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 王振亞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訪問法、對比分析法,從教學策略、青少年運動健康觀念、健身氣功認知度等方面,對健身氣功在大中院校青少年群體推廣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討其在校園青少年群體中推廣的策略,提出學練結合、運動健康觀念的塑造、休閑生活方式的引導、校園文化建設等建議,以期促進健身氣功在校園環(huán)境中可持續(xù)發(fā)展,惠及更多青少年群體。
【關鍵詞】健身氣功 校園文化 推廣策略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B-0125-03
2002年國家體育總局組織專家學者在原有健身功法基礎上整理創(chuàng)編健身氣功四套功法(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次年開始試行推廣,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目前健身氣功已打下了一定的群眾基礎,但主要是集中在中老年人群,學校范圍內僅有一些大中體育、衛(wèi)生院校有所推廣。健身氣功通過肢體調整、呼吸鍛煉,心神修養(yǎng),起到活躍氣血,調節(jié)臟腑、平衡陰陽的功效,對增強青少年生理機能及心理健康發(fā)展都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健身氣功作為實實在在的“介質”、“載體”與“途徑”,是中華民族的特有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在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下,通過長期的耳濡目染,對樹立青少年民族認同感、文化自豪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另外校園作為社會組成的一部分,為健身氣功的傳承提供了一塊肥沃的土地,為健身氣功的發(fā)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為更好的傳承這一文化瑰寶,充分發(fā)揮其功能價值,健身氣功在校園的推廣也尤為重要,因此探索健身氣功在校園青少年群體中的推廣策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一、健身氣功校園推廣影響因素分析
(一)教學策略對健身氣功推廣的影響
校園文化是學校辦學的軟實力,近年來各級各類學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側重,校園體育文化也是“百花齊放”。體育運動項目本身并無好壞優(yōu)劣之分,只是每種運動形式對人體各項機能影響有所差異,青少年群體對運動項目有著不同的功效訴求,健身氣功運動風格緩慢柔和并不適應當下青少年身心特點,加之日常教學中無趣、枯燥的技術教學會損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任何運動項目只有持之以恒堅持鍛煉才能達到良好的健身效果,盡管健身氣功功法易學易練,但由于運動形式單調枯燥,因而在校園中,青少年對健身氣功普遍存在缺乏學習和鍛煉的動機,且在青少年群體中存在一定的活動性別差異性,所以能夠堅持不懈練習健身氣功的就更為匱缺。為此,健身氣功在校園青少年群體中的推廣,在教學策略上需要要找準切入點,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青少年運動健康觀念的缺失對健身氣功推廣的影響
關于我國青少年體質逐年下降的問題,多年來體育界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從課程改革、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等多個維度做出了較多的研究,另外國家政策從強化兩操的重要性、保障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國家學生體育健康標準》測試等給予了較多關注與支持。但多年來青少年體質健康形勢依然較為嚴峻,學校體育仍是教育中的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圍繞學生體質健康下降、體育課堂興趣低、課外體育鍛煉參與度低等問題,多從學習壓力大、缺乏鍛煉時間、師資缺乏、體育器材設施缺乏、領導重視程度等因素歸納原因,而對策也多從政策的制定來解決問題。唯物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事情本質,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才能有效解決問題。部分中老年人因體質下降,在健康意識的驅使下,運動健身需求日益強烈,即使在沒人督促監(jiān)督情況下,健身熱情依然高漲,例如近年來克服種種困難堅持鍛煉的廣場舞大媽等。然而青少年正處于身體機能的生長發(fā)育期,身體各項指標都近乎人生最佳狀態(tài),對疾病和健康沒有基本的概念,缺乏危機認知和健康意識;另外,搖籃里長大的青少年中也存在著這么一種人群,“不讓其暴飲暴食就等于剝奪了其生活的樂趣,讓其健身鍛煉就猶如讓其進入人間煉獄”。課間余暇他們大腦的潛意識起作用,開始計算運動的成本,認為去參加健身鍛煉,就會花費其大量本來該用于互聯(lián)網(wǎng)娛樂、虛擬社交的寶貴時間,然而體育運動鍛煉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種運動健康觀念的嚴重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健身氣功在校園青少年群體中的推廣。
