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娟
【摘 要】美術(shù)是中職階段教學的主要科目之一,中職美術(shù)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高質(zhì)量、高水平的藝術(shù)型人才。許多學習美術(shù)的學生都旨在將美術(shù)事業(yè)作為自己畢生的職業(yè)和興趣,這種情況使得美術(shù)教師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巨大的教學壓力。我個人認為,對于美術(shù)教師來說,培養(yǎng)出學生良好的審美水平是尤為重要的一個教學部分。
【關鍵詞】中職美術(shù) 審美水平 重點培養(yǎng) 提升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137
美術(shù)的審美水平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擁有良好的審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美術(shù)是一門十分博大精深的藝術(shù)類學科,它能夠有效的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欣賞興趣等等。但是如今的社會潮流有時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審美觀點,于是,很多學生就出現(xiàn)了一些盲目跟風的不良行為。
例如:很多女學生喜歡穿超短褲、破洞褲子,認為短褲越短越美;很多男學生則經(jīng)常將頭發(fā)染成五顏六色的顏色,自認為十分時尚,其實這些都是十分片面的審美觀點,學生要真正擺脫這種認知,就需要養(yǎng)成自己獨有的審美水平,而不是一味盲目的跟風。但是個人的審美水平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是需要教師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yǎng),幫助學生更為有效的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以求達到最為理想的教學成果。
在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適當運用一些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輔助提升,便于教師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要求教師抓緊美術(shù)教學方面的重點,爭取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美術(shù)水平和審美能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目標的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下面,我就中職美術(shù)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提出如下幾點意見。
一、從美術(shù)教學基礎部分入手,著手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師要想真正做到幫助學生切實的提高美術(shù)的審美水平,要做的就是盡力幫助學生穩(wěn)固自身的美術(shù)基礎。美術(shù)跟任何一個學科一樣,都需要良好的基礎功底和基礎能力,如果基礎不踏實,想要提高能力是十分困難的。這就好比想要建筑一座摩天大樓,堅實的地面基礎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打好美術(shù)學習的基礎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做到的,我主張教師從美術(shù)的基礎教學部分入手,一步步培養(yǎng)學生更深層次審美能力。教學過程中要保證學生對于美術(shù)基礎知識有透徹、熟練的掌握。教師可以在美術(shù)課堂上對于構(gòu)圖、色彩等基礎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對這些內(nèi)容熟練掌握,了然于心,也能夠?qū)@些基礎的手法方法有著自己獨立的了解和認識。以便促使學生能夠在實際的繪畫過程中做到對自己心中認為的“美”進行充分的描繪、表現(xiàn)。只有學生對這些基礎的美術(shù)知識做到熟記于心,才能夠在個人的審美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從日常觸手可得的實際景物出發(fā),幫助學生體會美的定義
羅丹曾經(jīng)這樣說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鄙钪刑幪幎加忻利惖氖挛?,但是學生們在生活中往往忽略了這些事物,這就需要教師盡可能的帶領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例如:可以從校園中的基本事物入手,其實大部分校園的風景都是十分美好的,但學生卻往往忽略了自己身邊這些最常見的美景。校園中大片的草木、花卉,還有學校中的標志性的教學樓、特有的雕塑等等,都是學生在感知過程中較好的訓練對象。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訪問當?shù)剜徑囊恍┕沤ㄖ?、園林公園、泉水景觀等等?,F(xiàn)在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學生對美的追求也變得越來越速食化,而自然風景的美好卻往往能使人們的心靈安靜下來,感到身心上的舒暢。所以,自然風景區(qū)是練習欣賞的再好不過的場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這些風景區(qū)感知自然的美好,探索美的定義。
通過這些觀察與實踐,可以在一點一滴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興趣和審美能力,便于學生培養(yǎng)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情趣,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的美好。
三、借助名家書畫等內(nèi)容,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審美賞析
提高審美能力,還有一個主要的途徑就是通過欣賞名家名師的字畫,通過對名家字畫的賞析,來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水平。名家的字畫之所以可以流傳于世,被千萬人所敬仰,一定有它獨有的道理?;蛟S是淺顯的美,或許是粗獷的美,或許是溫婉的美,或許是豪放的美,而這都需要學生用心去感受,去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當挑選一些經(jīng)典的名家字畫,讓學生試著去體會、去感受。而這種感受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感受,一幅字畫當中往往包含著千言萬語,有它自己獨特的韻味。
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從多個角度去解析一幅好的作品,可以從作品的背景來感受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境或者創(chuàng)作的意義、情感。例如,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通過描寫汴京的城市狀況和人民活動來反映當時人民生活的繁榮盛況,表達著對盛世的贊美之情。還可以從作者的筆法、手法等角度來分析作品的美感所在。例如:齊白石先生的書法往往蒼勁有力,勢如破竹,下筆十分用力。而他的行書則是十分質(zhì)樸,渾圓可愛,別有一番趣味。但是,名家作品只能欣賞和學習,我并不提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全仿照名家的風格或者某類作品。齊白石老人就曾這樣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毕胍嬲趯徝郎线_到一定的成就,就要做到對于美擁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如果完全仿照別人,就失去了自己的想法,這種做法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萬萬不可取的。
四、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
身為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在學生進步的同時,教師也應該跟隨知識的進步,不斷的通過各種途徑完善提高自己的審美觀點。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苯處煴旧砭图缲撝鴤魇趯W生知識的職責,更應該通過學習來不斷的完善自己的內(nèi)涵和審美能力。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良好的交流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提高審美的最好契機。通過雙方對于自身觀點看法的交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逐步得到完善。在課堂上,也應該適當提高交流部分的課堂比例。例如:在欣賞名家畫作之后,每個學生應該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也有不同的心得和體會。教師應該適當給學生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自由的進行交流和敘述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賞析、欣賞美的事物。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個人的審美能力,以便于發(fā)揮出美術(shù)課堂的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