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3日,天津政協(xié)委員、青年京劇團程派青衣、國家一級演員劉桂娟在微博上發(fā)了京劇《鎖麟囊》的劇照并附上文字:“這一頭點翠頭面,十幾年前買的,花了12萬,今天即使是40多萬人民幣也買不到了,80只翠鳥翅膀下的一點點羽毛,經過點翠師傅的加工,變成有流動光澤的頭面,永不褪色?!?/p>
此微博—經發(fā)出,立即引發(fā)動物保護人士的不滿。但在微博上,劉桂娟卻繼續(xù)大談點翠頭面的漂亮,堅稱“對藝術負責,寧可多花錢,多一倍的翠鳥,也要買最好的”。隨后,關于“點翠頭面值不值”的爭論開始在網絡上升級。持反對觀點的網友表示,翠鳥科物種已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活拔羽毛,過于殘忍。不過,也有網友聲援劉桂娟稱,京劇是傳統(tǒng)藝術,無論是服裝還是頭面還是其他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京劇國粹的一部分,藝術家有幾套像樣的頭面并不為過。
多維解讀
傳承藝術的點翠也要與時俱進
且不說翠鳥科物種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就算只是普通的動物,劉桂娟如此以金錢和虛榮為美,將生命置若罔聞的行為,都是值得商榷的。點翠頭面是京劇作為國粹傳承下來的寶貝,的確不容置疑,梅蘭芳等大家、或像是劉桂娟這樣的著名演員擁有幾套也不為過。但在贊美點翠美艷的同時,更應該以一種崇敬的眼光來看待它。而劉桂娟卻大談點翠的價值及升值問題,就略帶有了“炫富”的意味,甚至有以殺鳥取毛為樂的味道,也難怪招致非議。
人類文明進化到現在,對于生命的尊重已經達到了符合這個社會階段的高度,人們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已經明顯提升。而劉桂娟不虛心接受現代社會心理、社會價值和社會理念的規(guī)勸,由此產生的不當言行已經與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相違背,甚至會給整個藝術界抹黑。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戲曲舞臺上的很多點翠頭面已經用點綢替代,這說明大部分藝術家在追求藝術表達效果的同時,已經覺悟到了藝術的傳承要與時俱進。傳承下來的寶貝既已存在,就應當珍藏。而后世已明知其與社會文明發(fā)展相違背,就應當制止。請不要再以傳承藝術為借口,傷及更多無辜的生命,相信建立在生態(tài)保護基礎上的頭面會更加美麗。
討伐點翠不要用力過猛
秉持“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的邏輯,劉桂娟微博炫耀點翠頭面,確實戳中了動物保護主義者的痛點。拔活鳥的羽毛來成全頭飾的美好,此般血腥與殘忍,與社會文明總歸是不搭調的。但討伐點翠也有個前提,如同歷史人物要放在歷史背景下去考量一樣,彼時的傳統(tǒng)技藝,也不能用現代價值來批判。一來,誰也沒法子抹去那一長段以點翠為美的歷史;二來,從點翠技藝發(fā)軔時起,人皆有之的惻隱之心亦會反思這種美好的代價。
實際上,點翠工藝本就沉寂、寥落,褒也好,貶也罷,都不可能復活當年的審美。而且,除了宮廷戲還能見到類似的道具,現代女子誰還會在頭上插幾根羽毛當裝飾?至于劉桂娟的點翠頭面,非偷非搶,也不是她親自制作而成,即便要糾偏她對動物的認知,沿襲道德暴力的路徑也不太合適。故宮里的點翠,在觀者眼里,似乎多是沒有違和感的美。那是因為,我們尚且不知道它原來是翠鳥生命拼織的技藝。而今,知曉這是一種殘忍的美,就非要以文明使者的姿態(tài)來奚落、鞭笞,這種可疑的優(yōu)越感其實同樣值得警惕。釵環(huán)步搖之間,記住點翠上曾鮮亮的生命,警醒于暴力之上的血腥美學,也許遠比一陣風似的討伐更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