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蘭珠
摘 要:粵語含有很多外來詞。粵語的英源外來詞多以音譯為主、半音譯半意譯為輔。大量的“粵味外來詞”慢慢滲入中國人的生活,并以特殊的使用特征和趨勢發(fā)展著,其背后包含深刻的粵文化內(nèi)涵。
關(guān)鍵詞:粵語 ?英源外來詞 ?差異 ?文化內(nèi)涵
在中國七大方言中,粵語和普通話差別比較大,通行于兩廣(廣東、廣西)和港澳臺等地區(qū),使用人數(shù)約為七千多萬。自古以來,粵語和外界接觸比較多,包容性和吸收能力很強,所以粵語的外來詞非常豐富,并且保持著獨有的特征和文化內(nèi)涵。
一、 激光和鐳射
中華大辭典記錄并詳細地解釋了激光的詞義,即某些物質(zhì)的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電刺激,變成高能級原子,輻射出相位、頻率、方向等全相同的光,也叫萊塞。
鐳射,這個名稱主要在港澳地區(qū)使用,等同于激光。
激光和鐳射都是借自英語laser,屬外來詞。下面我們從英源外來詞的類型、特點和引進原則等方面來探討粵語英源外來詞。
二、 粵語中的英源外來詞的類型
粵語借入英語外來詞相對其他方言來說是比較早的,因為和漢語普通話的音韻系統(tǒng)等不同,且借入時間較早,粵語英源外來詞和普通話外來詞方式有所不同。粵語主要以音譯為主,表現(xiàn)在借入外來詞的早期;以半音譯半意譯為輔則表現(xiàn)在后期,但后期受普通話的影響,半音譯半意譯類型趨向增多;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就是直接使用英語單詞,主要在香港地區(qū)。
(一)半音譯半意譯英源外來詞
粵語中的半音譯半意譯英源外來詞可以是前半部分是音譯,后半部分是意譯,也可以前后倒回來,也可以是二者融合。[1]例如:奶昔(milk shake)、吧女(bargirl)、可口可樂(coca-cola)等。
(二)音譯英源外來詞
音譯英源外來詞在整個粵語英源外來詞系統(tǒng)中占大多數(shù),外來詞的讀音和英語單詞基本一致,但是也會稍微修改以適應粵語的音韻系統(tǒng)。比如加入粵語的聲調(diào)等。鐳射(laser)就是屬于音譯,除此之外,還有梳化(sofa)、模特(model)、摩斯(mousse)等。
(三)直接使用英語單詞
在粵語交際中,很多人直接使用英語單詞,而沒有把單詞翻譯成漢字,這種情況在港式粵語中較多見,成為粵語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如:呢個班有30 percent 系女仔。
在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就是鐳射是屬于音譯外來詞,而激光是意譯外來詞,鑒于粵語外來詞很少有這種類型,上述外來詞類型沒有表述。意譯外來詞就是講英語單詞的意思用漢語翻譯過來,使用的習慣等都是忠于漢語普通話。如果過多單純地借入外語詞的讀音,而不對其意思加以理解,會對漢語的發(fā)展產(chǎn)生負面影響,所以提倡運用意譯方法來引進外來詞。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普通話將“l(fā)aser”譯為激光,而粵語卻堅持譯為“鐳射”。
三、粵語英源外來詞借用類型的特征和原因
粵語在借用英源外來詞時,無論是類型還是使用上,都和漢語普通話有區(qū)別。普通話的借用類型也是多樣化的,有音譯、意譯、音譯兼意譯、字母縮寫等,而粵語主要是音譯、半音譯半意譯和直接借用英語。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既有歷史原因,也有地理原因,而且和持粵語人的心理也有關(guān)系??紤]的原因如下:
(1)香港地區(qū)淪為英國殖民地長達一百多年,長期被迫使用英語作為第一語言,而且憑借其地理優(yōu)勢等發(fā)展迅速,在現(xiàn)代社會中仍然是英源外來詞的富產(chǎn)地。廣東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省份,對外貿(mào)易發(fā)達,造就了廣府人樂觀豁達、兼容并蓄和熱愛新事物的性格。
(2)廣東地處嶺南地帶,自古是百越民族,保留著古代百越語的底層,在借入外來詞的時候會呈現(xiàn)出粵語和百越語等文化特征。[2]45
(3)粵語接觸英語比較早,而且在引進新事物時,和普通話的音韻系統(tǒng)不同,漢語中還沒有相對應的表達方式。借用音譯或意譯英語單詞,可以讓不懂英語的人理解詞語的意思。但是直接用英語表達可以增強新鮮和時尚感,這在香港地區(qū)非常流行。
