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海
【摘 要】歷史是學生在高中階段要學習的一門重要學科,同時歷史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也有重要意義。為了給學生的歷史學習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導,必須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師的教書育人能力,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導。
【關鍵詞】高中歷史 歷史教師 教學能力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003
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導,對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為學生有效進行歷史學習保駕護航。歷史是一門重要學科,在高中時期學習歷史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更加有效的指導學生的歷史學習,教師必須進一步提高教學能力,及時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導。
一、積極學習新課改過程中提出的教學理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競爭已經(jīng)深入到了生活的各個角落。為了適應激烈的競爭,人們都在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以期待在競爭中獲取勝利。教育作為與社會生產(chǎn)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一個重要部門,自然也要做到與時俱進。為了推動教育的發(fā)展,我國進行了新課程改革,新課改過程中提出了很多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與技巧,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在新時期一定要做到與時俱進,積極提升個人的教學水平,并且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
新課改過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學指導思想與教學理念,然而教師該如何有效的把握這些新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呢?有些教師認為只要有效地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即可,實際上并非如此,教師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只達到了進行新的教學理念學習的部分目的,而最重要的是要將新的教學理念與實際的教學活動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切實的發(fā)揮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因此教師在學習新的教學理念的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思考,并能夠與實際的教學互動結合起來,最終才能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達到提升學生的教學水平的目的。
二、善于進行教學反思
在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及時地進行教學反思十分重要。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將教學反思理解為課后反思,實際上教學反思具有更豐富的內(nèi)涵,既包括課前反思,又包括教學過程中的反思與課后反思。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只有做好了這三個方面的反思,才能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教師要進行課前反思,課前階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師思考如何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如何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規(guī)劃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同時教師還要思考將哪些因素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前進行的反思,為提高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及時地進行反思,課堂教學是人的活動,因此會出現(xiàn)多種不同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況及時進行反思,通過反思及時找到與課堂教學更加切合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高效開展。教師還要進行課后反思。
課后階段的反思是教師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反思個人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反思學生,反思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進行課后反思的階段是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歸納與總結的階段,針對反思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做一些筆記,并通過反思為以后更加高效的開展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三、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根據(jù)馬斯洛的需求層析理論來分析教師的需求,我們不難看出教師的需求具有多樣性。為了使教師能夠專注于課堂教學,并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能力,學校應該對青年教師的需求引起重視,并建立切合教師實際情況的激勵機制。不僅要使教師的物質(zhì)要求得到滿足,而且還要給教師人文關懷,調(diào)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學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在按時發(fā)放教師基本工資的基礎上,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減輕教師的生活負擔。設置針對青年教師的教學成果獎項等,加大對青年教師的獎勵力度。學校在給教師人文關懷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為教師提供更多發(fā)展與深造的機會,使教師獲得更多提升的空間。只有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調(diào)動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教師才能將更多的精力運用于課堂教學,及時地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這樣不僅教師的教學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改善,還能夠達到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四、構建有效的師生溝通與交流平臺
教師的教學對象是學生,因此在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的過程中,學生也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為了使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必須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只有在師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才能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從學生的角度去完善自身的教學活動。那么應該如何實現(xiàn)歷史教師與學生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呢?
本人認為在實現(xiàn)師生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占有主動地位,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主動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師生之間進行的交流,應該發(fā)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xiàn)在師生之間進行的有效互動,通過互動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能夠與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好的結合,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當然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還應該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教師不應該高高在上,更應該是學生的朋友,站在朋友的立場上了解學生的心聲。高中學生已經(jīng)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而影響學生在歷史課堂上學習的因素又是源自于多方面的,教師在與學生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只有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才能使學生吐露心聲,進而幫助教師制定更有助于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方法,同時也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歷史學習。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師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平臺也越來越多,因此教師要充分把握各個能夠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機會,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為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提供第一手的資料。
只有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導,影響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實際的教學情況,制定出適合自身的教學提升策略,跟上現(xiàn)代教學的步伐,為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素質(zhì)與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