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榮芬
賞識學生、贊美學生,是教師實施教學激勵手段的有效途徑之一。然而,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的賞識和贊美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有鑒于此,結合自身實踐教學經驗,對如何多一點點贊美、如何有效構筑幸福語文課堂的相關想法和成效略作概述。
語文教學幸福課堂學生主體長期教學實踐證明,賞識與贊美教學對于語文整體教學效益的高低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筆者拙見,若要真正讓“賞識”走進語文課堂,讓學生成就語文幸福的“中國夢”,有效途徑即是讓課堂多一點點“贊美”、多一點點“賞識”,以讓班級每一學生獲得審美的體驗,實現思維的發(fā)展,從而實現語文素養(yǎng)及閱讀水平的提升。
一、批評少一點,讓學生共筑幸福語文課堂
首先,教師需要認識到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賞識教育得以實施的前提,其不僅有益于學生健康成長,亦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具體地說,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嚴肅形象,學生也不再是“惟命是從”的被動聽受者,基于這樣一種民主平等關系的建立,讓學生有了安全感,從而對學習充滿信心,促進了思維的活躍,繼而才會向教師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其次,教師需要對學生充滿信心,因為教學的本質不僅是教授學生學科知識,還要肩負起喚醒學生自信的職能,要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如此才能發(fā)自內心的去賞識學生的閃光點。除此之外,還要在具體的語文實踐教學中,實實在在地給學生予以贊賞,讓學生能夠擁有多一點良好的自我感覺。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同時還要予以學生在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給予應有的理解。比如,對于學生回答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給予充分地肯定,尤其當學生的答案和教師的“標準答案”不一致時,或者當學生的答案顯得很幼稚、膚淺甚至錯誤時,亦不應“一棒子”打死或是置之不理,而應當給予他們熱情的鼓勵,耐心地引導以及細心地呵護,為其保留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
二、贊美多一點,讓學生共筑語文“中國夢”
常言道,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一言傷人心。為人表率的教師,一言一行都具有帶頭引導作用,如若能多看到學生的優(yōu)點,多他們的每個一進步多給予一些贊美,自然能夠拉近師生間的關系。其實,良好的語言交流是構建和諧、平等師生關系的有效途徑之一,由此,謹言慎行應是每一教師的職責所在,也是素養(yǎng)所為。即不論于何種場所,不管身處何地、于何時,教師都不能語出傷人,不能使用含有刻薄、諷刺成分的言語打擊或是傷害學生,要盡量采用積極的、正面的、向上的詞語來引導與激勵學生,維護他們嬌弱的自尊心,逐步樹立起對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還要學會如何以情“感”人,以言“誘”人,讓學生與教師之間有如親友般的相敬互愛,進一步拉近彼此關系,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實現快樂課堂。
(一)贊美學生的進步,培養(yǎng)語文語感
著名學者呂叔湘說道:“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毙聲r期的語文教學,只有緊跟課改步伐,提取傳統教學中的精髓,靈活融入新的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才能使語文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發(fā)揮教書育人的最大作用。語文的核心是語言,語言的核心則是語感。每一個班級都有優(yōu)秀的學生,當然也就會有略微遜色的學生。然而造成這種“遜色”的原因有很多,如學習成績不好,又或是性格過于活躍。而對于這些學生的進步,往往更需要教師的鼓勵與贊賞。針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教師應在教學中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重視從他們的反饋中及時發(fā)現問題予以補救,通過每堂課給他們留有的發(fā)言機會,促進他們一點點進步,并就此及時地、毫不吝惜地對他們示以表揚,以資鼓勵。同時,還要適當“放寬要求”,讓學生都有享受“成功”的機會。青春期的學生總是帶有頑劣的天性,正所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及時且正面積極地對學生行為予以合適的鼓勵,為他們樹立起對學習的自信,對自身優(yōu)點的自豪感,使其在這一動力的驅使下積極改正陋習,摒棄壞毛病。
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語文語感,就要點燃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之心。何謂語感?簡單而論,即是一種對語言文字最為直觀、敏銳的感覺。對語感的培養(yǎng)與訓練,絕離不開對語文基礎知識及其相關的語音、文字、詞匯、句子等的了解與掌握。有如學習一篇內容深蘊難懂的課文,只有反復引導學生熟讀成誦,口誦心惟,咀嚼品味,方能促其體悟內蘊。就在這種對整體把握的過程之中,對課文內容所包含的語音、文字、詞語、句子等的賞析,就是一種潛移默化、不知不覺的語感訓練。值得一提的是,此與之單項分解知識點的訓練不同,前者是動態(tài)且靈活的訓練,而后者是靜態(tài)且僵化的訓練。
由此可見,鞏固與強化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是培養(yǎng)語感最為基本的條件。然而,知識畢竟是對事物的一種理性認識,語感屬于一種抽象的能力,一種無法用言語細述的實踐技能,是蘊含著大量理性的實踐。如此一說,要確保語文知識能夠轉化為語感能力,需要個體進行不斷體驗和訓練,加之反復實踐。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思則進矣”。站在實踐教學的角度來看,強化語感訓練的最佳途徑之一,即反復誦讀練習,語言和思維的高強度訓練,讓語言能力得到不斷磨練與鞏固。
