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既是全人類的一場浩劫,也是法西斯國家掠奪受害國藝術品和財寶的饕餮盛宴。據德國人賠償猶太人財產會議估算,德國納粹“二戰(zhàn)”期間從猶太人手中奪取共計65萬件藝術品,其中10~20萬件至今下落不明。這尚且只是納粹掠奪的一部分。但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納粹政權為何對藝術品情有獨鐘?與其他集權主義的文化政策和意識形態(tài)傾向相同,藝術也總被用來為其統(tǒng)治正名。此外,最直接的原因與納粹高層都受過比較優(yōu)良的教育,或與他們的一些藝術情結有關,僅以希特勒為例窺其一斑。
希特勒的藝術情結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出生在奧地利茵河畔的布勞瑙鎮(zhèn),藝術對他而言是個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少年時期,他曾對一個朋友袒露胸懷:他的生活目標就是成為米開朗琪羅式的藝術家。成為一個藝術天才的理想在他成年后還時時浮現(xiàn)在他的腦海里,然而,在青年時代卻沒能讓人看出他身上有這樣的天賦。他當時不專心學習,整天在故鄉(xiāng)林茨游蕩,沉醉于房屋建筑和地方藝術館的展品中。為了成為一名畫家,1908年他從林茨輾轉來到藝術之都“維也納”,但是兩次考取維也納藝術學院都未能通過,因為考官覺得他的繪畫“不夠令人滿意”。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他靠用簡單的水彩顏料臨摹明信片艱難度日。
1913年遷到慕尼黑之后,他的“藝術家生涯”有了明顯的飛躍。在這里,他開始越來越多地畫油畫并且賣得不錯,甚至能夠資助他的妹妹保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當兵期間,希特勒也沒有放棄作畫,他為前線報刊供稿,在宿營地畫素描。1918年德國戰(zhàn)敗,使他的藝術熱情降溫,決定從政,盡管如此,他還是堅持作畫。據希特勒的一個女秘書回憶,“1933年希特勒當了帝國總理之后,也還總是帶著另一支鉛筆,隨時把閃過腦海的東西畫下來”。他內心總覺得自己還是個藝術家,自詡對藝術有著很高的鑒賞力和造詣。希特勒當時的副官韋德曼講過一件事,希特勒曾經否決了對一個破產者的處罰,理由是:“這個人是個藝術家,我自己也是藝術家!藝術家不懂得金融交易?!毕L乩盏倪@種藝術情結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納粹文化政策的制定。
“二戰(zhàn)”前希特勒的私人收藏
“二戰(zhàn)”爆發(fā)之前,希特勒就開始大量地收藏藝術品。20年代初期,一位藝術贊助人海倫妮·馮·貝希施泰因就向他贈送了藝術品。希特勒開始自己出錢購買油畫的時間不詳,主要是為他的私人環(huán)境購買藝術品。大約在30年代初,在他的慕尼黑的住房里就掛有倫巴赫的一幅俾斯麥的畫像,兩幅勃魯蓋爾的,一幅克拉納赫的和六幅施皮茨威格的油畫。在藝術品交易中,希特勒表現(xiàn)出收藏人特有的偏執(zhí)。1933年任帝國總理之后,擁有了更多的金錢和權力征集藝術品,希特勒的收藏欲望也更加強烈。他很少親自到藝術品市場上去,通常是從圖錄中挑選出作品,然后委托中間人把認定的作品拍來,根本不考慮價格。柏林的畫商卡爾.哈伯施從希特勒的收藏狂熱中獲益,有據可查他在1936年至1939年間賣給希特勒73幅畫。
