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中學 秦霞
教學設計:任意角
——“數(shù)形結合”思想引領下的概念教學
☉江蘇省南通中學 秦霞
江蘇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必修4第1章“三角函數(shù)”第一節(jié)“任意角和弧度制”第一課時——1.1.1任意角.
任意角是三角函數(shù)的第一節(jié)內(nèi)容,是本章教學內(nèi)容的基本概念,而任意角的概念及其應用不僅體現(xiàn)了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又為下面的弧度制和三角函數(shù)的學習提供了知識基礎.
學習本節(jié)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0°到360°之間的角,以及角的靜態(tài)概念,既為任意角的尋找做好了知識準備,又為后面弧度制、三角函數(shù)等內(nèi)容的學習做了必要的準備;高一上學期學習指數(shù)、對數(shù)函數(shù)圖像時,已帶領學生學習了基本的作圖方法、幾何畫板等基礎知識,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作圖能力,能夠制作簡單的動畫,開展數(shù)學實驗.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題
(1)復習:初中階段我們是如何定義角的?
具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angle).這個公共端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如圖1.(靜態(tài)定義)
圖1
圖2
一個角可以看做由平面內(nèi)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如圖2.(動態(tài)定義)
頂點:射線的端點;
始邊:射線旋轉的開始位置;
終邊:射線旋轉的終止位置.
角的取值范圍:0°到360°,一般研究的是小于平角的角.
(2)情境:一只時鐘,快了15分鐘,怎樣撥動分針,可盡快校準?如果慢了1小時15分鐘呢?
(3)思考:時鐘如果快了15分鐘,分針要逆時針方向旋轉90°;如果時鐘慢了1小時15分鐘,分針要順時針方向旋轉450°,這里的450°已經(jīng)不是初中所熟悉的角了.我們該怎么辦?
(4)問題:從哪個角度來解釋上述問題中所遇到的“角”才更科學、更合理呢?
學生討論:旋轉定義角更科學合理.從大小、方向兩方面推廣角的定義,從而將角從0°到360°范圍推廣到任意角.
設計意圖:從初中時角的定義復習入手,提出角的動態(tài)和靜態(tài)兩種定義,再用時鐘這個熟悉的模型,提出一個不熟悉的角450°,讓學生對角的認識從0°到360°拓展到任意角的范圍.
2.合理引導,建構理論
(1)角的概念.
(2)正角、負角、零角.按逆時針方向旋轉所形成的角叫做正角(positiveangle);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所形成的角叫做負角(negativeangle);如果射線沒有做任何旋轉,那么也把它看成一個角,叫做零角(zeroangle).
(3)意義:用“旋轉”定義角之后,角的范圍擴大到“任意角”(anyangle).
(4)規(guī)范: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的使用.
一般用小寫的希臘字母α、β、γ…來表示角;
用帶箭頭的螺旋線來表示角的旋轉量和旋轉方向,如圖3.
圖3
3.互動合作,探究拓展
請分別畫出下列各組角:
①30°,-330°,390°,750°;
②240°,-120°,600°,960°;
③180°,-180°,540°,900°.
圖4
圖5
圖6
(1)探究:觀察每一組角的圖形,如圖4~圖6,有何特征?(學生討論)
(2)分析:①將每組角的始邊和頂點重合,終邊也重合,發(fā)現(xiàn)同一個圖形表示不同的角.②提出將角置于直角坐標系中研究的必要性:將角置于直角坐標系中,即角的頂點與坐標原點重合,角的始邊與x軸正半軸重合,這樣在同一“參照系”下,可以使角的討論得到簡化,同時還能有效地表現(xiàn)角的終邊位置“周而復始”的現(xiàn)象.③將角置于直角坐標系中,發(fā)現(xiàn)任意角的終邊只能落在四個象限和兩條坐標軸上,從而定義象限角和軸線角.
(3)拓展:觀察第一組角,回答:
①銳角是第幾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第一象限角都是銳角嗎?(不是,如第①組角中的-330°,390°等)
②以30°為例,歸納與30°角終邊相同的角的集合,從而推廣到與任意角α終邊相同的角的集合.(從“數(shù)、形”兩個方面理解)
(4)結論:以角的頂點為坐標原點,角的始邊為x軸的正半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
象限角:角的終邊(除端點外)在第幾象限,就說這個角是第幾象限角.
軸線角:如果角的終邊在坐標軸上,稱這個角為軸線角.(軸線角不屬于任何象限)
注意:強調(diào)定義象限角、軸線角的前提,即“二重合”.