(三)青少年健身氣功認知度對健身氣功推廣的影響
受眾是健身氣功推廣的關鍵因素,只有得到參與者的廣泛認同,傳播與推廣才會得到源源不斷的動力。健身氣功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養(yǎng)生文化結晶,凝結了古人對生命健康的詮釋,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與理解是健身氣功發(fā)展的根基和內在動力,也是其區(qū)別于西方競技體育的重要特征。然而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來臨,人們生活空間得到了空前擴展,課余生活有了更多的選擇方式,虛擬社交、網(wǎng)絡游戲、小說雜志、八卦緋聞等正對校園文化產生嚴重的沖擊,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體育活動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首當其沖,學校體育文化的重塑已然成為現(xiàn)代教育有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那么大量的關于傳統(tǒng)文化、當下青少年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就非常有必要,使得青少年了解健身氣功魅力和價值所在,建立其與青少年潛意識的強勢鏈接,才能培養(yǎng)青少年學習鍛煉的興趣,進一步激發(fā)出強烈的練習動機。
二、健身氣功在校園青少年群體中推廣策略
(一)重視學練結合
課堂學習和日常練習猶如學校體育的兩個輪子,兩者不可偏頗。健身氣功在校園推廣過程中,在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制定及教學方法選擇時要注意對學生興趣及習慣的培養(yǎng),只有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培養(yǎng)運動興趣,才能使得青少年自覺參與到日常練習中來。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體育教學工作者總結出了健身氣功教學方法,對常規(guī)的教學手段進行了改進和創(chuàng)新,如項漢平在健身氣功教學中根據(jù)易筋經技術特點和練習要領,采用“三段式”教學,通過目標遞進,使的學生逐步掌握運動技能,教學效果優(yōu)良。運動項目在青少年群體傳播中,如果能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獲得青少年的喜愛,對后續(xù)推廣有著至關正要的作用。
另外學生對運動項目的認同、理解,建立訓練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僅僅依賴課堂授課形式,會出現(xiàn)部分學生為應付考試,六十分萬歲的現(xiàn)象,或者考核結束后萬事大吉,不再繼續(xù)健身氣功的練習,最終遺忘技術動作,那么推廣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針對這種情況第二課堂的開展,發(fā)揮體育社團,健身俱樂部的作用就顯的尤為重要。把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到健身氣功在校園文化發(fā)展的整體規(guī)劃中,充分發(fā)揮小伙伴的力量,一個好的榜樣,可以帶動周邊同學關注或者參與到健身項目中來,以點帶面,最終全面開花,從而在校園中掀起健身氣功鍛煉熱潮。
(二)青少年運動健康觀念的塑造
盧崇漢在《扶陽講記》中提到:“動能生陽氣,也能耗陽”,闡述了運動健身的兩面性,不同體質人群如對運動方式和時間選擇不當,不但對身體健康沒有幫助,反而會對機體帶來損傷。
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認為運動屬生發(fā),其本質在于加強氣血的流通,適合于陽氣尚足但氣血不通暢人群,應該是春夏白晝勤加練習;又如外腎在酉時進入貯藏錦華階段,此時也不適宜從事太激烈的運動項目。古人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順應自然規(guī)律,方能神清、氣足、精滿,而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青少年晚上來健身,看似彌補了白日運動不足,卻是違反了“生長收藏”之序。
另外,一些青少年全憑興趣愛好選擇運動項目,對運動原理不甚了解。如陰虛體質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種人群并不不適宜過激的運動項目,但可以通過健身氣功如八段錦“五勞七傷往后瞧”、“搖頭擺尾去心火”等的功法練習使其得以調理改善;血瘀體質人群則要多做有助于氣血運行,有益于心臟血脈的運動,如五禽戲中的“猿戲”或八段錦“左右開弓似射雕”等對于改善心臟血脈,提高心肺功能,均有益處等。通過對生命健康及養(yǎng)生知識的認知與理解為青少年練習健身氣功提供內在動力。
近年來,由于健身氣功的運動形式帶給朦朧無知的青少年一種老年人運動的觀念,往往讓青少年忽略了健身氣功調身、調息、調心的特殊內在養(yǎng)生功效,為此,體育教學工作者作為健身氣功在校園傳播和推廣的主要執(zhí)行者,在青少年群體推廣中要摒棄僅僅停留在技術動作的傳授上,在日常教學中應通過科學正確引導青少年選擇適合自身的運動項目、健身方法、制定運動處方等,塑造青少年正確的運動健康觀念。
