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當代大學生大五人格、工作動機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證研究

    2015-05-30 01:19:27潘家敏王曉姿馮嘉裕
    大學教育 2015年7期
    關鍵詞:創(chuàng)新能力大學生

    潘家敏 王曉姿 馮嘉裕

    [摘 要]為更好地引導大學生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剖析大學生大五人格及工作動機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影響。對廣東省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層回歸分析法等分析大五人格特質與創(chuàng)新行為的關系及工作動機的調節(jié)作用,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宜人性和開放性能正向預測創(chuàng)新能力;內在動機顯著正向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宜人性對外在動機具有調節(jié)作用。

    [關鍵詞]大五人格 工作動機 創(chuàng)新能力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45.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7-0084-03

    一、引言

    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而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是影響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主力軍。因此,對于大學生而言,如何提高自身創(chuàng)新能力不僅是選擇未來職業(yè)道路的關鍵,而且是建立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關鍵。大學生是創(chuàng)新的主體,高等院校作為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育基地,在提高國家整體創(chuàng)新水平方面承擔著重任。基于此,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應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課題。教育中提倡因材施教,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也應當如此。只有從學生現狀、認知特點、個性心理來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材施教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探討大學生個人性格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關系,能為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因材施教”提供方法指導。同時,剖析工作動機如何調節(jié)個人性格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系,高等教育體制應該如何激發(fā)大學生創(chuàng)新的內外動機,以期對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理論基石。

    二、研究假設

    如上所述,本文研究側重于大學生人格特質、工作動機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影響。隨著學界對創(chuàng)新的關注日漸濃厚,人格特質和創(chuàng)新行為關系研究也逐漸成為一個焦點問題。[1]國內外對人格與創(chuàng)新行為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創(chuàng)造力者所具備的人格特質和人格傾向與情境特征兩者交互的視角,而且主要針對于企業(yè)員工。此外,不少學者將動機(特別是內在動機)作為解釋與創(chuàng)新力的關系的重要調節(jié)變量來進行檢驗。[2]本文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試圖構建當代大學生大五人格、工作動機與創(chuàng)新能力關系模型并提出假設。

    (一)大五人格與創(chuàng)新能力

    人格特質是個人擁有的不易改變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而個體的差異主要表現在連續(xù)性人格維度上。[1]關于人格特質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49年,Fiske做出了理論雛形。1982年由Goldberg首先提出大五人格理論,并逐漸被眾多心理學家認為是人格特質結構的最好范式。[3]構成人格的五大因素分別為:宜人性、外向性、盡責性、神經質、開放性。第一,宜人性是指個人的有禮貌、肯信任和合作的程度。[4]高宜人性個體會努力避免沖突,為組織利益犧牲自己利益。[5]當自身觀點與他人或傳統(tǒng)觀念產生沖突時,他們可能不敢提出新的觀點,從而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揮。第二,外向性反映個體神經系統(tǒng)的強弱及其動力特征,通常認為是合群、自信以及主動性的;而外向性較弱的人通常是保守和較為安靜的。[6]創(chuàng)造力來源于一個人的積極行為,經常等待他人來激勵的被動的人創(chuàng)造性較低。第三,盡責性是指個體有目的、勤奮、執(zhí)著、努力的程度。[4]責任心強的人往往能夠明確自我目標并做出更大努力[5],但他們會經常為了避免承擔風險或代價而采取守舊辦法[7],因此較少發(fā)現問題或創(chuàng)新機會(Zhou&George,2001)。[8]第四,神經質是指能激起個人負面情緒的程度。具有神經質的員工在工作中表現出較低的滿意度,自我效能感較低,較少為組織的技術開發(fā)或服務流程提出新穎有益的想法,更不會支持、促進創(chuàng)新想法的實施。[9]情緒穩(wěn)定的個體更愿意并適合從事創(chuàng)造性工作。第五,開放性個體多數是富有想象力的、心胸開闊的、好奇的,不是傳統(tǒng)閉塞的。[10]開放性員工通常都富于創(chuàng)新性,比較關注組織能否為其在工作中提供幫助和支持。[11]由此,我們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宜人性負向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