終邊相同的角的集合:
一般地,與角α終邊相同的角的集合為{β|β=k·360°+ α,k∈Z}.
注意:數(shù)形結合,理解定義.
從“數(shù)”的角度:終邊相同的角有無數(shù)個,它們相差360°的整數(shù)倍.
從“形”的角度:k>0時,按逆時針方向旋轉k圈后角的終邊重合;k<0時,按順時針方向旋轉k圈后角的終邊重合;k=0時,角α的終邊沒有轉動,如圖7.
圖7
設計意圖:介紹完任意角的概念后,請學生在直角坐標系中作出三組角,并且讓學生自主觀察每組角的特征.橫向觀察每組角,將角的終邊分類,發(fā)現(xiàn)象限角和軸線角;縱向觀察每組角,總結出終邊相同的角的集合.學生在這樣的互動探究中,從“數(shù)”“形”兩個方面加深了對任意角的認識.
4.梳理歸納,有效訓練
例1在0°到360°范圍內(nèi),找出與960°角終邊相同的角,并判斷它是第幾象限角.
設計意圖:(1)通過這道題,今后我們?nèi)绾闻袛嗳我庖粋€角α是第幾象限角?借助本題讓學生體會研究終邊相同的角的意義,即把角從0°到360°范圍,拓展到任意角之后,現(xiàn)在借助于終邊相同的角,又可以把研究任意角的位置問題化歸為研究0°到360°范圍內(nèi)的角.(2)通過變式題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每360°內(nèi)只有一個與960°終邊相同的角.(3)解題過程中,學生可能呈現(xiàn)多種解法,充分讓學生體會數(shù)形結合、一題多解.
圖8
從“形”的角度驗證:當k為偶數(shù)時,k·180°表示角的終邊落在x軸正半軸,然后再逆時針旋轉120°,角的終邊落在第二象限;當k為奇數(shù)時,k·180°表示角的終邊落在x軸負半軸,然后再逆時針旋轉120°,角的終邊落在第四象限.
1.一個中心:以學生對知識的內(nèi)在需求為中心
本課復習了初中對角的定義以后,以學生熟悉的時鐘問題,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發(fā)現(xiàn)450°已經(jīng)不是初中角的定義所能解決的,使學生產(chǎn)生認知上的沖突,說明從“旋轉量”和“旋轉方向”兩個方面對角的概念的推廣的必要性,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精神.
將角從0°到360°拓展到“任意角”之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四組角,從而觀察這些角的圖形的特征,發(fā)現(xiàn)這些角的始邊和頂點重合后,終邊才能重合,從而產(chǎn)生了將角放到直角坐標系中的想法,這樣產(chǎn)生了象限角和軸線角.將角放到直角坐標系后發(fā)現(xiàn),同一組圖形可以表示不同的角,自然想到研究這些角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從特殊到一般,發(fā)現(xiàn)終邊相同的角的集合.讓學生自行嘗試,培養(yǎng)學生處理數(shù)學問題的動手能力,以及猜想、探究能力.
2.兩個基本點:“數(shù)”、“形”兩點緊抓不放
在拓展“任意角”角的概念時,從“大小”和“方向”兩方面引導學生思考,緊抓數(shù)形兩方面;在引入終邊相同的角的集合時,先從“形”入手,觀察這些角的圖形特征,再從“數(shù)”入手,歸納這些角的數(shù)量特征,由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歸納能力,為后面學習周期的概念做鋪墊,并使學生理解終邊相同的角不是唯一的,而是一個角的集合.
例1的講解中,既可以從“形”入手,以旋轉的角度來尋找終邊相同的角,也可以從“數(shù)”入手,用“賦值法”,或者“解不等式法”來尋找在0°到360°范圍內(nèi)的與之終邊相同的角,從而確定角的終邊所在位置.
3.三種思想,相互滲透
本課的主要思路是:將初中所學的0°到360°的角,從“旋轉量”和“旋轉方向”兩方面推廣到任意角,再通過對象限角、軸線角、終邊相同的角的研究,將研究任意角的位置問題轉化為研究0°到360°角的位置,體現(xiàn)了化歸的數(shù)學思想.
教學過程中又處處滲透著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使學生的理解更加具體形象,也為后面學習周期性做好鋪墊.如總結終邊相同的角的集合、兩道例題的講解,都從數(shù)形兩方面入手,直觀形象,便于學生的理解.
例2中還滲透了分類討論思想,盡管這點是學生在學習上的難點,但是由于在直角坐標系中,角的終邊可以直觀形象的旋轉,這時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加入,又降低了教學難點,使得學生的思維障礙得以突破.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