(三)正確生活休閑方式的建立
健身氣功是古人在改造、適應客觀世界的同時,為了達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壽功效,不斷摸索養(yǎng)生規(guī)律中逐漸積累的經驗總結,是集我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學說和強身健體鍛煉方法相結合優(yōu)秀民族智慧結晶。但是由于運動形式的特殊性與其在青少年群體中呈現(xiàn)、推廣方式的不足,沒有很好的被當下青少年所廣泛接受。在傳統(tǒng)商業(yè)社會,商家要花費大量成本與消費者建立連接,如促銷活動、廣告宣傳等。健身氣功在校園青少年群體推廣的初期大可借鑒西方競技體育如跆拳道等項目的發(fā)展模式,制定適合健身氣功在校園推廣的段位制度,打好搶灘登陸戰(zhàn)。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網(wǎng)絡視頻已成為青少年獲得體育技能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目前與其相配套的智能硬件、社交平臺及健身O2O類健身產品較少。健身氣功在校園青少年群體推廣應適應時代變化,有關部門應大力開發(fā)健身氣功相配套的硬件設備及O2O產品。如近年來興起的可穿戴智能產品,一款簡單的運動手環(huán)便可實現(xiàn)記錄日常生活中體育鍛煉、心率、血壓、睡眠等實時數(shù)據(jù)指標,并能將數(shù)據(jù)與手機、電腦同步,通過細化的數(shù)據(jù)分析激勵、指導人們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極積開發(fā)構建青少年群體的健身氣功互聯(lián)網(wǎng)健身交流社區(qū)。體育運動發(fā)展至今,所承載的社會功能已轉化為一種休閑生活方式,新興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支撐可有效幫助同學們解決單獨健身的孤獨感,通過朋友圈分享鍛煉經歷、感受及成功經驗,實現(xiàn)青少年健身的成就感及存在感,幫助青少年正確認識、接受并熱衷于這種生活休閑方式。
(四)文化是健身氣功的根基,是健身氣功發(fā)展的動力
在健身氣功的技術教學訓練中,也應注重文化內涵的建設。精、氣、神、臟腑及經絡學說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基礎理論,同時也是健身氣功功法養(yǎng)生的重要理論基礎。健身氣功在青少年群體推廣過程中應從文化傳承的角度,深度挖掘適合青少年群體心理特點的理論教材、宣傳短片及宣傳手冊,借助傳統(tǒng)大眾傳播媒介及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等媒體形式幫助同學們深入了解認識這項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瑰寶。
文化是健身氣功的根基,是健身氣功發(fā)展的動力。只有將健身氣功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促使他們長期投身于健身氣功的學習與鍛煉中。
校園體育文化是青少年樹立終身體育觀念的重要因素。老子《道德經》提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是踮起腳跟想要站的高,反而站不??;邁開大步想要走得快,反而走不遠。健身氣功在推廣過程中不應操之過急,在制定推廣策略時,要注意短期效益和整體效益的相互協(xié)調。
健身氣功不僅是中老年人特有的運動形式,其活動方式適合于不同年齡段,不同體質的人群。健身氣功在校園青少年群體中推廣、普及過程中,我們應恪守黨的教育方針,合理運用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成果,努力打造傳統(tǒng)文化品牌,重塑青少年運動健康觀念及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在西學東漸背景下,大膽學習借鑒西方體育文化傳播的包裝、宣傳形式,將這項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優(yōu)秀文化發(fā)揚光大,正如近百年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西方價值觀的吸收和消化,不但沒有被西化同化,反而隨著綜合國力提升而日益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樣。
【參考文獻】
[1]項漢平等.高校健身氣功·易筋經教學模式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9)
[2]丁麗玲.論健身氣功文化特征.體育文化導刊,2010(5)
[3]呂吉勇.高等院校健身氣功推廣方式的研究.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2(10)
[4]粟麗.傳播學視域下健身氣功對海外華人推廣的要點和策略.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6)
【作者簡介】黃忠(1970-),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傳統(tǒng)保健體育、健身氣功方向。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