少數(shù)學生聽得懂,或提問較隨意,沒有針對性,更沒有層次性,提出的問題多為假問題。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問題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四性”。
一、問題要有啟發(fā)性
啟發(fā)性的問題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能誘發(fā)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什么樣的問題才具有啟發(fā)性并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呢?好的提問,有利于打開學生的思路,能夠引導學生思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時,先出示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張偉拿1.5元錢去買面包,每個面包0.5元,可以買幾個?不難想象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可以買3個?!边@時教師要求學生列式計算,學生卻把算式列錯了。這究竟是口算錯了,還是列式有誤?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時候,列豎式應該怎樣計算?這時,學生對這一問題就會產生一種想追根究底的欲望,就喚起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從而促進學生有效地思考,這樣的引入可以提高數(shù)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問題要有循序性
提問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這一規(guī)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教師在設問時恰如其分,恰到好處,而不能千篇一律,沒有層次。例如,在學習面積單位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課堂提問:
(1)“誰能走到講臺桌前幫老師量一量講臺面?”這樣就把長度和面積有機結合起來,為本節(jié)課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埋下了“伏筆”。
(2)在講面積單位時,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有層次,充分體現(xiàn)“教、扶、放”的原則。
出示1平方厘米學具,教師說:“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p>
講1平方分米時,教師讓學生動手測量:“請同學們量一量它的邊長,并說出什么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p>
講1平方米時,教師直接讓學生觀察,總結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p>
這樣設問,循序漸進,可以使學生靈活地掌握知識。教師的提問,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引導學生正確地思考問題。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xiàn)錯誤是難免的,有時候出錯也是一種教學手段,讓它成為教學的素材,只要教師能巧妙地抓住機遇,課堂就會因錯誤而精彩。
三、問題要有趣味性
提問設計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時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識。教師應著眼于課文巧妙的藝術構思設計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廣角“重疊問題”時,引入時可以這樣設計:“同學們,房間里有2個爸爸和2個兒子,請問房間里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不算難題,這樣的趣味性問題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有些不假思索的學生會脫口而出說4人,但也有學生會說3人,這時請答案是3人的學生回答為什么,學生就會說其中一人既是爸爸又是兒子。這時教師再追問:“能不能說的再具體點?”學生回答:“房間里有爺爺、爸爸和兒子三代人,其中爸爸是重復的,爸爸是爺爺?shù)膬鹤?,又是他兒子的爸爸。”此時,教師再適時揭示課題:像這樣重復的事件數(shù)學上稱為重疊問題,同學們于是恍然大悟。由于教師精心設計了問題,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問題要有預見性
提問應事先想到學生可能回答的內容,教師能敏銳捕捉和及時糾正學生回答的錯誤或不確切的內容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分類”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1)一個三角形露出1個角是直角時,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2)一個三角形露出1個角是鈍角時,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3)一個三角形露出1個角是銳角時,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對于前兩個問題,學生根據三角形分類的標準很容易回答,而對于第三個問題,學生們就會產生爭議,這時教師就可以展示這三類三角形,即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讓學生觀察無論是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還是銳角三角形,都有2個角是銳角,所以只露出1個角是銳角,是無法判定是什么三角形的。那么也就是說在設計第三個問題時,教師應該想到學生的答案會有很多種,在設計時除了做出解釋外,還應顯示出圖形,以便學生理解。
參考文獻:
[1]系定華.數(shù)學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劉顯國.課堂提問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