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必勝
【摘 ? ?要】數學的起初叫算術,就是計算方法的一種。數學,是關于實際問題數字化的一個過程。小學數學,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加減乘除運算,掌握用數學方法分析一定實際問題的能力,認識數學學科里可能會使用的一些基本模型。掌握了這些基礎的數學學科的知識之后,本文將探討素質教育對小學的教學提出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數學 ?素質教育 ?數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8.068
一、掌握基本運算
基本運算是指加、減、乘、除,小學時期,涵蓋的有整數、分數和小數的基本運算。這些基本運算是數學應用的基礎,也是數學學科的起源,數學就是來自基本的數字運算,逐步深入。無論是否接受過基礎教育,普遍人都會一些基本的運算,那如何才能將接受素質教育的學生與其區(qū)分開呢?首先,小學數學教育更為系統性和專業(yè)化。系統性,是指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安排,在教師完成了備課之后才進行的,對于學生當堂課需要掌握的內容,教學者早已了然于心。這能更為準確的將知識完整的教授給學生,而且是有規(guī)劃的,系統的教學能夠實現由易到難的程度學習,而日常的數字學習,只是為了滿足一些生活的基本數學需要而進行的隨機的、程度不可預測的學習。另外,專業(yè)化,是指素質教育的老師都是接受過較為高等教育的人才,具有為人師表的基本素養(yǎng),對于學生在學習中提出的一些基本問題能夠給出專業(yè)的解答,也知道如何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質和數學能力?;具\算在解決每個數學問題中都會使用,更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廣泛。小學是基本運算系統掌握的關鍵時期,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實現精準的教學,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使用的機會,熟悉基本運算,在應用中掌握,在掌握中提升。
二、掌握數學分析方法
數學分析方法,就是把實際問題數字化的方法,在考試的題型中表現為應用題。應用題的解答,主要的步驟是:
1.審題,完成基本信息的瀏覽。
2.找數學量,數學量即是用數字給出的或者是需要用數字去表達的因素。
3.找數學量之間的數學關系,數學關系即是可以用等式或者不等式表達的邏輯關系。
4.完成數學量的數字與數學關系中的因素的代換,寫出解答題目的數學式。
5.解答數學式,回到所求的數學量,數字表達,完成解題。
6.檢驗,寫答。
數學分析方法就是把實際問題之間的聯系用數學關系式表達出來,這要求學生對信息的提取能力較強,要求學生能夠準確的提取出題目中的關鍵信息。一般的題目,只會給有效信息,即是凡是給出的數學量基本都會參與計算,而有些題目為了提高難度,會在題目中專門設置干擾信息,所以學生應多練習,找準關鍵信息,排除干擾信息。這對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和對數學學科的自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教學者,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要對解決應用題的步驟多講解,并且在每個實例中去告訴學生,每個步驟是怎么樣與實際題目聯系起來的。數學在生活中的使用,其實就是一種數學分析的過程,這是一種基本的生存能力,然而,作為一個接受過素質教育的學生,除了具備這種基本的能力以外,還要能夠進行一些復雜問題的數字化,這是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對學生日后對數學學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三、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即是使用數學分析方法去思考問題。是學生對數學學科直覺的一種體現,這種思維能力,只能通過對數學學科的不斷接觸,逐漸培養(yǎng)。小學時期的教學要求,沒有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出太高的要求,只要學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字運算,能夠完成實際問題數字化的一些基本題目就可以順利的通過小學的學業(yè)素質測評。然而,對于一個即將要進入中學數學學習的學生來說,這種思維能力又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點,要求數學教學者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那么,如何進行呢?
1.思維方式是在思維過程中培養(yǎng)的,在解決數學題目之前,留給學生一定時間思考問題。
2.講出自己正確的思維過程,便于學生比對優(yōu)化自己的思維模式。
3.再次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理解教師與自己之間的思維方式的區(qū)別,擇優(yōu)選擇。
4.培養(yǎng)學生提出自己觀點的能力,也就是質疑能力。質疑能力是學生極為關鍵的一種能力,只有能夠把自己的思維過程明確的表達出來,才說明學生在思維的過程中思路是清晰的,同時,作為教學者,要鼓勵學生,找到學生的思維方式的可取之處,讓他們敢于再發(fā)言。
5.雖然作為教學者,但是有些問題的處理方式也可能不是最優(yōu),在聽取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之后,要和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比較,不斷更新自己的思維庫。
數學思維的能力關系到學生在中學甚至是高等學府學習數學的能力,在小學,數學教育的初期就必須逐漸培養(yǎng),努力形成。
四、培養(yǎng)數學素質
數學素質是對應素質教育提出的一個名詞,是指在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基礎上,數學素質的提高。數學素質就是一切有關數學的思維能力、數學方法的全面提高。這是對能較好的完成基本的小學數學教學的學生提出的更高要求。但是,這種要求的實現,往往是通過基本教學實現的,是在基本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不斷質疑、不斷思考、不斷優(yōu)化,最后掌握數學的最優(yōu)最簡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數學素質,這個方面沒有統一的要求,學生在日常的教學中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數學素質。數學學科的素質需要在日常的使用中不斷提升,要求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解答數學題目和思考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做到以下幾點:
1.遇到數學題目,構建數學模型。
2.理清解題思路。
3.嚴格按照思路解題,解題遇到問題時,反復檢查思路的正誤,更正思路,再次解決問題。
4.驗證答案。
驗證對于數學題目的解答十分重要,這可以對證數學的準確性。驗證的方法,主要有:
(1)是否符合實際。根據實際情況驗證。例如,個數、人數等只能為整數,部分數學量只能為正數等。
(2)是否符合題目要求。有些問題有多解,但是有些解并不符合題目要求,要看清題目要求,找出所求的正解。
作為小學數學的教育者,我們要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不斷的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質,實現素質教育的更高要求。小學,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比較輕,只要在這個時間段,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就一定能較好的完成數學的素質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