    假設2:外向性正向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

    假設3:盡責性負向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

    假設4:神經質負向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

    假設5:開放性正向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

    (二)動機對五大因素和創(chuàng)新能力之間的調節(jié)效用

    除了性格,動機也可能成為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的因素。學者確定了兩種不同形式的動機。內在動機是指員工被工作活動所激發(fā)出的持續(xù)的興趣、好奇心、學習和探索精神 。[12]內在動機是員工創(chuàng)造力的根本動力,對工作任務本身感興趣以及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才有內在動力和能力提出創(chuàng)新性想法。[2]而外部動機主要指個體的行為受外界環(huán)境的制約而產生,通常需要個體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13]內在動機、外在動機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創(chuàng)造力產生積極的影響。筆者認為動機對大五人格與創(chuàng)新能力關系有調節(jié)效應,并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6:內在動機對大五人格和創(chuàng)新能力之間關系具有調節(jié)效應;

    假設7:外在動機對大五人格和創(chuàng)新能力之間關系具有調節(jié)效應。

    當代大學生大五人格、工作動機與創(chuàng)新能力關系模型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 研究框架

    三、量表設計及樣本情況

    量表包含大五人格量表、工作動機量表、創(chuàng)新能力量表三個部分。其中大五人格量表采用周暉、鄒泓根據“大五”人格結構編制的“青少年人格五因素問卷”。本次調查以高校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共發(fā)放問卷318份,回收306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共收回有效問卷287份,問卷回收率達96.2%,問卷回收有效率達93.8%。在進一步實證分析前,首先進行問卷信效度檢驗。采用Cronbachs α系數法檢驗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結果顯示外向性的α系數為0.838,宜人性的α系數為0.886,盡責性的α系數為0.809,神經質的α系數為0.735,開放性的α系數為0.813,內在動機的α系數為0.7,外在動機的α系數為0.76,創(chuàng)新能力的α系數為0.708。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其次,采取因子分析法進行效度檢驗,所有因子的標準負載值都大于0.50,且各變量的平均抽取方差都大于0.50,說明測項有較好的收斂效度。

    四、大五人格、動機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證分析結果

    分層回歸分析方法用潛變量的因子得分作為外顯變量進行分析,前文對問卷數據進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大五人格分為五個維度,動機兩個維度,創(chuàng)新能力。為降低相關變量之間的共線性問題,對大五人格五維度和調節(jié)變量的內外動機變量因子中心化。之后進行三步多元回歸分析,第一步引入大五人格子維度,第二步引入調節(jié)變量內外動機,第三步引入大五人格子維度與動機的交叉項,數據結果見表1。

    (一)大五人格子維度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系分析

    如表1所示,模型1以大五人格的五個子維度作為自變量,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整體上模型的P值為0.000,小于0.05,因此該模型中的變量關系具有顯著性,而其中宜人性和開放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顯著相關性。宜人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間的β=-.132,ρ=.044(<0.05),宜人性負向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可見原假設1成立;而開放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間的β=.367,ρ=.000(<0.01),開放性正向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可見原假設5成立。但是外向性、盡責性和神經質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系并不顯著,原假設2、3和4不成立。

    (二)動機的調節(jié)作用

    如表1所示,模型2將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加入回歸分析中,我們發(fā)現與個別研究結果不同的是,內在動機對創(chuàng)新能力有顯著影響。內在動機的標準系數β=.220,ρ=.000(<0.01)。模型3中,檢驗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調節(jié)效應,分別將大五人格的五個維度與內外動機的交互項加入回歸模型中。通過比較R2的變化判斷調節(jié)變量是否起作用,在模型1中R2值為.304,在模型2中R2值為.354,在模型3中R2值為.387,即R2出現了0.05到0.034的數值變化,說明內在動機、外在動機與創(chuàng)新能力之間關系存在調節(jié)作用。故假設6與假設7部分成立。而層次回歸方程中交互項的系數,只有宜人性和外在動機、開放性和外在動機顯著,說明當外在動機越強時,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開放性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影響越強。

    為詳細說明調節(jié)效應,本文將外在動機進行分組,高于平均值的為高外在動機組,低于平均值的為低外在動機組,并采用分組回歸法分別描繪在不同外在動機分組下宜人性、開放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相關關系,制作調節(jié)效應交互圖。圖2表明低外在動機組的宜人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間關系比高外在動機組的強。高外在動機組:β=.441,ρ=.000(<0.01),低外在動機組:β=.363,ρ=.000(<0.01);該數據也證明了外在動機在宜人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之間的調節(jié)效應。