隨著時間的推移,希特勒對藝術品收藏的熱情逐漸上升為一種癡迷。經常在自己的貝爾格霍夫別墅與幕僚暢談繪畫,并親自帶領隨從在別墅里掛畫。希特勒自認為是美術問題專家,也要求別人把他的評價作為標準來看待。他收藏的藝術品主要是德國浪漫派畫家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這一藝術傾向可能與他的身體狀況有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他中了毒氣,視力受到影響,對色彩失去了強烈的感受力。此外,希特勒還偏愛19世紀德國畫派的畫家,是一種追隨美學的狂熱和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傾向,涉及藝術的形式和內容。在私下的談話和公開的演講中,希特勒經常抨擊自印象主義以來的現(xiàn)代藝術,稱之為“畸形的瞎涂亂抹”或“墮落藝術”。希特勒的藝術觀念遵循現(xiàn)實主義,是出于政治目的:用意識形態(tài)和藝術去推動政治。
1937年7月,為了展示納粹新近的掠奪成果,希特勒決定在德意志藝術大廈開辦“大德意志藝術展”,展出的作品都是遵循希特勒的意愿而選擇的,希特勒要求在繪畫上要力求用藝術來體現(xiàn)政治,要求藝術應當象征性地把政治和政黨的權力時事化,并提高民族自我意識。希特勒想通過藝術把他的政治意識強加給觀眾,公開出售的展覽圖還將這座新的藝術大廈譽為“元首的第一個紀念碑式的建筑”,但是廣大民眾對展出的作品卻反應冷淡。
同時,希特勒令帝國宣傳和民眾啟蒙部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組織了一次所謂的“墮落藝術展”,通過“黑白對比”,詆毀被迫害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1937年夏,戈培爾啟動了大規(guī)模的行動,并建立了一個委員會,在10天里審查了32批官方的收藏品,10名“審查專家”在審查中沒收了共600件被認為“墮落”的藝術品。到1937年晚秋,一共沒收了一萬六千多件藝術品,這當中還有不少是版畫。被沒收的藝術品放在柏林的一座倉庫里,希特勒曾在1938年1月13日前往審視。1938年5月,戈培爾又建立了一個委員會,負責處理這些被沒收的“墮落藝術品”。直到1941年12月,委員會與畫商運作,將218幅油畫和2700幅版畫賣到了外國;有一部分據猜測于1939年3月在柏林被焚毀了,還有一部分直到“第三帝國”結束還保存在柏林。希特勒在談及出售“墮落藝術品”時也說是“巨額交易”,他本人也曾于1938年8月查看過將由哈伯施托克賣到外國去的“墮落藝術品”的博物館,數(shù)額多少,至今不詳。
1938年3月,希特勒把奧地利并入德意志帝國版圖,致使存放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數(shù)以千計的藝術收藏品落入了納粹手中。為此,希特勒曾籌劃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林茨新建一座博物館,用來展覽被收繳的藝術品,這或許是為了發(fā)泄對于維也納毀了他的藝術生涯的舊有積怨。
“二戰(zhàn)”期間第三帝國的瘋狂掠奪
“二戰(zhàn)”期間,納粹在藝術品掠奪方面可謂是“獨具慧眼”,掠奪的往往都是上乘之作,而且掠奪行動井然有序。為了系統(tǒng)地對大范圍的藝術品進行掠奪,他們還對藝術品的價值進行分析,以確定哪些藝術品對納粹政權有意義。納粹德國藝術品掠奪的一部分直屬阿道夫·希特勒,還為藝術品收藏建立了“林茨特別任務”辦事機構,該機構后來攫獲了數(shù)以千計的藝術品。隨著戰(zhàn)爭的深入,對藝術品的掠奪逐漸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掠奪。
