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碧月
【摘 要】傾聽是人類接觸世界、表達自我的第一步,是幼兒接觸社會、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幼兒語言學習和發(fā)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
【關鍵詞】幼兒期 傾聽能力 語言 交流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197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教育建議指出:“多給幼兒提供傾聽和交談的機會,引導幼兒學會認真傾聽?!眱A聽是指憑助聽覺器官接受言語信息,進而通過思維活動達到認知、理解的全過程。傾聽是人類接觸世界、表達自我的第一步,是幼兒接觸社會、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幼兒語言學習和發(fā)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幼兒期是人類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幼兒要學習語言,首先要學會傾聽,只有懂得傾聽、樂于傾聽并且善于傾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容,掌握與人交流的技巧。
自2014年10月開展“《指南》背景下小班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課題研究以來,我們依據小班幼兒年齡小,情緒不穩(wěn)定;注意力時間短且容易分散;自制力比較弱,傾聽別人說話時常常沒有耐心;喜歡模仿等特點,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踐行《指南》精神,積極探尋小班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關注一日生活小環(huán)節(jié) 激發(fā)幼兒“聽”的興趣
一日生活皆教育,小班年齡階段的幼兒正處于學習使用語言的最佳時期,而一切言語活動首先是從聽開始的,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各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聽的環(huán)境,使其喜歡傾聽、樂于傾聽。
1.點名環(huán)節(jié)。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中,點名是一日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點名活動中,老師需要做個有心人,注重挖掘幼兒的興趣點,讓點名成為游戲。實踐中我們經常更換點名的方式,讓幼兒對點名常常保持新鮮感和參與的積極性,每次點名時幼兒總能仔細傾聽,比如:第一、幼兒學小動物叫聲回應法;第二、打電話游戲法:游戲前,將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或半圓,老師站在圈內,老師做“打電話”的手勢走到幼兒對面時:“喂—你是誰?”幼兒馬上做“接電話”的樣子:“我是XXX”。老師走到哪個幼兒面前問一句,幼兒就響亮地回答一句,幼兒個個歡呼雀躍,即使沒有接電話的孩子也伸長了脖子等待;第三、音樂對唱法,別看它在一日活動只占了那么幾分鐘時間,但合理利用點名環(huán)節(jié)可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傾聽能力。
2.過渡環(huán)節(jié)。
過渡環(huán)節(jié)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我們認為要充分發(fā)掘其中的教育資源并加以積極利用,將會對幼兒的健康發(fā)展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幼兒一日生活,既有利于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又能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贬槍π“嗄挲g幼兒自制力較弱的特點,在過渡環(huán)節(jié)中探索幼兒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策略。比如:午接待時播放活潑跳躍的少兒歌曲或一些優(yōu)美曲子供幼兒傾聽欣賞;根據幼兒喜歡看動畫片的特點,我們經常讓幼兒“聽”動畫片(有聲無視頻),如深受幼兒喜愛的《葫蘆娃》、《黑貓警長》…再或者結合周活動安排播放一些故事錄音、兒歌、童謠,當幼兒聽到這些熟悉的內容時聽的積極性非常高,大大提高了聽的效率。又如,在離園前,幼兒回家心切,比較躁動,這時我們會設計一些動動小手、小腳等身體的指令性游戲:《捏攏放開 》《手指歌》《開心跳跳糖》《小動物在哪里》……
在過渡環(huán)節(jié)中加入游戲,不僅能為幼兒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進行自主的游戲和學習,還能給幼兒提供一個釋放心理能量的空間,有利于幼兒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時更是激發(fā)幼兒傾聽興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家園攜手達共識 養(yǎng)成“聽”的習慣