    由圖3可見高外在動機組的宜人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間的關系比低外在動機組的強。高外在動機組:β=.496,ρ=.000(<0.01),低外在動機組:β=.375,ρ=.000(<0.01);該數據也證明了外在動機在開放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之間的調節(jié)效應。

    五、結論

    關于大五人格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系,本研究結論表明在大學生中宜人性和開放性能正向預測創(chuàng)新能力。由于具有高度宜人性的個人樂于助人、可信賴等利他特征,在工作或學習中能夠努力避免沖突,甚至為了整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他們會基于利他動機,在工作中嘗試新的方法來解決各種問題。而開放性的個人本身具有創(chuàng)造力及豐富的想象能力,因此,在工作或學習生活中,會不斷嘗試新的方法來解決各種問題。另外,本文還發(fā)現內在動機也會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當個人可以感受工作或學習中的內在愉悅時,無論外在環(huán)境如何,他們都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尋求新的有效的解決方式,從而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

    而在驗證動機的調節(jié)效應上,本文探討了宜人性與外在動機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交互作用。說明外在動機不是越高越好,而是需要根據個人特征,有針對性地營造外在的激勵環(huán)境,從而提高個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

    本研究表明,大五人格、動機與創(chuàng)新能力有重大關系,通過研究大學生的大五人格對創(chuàng)新力的影響,對于大學生而言,能夠更好地通過控制或發(fā)展個人的性格,從而為創(chuàng)新力的提高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對于高等教育事業(yè)而言,能夠進一步明確創(chuàng)新力的前因變量,進而更好地指導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培育工作。

    [ 注 釋 ]

    [1] 于子涵,諸福磊.基于大五人格的企業(yè)員工創(chuàng)新行為研究[J].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2012(4):381-383.

    [2] 梁冰倩,顧琴軒.創(chuàng)新型文化感知一定會促進內在動機與創(chuàng)造力嗎?——基于績效目標導向視角[C].第八屆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選編),2013.

    [3] Costa,P. T. & McCrae,R. R.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the five?鄄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1990(4):362-371.

    [4] Goldberg,L. R. An alternative“descriptive of Personality”:The big five structur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0(59):1216-1229.

    [5] 姚艷虹,韓樹強.組織公平與人格特質對員工創(chuàng)新行為的交互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13(5):700-707.

    [6] Costa Jr, P. T., & McCrae,R. R. Four ways five factors are basic[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2(6):653-665.

    [7] Mount,M.K., & Barrick,M. R.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鄄mensions: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J].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鄄man resources management,1995(3):153-200.

    [8] James,L.R.,& Mazerolle,M.D.Personality in work organiza?鄄tions[J].Sage,2002.

    [9] Zhou,J.,& George,J.M.When job dissatisfaction leads to creativity:Encouraging the expression of voi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682-696.

    [10] ?Mount,M.K., & Barrick,M.R.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鄄mensions: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J].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鄄man resources management,1995(3):153-200.

    [11] ?張秋惠,王森.人格特質對心理契約的影響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11(2):13-16.

    [12] ?侯二秀,陳樹文,長青.企業(yè)知識員工心理資本、內在動機及創(chuàng)新績效關系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65-70.

    [13] ?劉麗虹,張積家.動機的自我決定理論及其應用[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53-59.

    [責任編輯:覃侶冰]

    猜你喜歡
    創(chuàng)新能力大學生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推進軟件產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設(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學生之歌
    北方音樂(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基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高職音樂教育改革探討
    北方音樂(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淺議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創(chuàng)新能力
    學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通用電氣公司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
    管理現代化(2016年3期)2016-02-06 02:04:26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涟水县| 屏南县| 辽源市| 康马县| 河东区| 鄂托克旗| 平度市| 河津市| 刚察县| 井研县| 双城市| 湖州市| 方正县| 湾仔区| 内丘县| 牙克石市| 罗田县| 定安县| 尤溪县| 胶州市| 望都县| 资中县| 上犹县| 普定县| 安徽省| 手游| 五家渠市| 商都县| 金沙县| 高青县| 荆州市| 广安市| 金寨县| 桑日县| 溧水县| 虹口区| 司法| 盱眙县| 三都| 崇明县| 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