1939年,德國“閃電戰(zhàn)”征服波蘭后,納粹黨二號人物戈林就下令剝奪波蘭文物。據德國官方的一份秘密報告,到1944年7月為止,從西歐運到德國的波蘭文物共裝了137輛鐵路貨車,共計4174箱,20973件,單繪畫就有10890幅,其中絕大多數(shù)為名家杰作。
德國占領法國后,雖沒有明目張膽地進行劫掠,但是希特勒指示德軍突擊隊“有權將在他看來有價值的文化物品運過來加以保護”。在搬運和監(jiān)管法國盧浮宮藝術品的過程中,不少納粹分子以各種名目扣留了馬奈、畢加索等名家的作品。希特勒授權羅森貝格全權實施沒收行動,羅森貝格將德國公使搜羅的藝術品和他的特別行動指揮部從法國私人收藏中沒收的藝術品,集中送到了巴黎盧浮宮附近的網球館展覽大樓里。1940年11月,戈林到德軍占領的巴黎參觀,興致高昂地在收繳的藝術品中欣賞了一整天,并為自己挑選了27幅繪畫作品。1941年2月,32幅繪畫由巴黎運往柏林,其中包括希特勒鐘愛的弗美爾的《天文學家》及布呂歇爾那幅著名的《龐帕多夫人肖像》。接著戈林又選了32幅畫作和6個古衣柜和兩張18世紀的桌子,都由納粹空軍的戈林專列運抵柏林。在法國的劫掠中“元首優(yōu)先權”原則——希特勒可以首先選擇被劫掠的藝術品——開始得到高效的執(zhí)行。之后,羅森貝格特別行動指揮部將在巴黎沒收來的藝術品,裝了整整25節(jié)車廂,運往巴伐利亞的新天鵝巖堡和赫倫基姆湖的宮堡,供希特勒挑選。
在東線,納粹除了沒收藝術品,還試圖通過拆毀紀念碑、宮殿、教堂和博物館的方式,清除他們的文化記憶。與此同時,納粹還組織了考古隊對東部占領區(qū)的村莊、城堡、房屋進行逐個梳理,搜尋每一個有價值的物品。
在蘇聯(lián),蘇軍前線的戰(zhàn)事和后方的藝術品搶運工作同樣激烈地進行著,但是因為博物館的珍寶很多,還是有成千上萬件珍品落入納粹德軍之手,其中就有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琥珀宮(用6噸琥珀打造的約200平方米的方形房子)。僅列寧格勒的巴甫洛夫斯克宮就有8000件藝術品遺留在那里。
德軍突擊隊把上到宮殿下到地板,能撬走的物品洗劫一空。“他們打開先前俄國人包好但未能運走的箱子,搶劫里面的物品。他們打碎或用手槍擊碎玻璃鏡子,撕扯墻上的錦緞和絲綢。”德軍特別注意毀壞蘇聯(lián)各地偉人的故居和博物館。普希金故居遭到洗劫,列夫.托爾斯泰的莊園也一樣,德軍甚至挖開他的墳墓,燒了他的手稿,并把死亡將士的尸體埋在托爾斯泰基地的四周。契訶夫、柴可夫斯基的紀念館也沒有逃過一劫。
德國人在戰(zhàn)爭期間洗劫了蘇聯(lián)約400個博物館、2000個教堂和4.3萬個圖書館。雖然德國陸軍元帥瓦爾特·馮·賴歇瑙在入侵蘇聯(lián)之前說:“在東方沒有任何重要的藝術品。”即便如此,俄羅斯人估計,德國占領蘇聯(lián)西部的短暫時期,掠走了約200萬件藝術品。
偶然發(fā)現(xiàn)的“納粹藏寶地”
“二戰(zhàn)”結束前,盟軍對法蘭克福等多個德國城市進行轟炸,為安全起見,納粹將這些藝術品藏匿在了鹽礦當中,一方面可以保證藝術品免于轟炸,另一方面還可以保證藝術品的保存所需的恒溫恒濕條件,但仍有一些被盟軍發(fā)現(xiàn)。