3—6歲的幼兒正處于各種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養(yǎng)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fā)展語言理解能力”?!毒V要》還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睆膶嵺`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幼兒教育需要家長與幼兒園密切合作。如果得不到家長的積極配合和協調一致的教育和要求,孩子是很難真正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因此,我們通過多種形式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第一、發(fā)放家長問卷調查表。在進行課題研究之初,我們發(fā)放了家長問卷調查表,了解幼兒在家的傾聽現狀以及家長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后進行統計、分析并找對策,更好地促進家長與教師的同步教育。第二、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傾聽”的重要性,指導家長在家養(yǎng)成孩子傾聽習慣的方法等。第三、通過家園共育欄或班級微信群,定期向家長宣傳傾聽習慣養(yǎng)成的小知識、好方法,并提供家長間交流好經驗和好方法的平臺。
此外,教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成為幼兒傾聽習慣養(yǎng)成的榜樣。身教重于言教,模仿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方式,孩子們從父母、教師的行為中,特別是父母的行為、觀念中產生最初的傾聽習慣。
三、組織多樣化活動 培養(yǎng)幼兒“聽”的能力
研究表明,幼兒的聽覺中樞發(fā)育較早,其聽音、辨音能力的發(fā)展早于發(fā)音能力和表達能力,6個月的嬰兒,對母親的嗓音比對陌生人的嗓音更為敏感,嬰幼兒通過傾聽,將一些語音聽覺表象(主要是指聽到的成人的發(fā)音形式)儲存起來,到4歲左右,幼兒的聽音發(fā)音機制基本成熟,其語音聽覺表象和語音的動覺表象逐漸吻合,幼兒將聽到的、聽得準確的,模仿著變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果幼兒缺乏聽覺表象,就沒有條件正確的模仿——說,由此可見,處于語言發(fā)展關鍵時期的小班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
1.聽說游戲活動。
聽說游戲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語言活動,它將語言教育的內容融入到游戲中,在游戲中使幼兒的“聽”和“說”都處于積極狀態(tài),有效地促進幼兒傾聽、理解、表達等能力的發(fā)展。傾聽類聽說游戲的規(guī)則是要求幼兒通過傾聽、傳遞語音信息,完成游戲任務,用以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例如:小班剛入園的新生他們彼此較陌生,開展游戲“靜靜聽”,幼兒圍坐成半園,教師和孩子一起拍手念兒歌:“拍拍手,靜靜聽,叫我叫你還是叫他”。一念完兒歌,幼兒馬上安靜,教師輕聲叫著某個幼兒的名字,被叫的幼兒馬上輕輕走到老師身邊。連續(xù)叫幾個幼兒到老師身邊,大家拍手鼓勵,游戲重新開始。這個游戲一來可以相互認識新同伴,二來圍坐在一起非常溫馨,深受幼兒喜歡。隨后又開展游戲“對暗號”,小兵們(幼兒)排成一隊,司令員(教師)將進攻“暗號”悄聲告訴給排頭的小兵,該小兵再把自己聽見的暗號悄聲告訴給身后的隊友,小兵們依次傳遞暗號。如果最后一名小兵爆出的暗號和司令員發(fā)出的暗號一樣,該隊小兵就可以消滅一個敵人。還有“傳聲筒”“ 猜猜是誰”等。玩傾聽類游戲時,幼兒只有認真、仔細地聽,準確把握游戲中的語音信息,才能獲得成功。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到傾聽的意義,逐步樂于傾聽和善于傾聽。
2.繪本閱讀活動。
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石,他不僅僅是視覺活動,更是聽覺活動。一次閱讀行為離不開聽、讀、看、說,聽要先于其他三者,幼兒只有在聽的基礎上去讀、去看、去說,才能體會繪本故事所傳遞的意義和情感。
繪本圖文并茂,生動有趣。但小班幼兒注意力時間短且容易分散,在繪本閱讀活動中,老師巧用多種技巧對繪本進行形象地講解,伺機變化音量、語調、語氣,輔助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讓幼兒和老師一起走進故事里,感同身受地體驗故事的情境。深深地吸引幼兒,他們才會用心傾聽。例如:繪本《南瓜小房子》,P .7-17運用了黑色、灰色等較暗的色調以水墨畫的形式來表現暴風雨中小老鼠去幫助朋友們的情景,教師邊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邊播放打雷下雨的音頻,并用較快的語速聲情并茂地朗讀:“晚上,屋外突然刮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在這樣刮風又下雨的夜晚猜猜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用急促的聲音以及不同的語調表現小青蛙、大公雞、母雞小雞、小兔…遇難時發(fā)出的求救聲:“不好啦,不好啦!大水沖走了籬笆,我們沒有家了?!边@樣調動幼兒的視聽感官,幼兒在零壓力的情況下,自發(fā)地融入到故事中去,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傾聽,透過耳朵將美好的故事流淌到他們的心中。
另外,我們會根據故事自身的體裁特性,選擇一種最適宜幼兒傾聽的方式開展活動。
科學類的閱讀要側重通過孩子自己的動手操作、體驗來感受到事物的變化;生活類的閱讀要注重遷移幼兒已有的相關生活經驗,充分調動他們的認知;游戲類的閱讀要將故事與游戲兩者兼顧,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傳統的兒歌童謠要將民族文化和幼兒生活有機整合,讓幼兒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游戲類繪本《應該怎么做》閱讀中,師幼共讀時,教師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生活經驗豐富的話題展開討論:“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應該怎么做?”,師幼一起尋找正確的、恰當的解決方式,把閱讀的體會遷移到生活中。
只有針對性的根據閱讀素材的特性,選擇相適宜的方式進行教學,才會讓幼兒真正愿聽、想聽、愛聽,從而培養(yǎng)幼兒傾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