四、粵語英源外來詞的使用特征
鐳射被人們稱為“最快的刀”,是一門新興的產(chǎn)業(yè),屬高新技術(sh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低。但是引進后在專業(yè)領(lǐng)域鐳射使用很常見,是外來詞音譯的典型代表。但是香港有人也會直接稱為laser,而沒有用漢語表達??偢爬▉碚f,粵語英源外來詞的使用特征有如下幾方面:
第一, 粵方言常以經(jīng)濟金融證券、高新技術(shù)產(chǎn)品、 文化教育、體育娛樂, 日常生活、食品、用品等方面的詞匯為主, 而較少借用政治、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的詞匯。除鐳射外,還有如按揭(mortgage)、牛市(bull market)、派對(party)、拍拖(part)等。
第二, 主要形式是音譯必要時也可采用音譯加意譯的形式。
第三,許多詞和文字寫法還基本停留在本地區(qū)中。例如梳化(沙發(fā),英文sofa)、花臣(新潮流、時尚,英文fashion)、朱古力(巧克力,英文chocolate)等。
五、粵語中英源外來詞遵循的原則
粵語在引進英語外來詞時并不是囫圇吞棗、雜亂無章的,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第一,經(jīng)濟、簡明原則。許多音譯詞比普通話的意譯詞音節(jié)少, 如的士(出租車) 、撻(面上有水果或糖漿的小烘餅)。
第二,如現(xiàn)代漢語的“狂歡節(jié)”比不上“嘉年華(carnival) ”好聽,“激光”不如“鐳射”更專業(yè),更加朗朗上口。
第三,方便、快捷原則?;浾Z一部分英源外來詞使用粵英混合語碼或直接使用英語縮寫, 如T 恤衫、HK、CAAC、DVD 等。
第四,追新求異原則。最典型的是“鐳射”, 不用普通話的意譯“激光”, 給人們新異之感,部分年輕人也會模仿粵語將激光稱為鐳射。[3]
六、從外來詞看粵文化內(nèi)涵
在語言系統(tǒng)中,詞匯的變化最大?;浾Z中的外來詞大都是名詞,而且?guī)缀跏峭鈦碓~同時期出現(xiàn)的新事物?;浾Z對外來詞的接受能力反映出粵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也是因為這種對外開放的積極性,使得廣東和港澳地區(qū)喜歡追求新鮮的事物,喜歡追求新潮流、新視野和新文化等。本文討論的鐳射就是一種新生事物,在許多地區(qū)還沒理解這個名詞時,開放包容的粵地區(qū)已經(jīng)可以輕易地運用這個詞了,甚至可以說鐳射已經(jīng)在有些發(fā)達地帶家喻戶曉了。
但我們也可以看出,粵文化在引進西方新鮮血液的同時,糅合了粵地的底層文化。粵地區(qū)有深厚的語言禁忌和靈物崇拜現(xiàn)象,在日常語言交際中便可體會出這種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浾Z在引進外來詞時,必須符合吉祥的意味,堅決抵制沖擊此類底層文化的不祥表達方法。如Mazda譯為萬事得,Marlboro譯為萬寶路,這些翻譯都是吉祥如意的意味。
除此之外,我們還發(fā)現(xiàn)香港地區(qū)話語中有很多信手拈來的英語單詞,很多老一輩廣州人也夾雜著此類外語,他們并不是刻意追求時尚和與眾不同,而是一種文化低層的語言習慣和風格,在粵地區(qū)一代一代相傳的語言中我們便可發(fā)現(xiàn),這種語言現(xiàn)象并沒有消失,反而更加興旺,我們可以說這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被本土化了。
粵語遵循自身的語言系統(tǒng)引進外來詞,因此具有粵語特色。語言和文化關(guān)系緊密,語言現(xiàn)象離不開文化。通過分析粵語中英源外來詞,我們可以窺探出港穗地區(qū)的文化特色:重視傳統(tǒng)固有文化、商業(yè)文化發(fā)達、兼容開放和追求時尚等。
參考文獻
[1] 史有為.漢語外來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2] 詹伯慧.廣東粵方言概要[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
[3] 吳慧堅.淺析廣州話的英語外來詞[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1997(3):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