(二)贊美學生的品質,分層引導學生潛思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改變以往“一刀切”式的教學,更新教學方式,使語文教學能使更多的學生受益。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通過實施分層次教學,滿足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需求。常言有道,世上并沒有出世就是品質差劣的人。所以,教師要端正自身認知,需明白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并不意味其品質就不好,成績不佳的學生同樣能夠對班集體、同學和老師做出貢獻。有如性格頑劣的學生或許在日常勞動中,總是最積極,沖在最前面。須知,每一名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不論是在性格特征、愛好興趣,抑或學習能力、生活習慣等各個方面都存在差異性,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這一個體差異,珍惜并保護他們身上質樸的優(yōu)良品質,在合適的時機給予他們肯定與贊美,讓其在頑劣外表的背后,明白教師對他們的重視與關愛。運用得當的激勵教學,不但能保留住學生最純真、最美好的品德素養(yǎng),也能夠使學生對教師更為信任,拉近彼此距離,甚至相交為真誠的朋友。用贊美與愛來感化叛逆、頑劣的學生,用有的更多是關心愛護他人,有著優(yōu)良品質的好學生。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提問教學。在學習課文《桃花源記》時,教師可針對學習水平差的學生側重對文中字詞的提問,如“舍”“志”“尋”等詞的意思是什么;針對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可從詩文的內容、線索等方面展開提問;針對學習水平高、能力強的學生則可從文本的深層涵義、作者的情感表達等方面來提問。這種分層次的教學,不僅能引導學生誦讀潛思,驅遣想象,誘發(fā)語感,還能提升學生的整體語文水平,提高教學效率。此外,要想更多融入語感的參與,還可從課文中人物形象的認識、情景意境的再現以及設想作前提,有如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時,教師可暗示學生對文中三次“啜泣”的重視,并引導其發(fā)揮想象,聯想“啜泣”的真實情境,激發(fā)共鳴之余,還能夠對語言表達進行深層次的體悟,文情交融,情理合一,不僅有利對課文理解的深度,還能夠有助語感的深化。
(三)贊美學生的能力,引導學生幸福一輩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币獙崒崿F這一目標,教師必須在教學活動中用心去關注學生人性的發(fā)展和個性的發(fā)展。在課堂上多表揚、多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見的感受,使學生所受教育與個性發(fā)展相統一。有如在講授《我的第一本書》時,筆者就課文內容向學生追加了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你覺得元貞是不是個好學生、好同學?”絕大多數同學都認為,元貞具有高尚的道德素養(yǎng),是一個好學生;然而也有一部分學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們認為元貞不是一個好的同學,理由是在于每位同學的夢想就是在學習中成功與生活,但他放棄了自己的機會。雖然這一見解在深層次認知水平上來看仍處于表層認知,但學生敢于打破求同的傳統,大膽地闡述自己獨特的感受,教師必須對此加以表揚,稱贊他們如“你肯動腦筋,想法就是與眾不同!”“不走尋常路,老師喜歡”等鼓勵話語。此時需要注意的是,不論誰對誰錯,都不要將誰人的觀點強加給他人,強迫其認同;相反,教師更應引導同學緊扣文中那句“后果不堪設想”展開更多的思考與揣摩。這樣的表揚,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同時也是對學生獨特體驗的尊重,保護了學生個性得到了張揚的機會。
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期末評估練習,邀請考試成績較好的和考試進步明顯的學生上臺來匯報自己的學習心得。當其匯報完后,及時的給予“你很努力,所以取得優(yōu)異成績!”“希望你繼續(xù)努力,爭取獲得更大的進步”等話語來激勵他們再接再厲,讓所有學生都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背晒?,從來都不是偶然的結果,它是建立在自己的付出與努力上的。沒有努力,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成功。由此,引導學生對待考試不只是去注重對最后分數的追求,而是去注重追求知識的過程。再有,如學生初期開展閱讀訓練,一時之間難以很好適應閱讀技巧,此時教師就應“現身說法”,揭示閱讀方法的運用技巧。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每遇到挫折時,教師要及時的伸出雙手予以扶持、引導,適時地點撥,啟迪其自求自得。不僅應讓學生明白“文章寫了什么”,還應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寫”,學會由感性認識轉為理性思考。將學生淺顯的興趣愛好轉變成深層次的質疑探究,并與學生共同探討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解析閱讀文本,形成集眾人智慧攻堅克難的學習氛圍。
三、結語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更新教育理念來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為學生今后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麗景.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淺析[J].中華少年,2012,(12).
[2]徐超.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路探討[J].現代閱讀,2012,(21).
[3]陸利平.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淺談[J].文學教育,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