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霞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基礎教育中的核心內(nèi)容,對于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人文精神以及道德品格都有著重要意義,可以說語文學習對小學生健康成長及未來發(fā)展都有著深遠影響。新課改革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借助語文教學來完成對學生的育人之道,充分發(fā)揮小學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然后由于語文學科的特殊性,許多教師語文教學中對育人之“道”,理解有所偏差過于狹窄、片面。一些教師僅把“道”當作小學語文教學的附屬品,造成了“道”與教學的相分離,偏離了教學的育人之“道”。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育人之“道”
【關鍵詞】小學教育;小學語文;語文教學;育人之道
引言
小學語文是小學基礎文化課的核心,在小學教育中占據(jù)著主導地位,是小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教學目的不僅是在于為學生傳授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怎么做人,育德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小學語文在育人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應對“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結合語文教學中的人文與“道”的價值,教學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品格的塑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育人功能的解讀
由于小學生思維、心理尚未成熟,仍處于發(fā)展階段,往往在這個時期孩子們易受到環(huán)境、家庭、教育等外界因素的干擾,養(yǎng)成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產(chǎn)生一些錯誤的想法。小學階段孩子們模仿能力較強,對周遭事物充滿好奇,會刻意模仿所接觸到的事物,許多學生不良習慣都是在這個階段所養(yǎng)成,加強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至關重要。實際上任何教學行為對學生發(fā)展都具有教育性,但語文在這方面表現(xiàn)的更加出色。由于語文科學具有豐富的人文性特點,因此,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育人之“道”,對德育教育起著作用[1]。教師在上課時,完全可以更深入的介紹文章背景,解讀透文章所傳達的內(nèi)容,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例如在《升國旗》這篇文章學習中,教師可將紅旗的代表含義和背景介紹出來,讓學生感受到紅旗背后所傳達出的莊嚴肅穆,將愛國精神融入課堂中,讓學生體會愛國思想。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在育德方面發(fā)揮著作用,在育智方面也不可或缺。語文作為一門綜合科目包羅萬象,涉及內(nèi)容廣泛,對于學生智力開發(fā)有著很大幫助。語文教學中必背古詩文學習更是強化學生記憶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2]。并且小學語文側重對學生文字和基本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語文教學中優(yōu)美的文章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審美也發(fā)揮著積極作用,通過對文章的解析,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文字魅力,讓學生心靈受到熏陶,這對于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有著重要意義。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育人之“道”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道”指的是,在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品格,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這與素質(zhì)教育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但目前很多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很難把握知識教學和思想教育的尺度,一些教師把語文教學當成了思想教育課,而另一些教師則極端的將語文教學當成純粹的文字課。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育人之道存在諸多問題下面通過幾點來分析:
(一)對于“道”的理解過于狹隘
隨著新課堂的不斷深入,新課標不斷出臺,改變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性質(zhì)、方式、目標,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育人之道提出于新課堂之后,增強了語文教學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職能。但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語文教學職能的轉(zhuǎn)變以及功能的強化。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許多教師自身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育人之“道”中的“道”并沒有一個正確認識,片面理解為通過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僅沒有起到效果,最終還導致正常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對學生成績造成影響。并且這種沒有節(jié)制的思想教育只會讓學生反感,引起學生不滿,只會適得其反[3]。語文教學中的育人之道并不意味著要一味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而是對學生進行啟發(fā),使其形成正確觀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只是枯燥乏味的進行思想道德說服教育已不適合現(xiàn)代小學生。
(二)育人之道與語文教學相互分離
語文是以母語為載體進行教學的科目,所以具有一定特殊意義,并且語文教學更被賦予了育人的責任。通過語文學習學生不僅能夠?qū)W會寫字、看書、識字,更能夠通過對文章的學習學到道理。但許多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卻削弱了語文的育人職能,過于注重傳業(yè)環(huán)節(jié),造成育人之道與語文教學相互分離,僅把育人作為語文課堂附屬品,所以在語文課堂上并不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或僅僅抽出少量的時間走走形式,這偏離了素質(zhì)教育的初衷。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育人之“道”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
通過前文分析不難看出,小學語文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語文是民族精神、語言文化、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下去的主要途徑。積極發(fā)揮小學語文的育人職能培養(yǎng)學生人文品格具有重要意義。但想要發(fā)揮小學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首先,教師就必須對育人之“道”有一個正確認識。教師應更加深入研究“道”的含義,在教學中明確“道”的定位和“道”的教育理念,并結合實際教育情況進行育人之道的語文教學,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只有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從學生認知和心理特征進行教育,才能使學生接受,獲得想要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想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不能僅依靠說教方式,而是要將語文和思想教育融合起來,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使學生明白道理。并且這種教育方式有效改善了知識灌輸和說服教育的弊端,使小學語文教學中育人之“道”能夠發(fā)揮的更靈活。另外,通過對文章實例分析,能夠使學生覺得知識更具真實性,這對于學生刺激性更大,遠比一味講理論效果要好。此外,在小學教學中教師應改變觀念,與學生建立對話型師生關系,給予學生尊重,這對于育人之道的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只有師生間能夠民主、平等的交往形成一種相互理解、信任的關系,教師才能夠?qū)⒄_的人生觀、價值觀傳達給學生。
結束語:語文教學對國家、對社會都有著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學的育人之“道”,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對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有著獨特的作用,想要使其育人功能得到發(fā)揮,教師必須積極轉(zhuǎn)變思想和教育方式,正確認識“道”。
參考文獻:
[1]徐利玉.淺談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電視廣播學院,2012,11(11):119-124.
[2]李力旺.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道德教育開展的重要性[J].浙江技術學院,2011,11(14):132-136.
[3]汪蘇瀧.如何提高我國中小學語文教育水平[J].西安科技學院,2013,12(13):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