1945年4月4日,喬治·巴頓將軍的第三集團軍占領了德國圖林根地區(qū)的默克斯村。當天下午,盟軍的一個特遣隊盤問了附近地區(qū)的一些難民。他們得知某座鉀鹽礦附近,有過不尋常的“活動”。經美軍指揮官拉塞爾中校確認,得知德國國家博物館館長保羅,賴夫博士正在那里看護一些藏在礦井中的名畫。拉塞爾接著盤問了礦上的大小官員,以及德國國家銀行外匯部首席出納員維爾納.維克。據維克交代,從1942年8月起,德國國家銀行就把其黃金儲備以及黨衛(wèi)軍存在該銀行賬戶上掠奪來的財物(包括黃金、外匯和藝術品)藏到了默克斯的礦井之中。藏匿活動一直持續(xù)到1945年1月,一共運來76批次財物。此外在1945年3月,德國東部地區(qū)的14家博物館和美術館也將其藏品運到了那里。德國人曾想將默克斯寶藏轉移到別處,但還沒來得及行動,美軍的先頭部隊就已抵達了該地。
7日清晨,拉塞爾等人從主坑道進入礦井,在離地面2200英尺的主隧道內,發(fā)現(xiàn)了堆放在墻邊的500個大麻袋,里面全是德國馬克。再往前走是一堵三英尺厚的磚墻,后面可能藏有一座地窖。次日,拉塞爾等人再次來到地窖前,用炸藥炸開了現(xiàn)代化的鋼門。
美國人發(fā)現(xiàn)寶庫里的景象難以用語言形容: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有照明的寬23米、長45米的密室。里面有超過7000個做了標記的袋子,高度齊膝,足有20排。他們打開袋子,將這些財物列入清單:8198塊金錠,55箱金磚(每箱兩條,每條重10公斤),數(shù)百袋黃金器皿和制品,超過1300袋的金馬克、金法郎和金英鎊,711袋20美元的金幣,來自15個其他國家的數(shù)百袋金銀幣,數(shù)百袋外匯鈔票,9袋珍稀的古代金幣,2380袋和1300箱的德國馬克現(xiàn)金,面值達27.6億,20塊各重200公斤的銀錠,40袋銀條,63箱和55袋銀盤子,1袋白金(內有6塊白金錠),還有從不同國家掠奪的1 10袋鉆石和珠寶。在其他的隧道里還發(fā)現(xiàn)了大量來自歐洲各國博物館及私人收藏的珍貴藝術品:油畫、版畫、鉛筆畫、雕刻、古董鐘表、集郵冊。更為殘忍的是,在金制品中,還包括數(shù)袋從集中營的囚犯口中拔掉的金牙。
巴頓將軍得知后,立即請求將這筆財富交由盟國遠征軍最高統(tǒng)帥部接管。4月15日,在戰(zhàn)斗機的護衛(wèi)下,這些財寶由數(shù)百輛卡車運往法蘭克福的德國國家銀行。8月中旬,盟國對其進行了稱量和估價。其中黃金價值2.6億多美元、白銀價值27萬美元。另外還有一袋白金和8袋稀有金幣沒有進行估價。
1946年年初,默克斯寶藏中的貨幣黃金(金磚、金條和金幣)被移交給盟國戰(zhàn)爭賠款委員會,最后交給美英法三國黃金歸還委員會。他們負責將這些黃金盡快交還給受害國的中央銀行。
藝術品去哪了?
默克斯寶藏只是希特勒和他的納粹政權掠奪的一部分?!岸?zhàn)”結束前夕,美軍還在阿爾套斯湖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希特勒為“林茨特別任務”掠奪的珍品,一共有六千多件藝術品。之后,希特勒“林茨特別任務”的所有窩點都被占領,包括阿爾特高地區(qū)的庫格爾王宮的圖書館、湖畔策爾鎮(zhèn)的兵器收藏館、捷克境內的霍恩福特修道院等。
“二戰(zhàn)”末期,盟軍已成立了專門追討納粹掠奪藝術品的組織,例如旨在防止著名歐洲紀念物受戰(zhàn)爭所累的“紀念物、藝術品和檔案”組織。戰(zhàn)后,盟軍曾深入被納粹占領地區(qū),發(fā)掘納粹所掠藝術品。雖然大部分被納粹掠奪的藝術品和古董都被記錄在案或者查明下落,但不少藏匿在鹽礦、下水道和廢棄城堡中的藝術品卻銷聲匿跡了。直至今日,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仍然有很多組織在致力于將納粹所掠奪藝術品歸還給原初的持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