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彬彬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校對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也越來越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成為當下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重點。小學數學作為小學生文化課的學習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成為當下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任務。下面就讓我們來詳細地探討一下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相關策略及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興趣培養(yǎng) 方法策略
小學數學作為當下小學生文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運算能力的一門科學課程,小學數學為學生之后的數學學習和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包括化學、物理等在內的理科課程的學習做下了鋪墊。素質教育提倡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使其對知識的接受產生一種主動的心理。但落實到實際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其現狀不容樂觀。下面就讓我們來具體地了解一下在當前的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弊端。
一、落后的教學方法
小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授課的過程中,依舊采用著以往單一的教學方法,在應試教育弊端的影響下,許多教師采用傳統的填鴨式的授課方法,對學生進行硬性的知識灌輸。在小學數學中,會涉及到許多加減乘除的公式運算,教師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掌握數字的運算規(guī)律,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沒有達到真正理解的水平,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式的數學知識,讓似懂非懂的學生很難進行接下來的理解學習。在小學數學的課程內容中,會有涉及到教學生認識圖形和對圖形的面積進行簡單運算的相關知識。在通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會選用較為簡便單一的工具,比如直尺、三角尺在黑板上畫出所要學習圖形的圖案,讓學生通過黑板上手繪的圖案了解圖形的形狀,而后再套用面積公式,讓學生進行長寬高的求值運算。這樣的教學方式讓數學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興趣驟然下降,硬性的知識灌輸成為束縛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枷鎖,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教師著急,家長擔憂的情況的產生。
二、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抵觸心理
通過調查可以發(fā)現,學生對待語文的學習熱情遠比數學要高出很多。數學本身是一門比較抽象,對思維運算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學科。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處于萌芽階段,加之當下的小學數學課本中所涉及到的知識比較復雜,有著一定的難度,這使得學生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學習效率很難有所提升。許多數學教師都認為學生學習的效率提不上去是因為數學習題做的不夠多,于是在課后會布置大量的數學習題,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惡補,希望通過量的積累給學生的數學成績帶來質的飛躍,但是事實恰好相反。學生在對新知識沒有完全領悟透的前提下,對大量的習題只會產生厭惡感和恐懼感,導致其最終對數學學習產生強烈的抵觸、反感的心理,這不利于小學生文化知識水平的總體提升,甚至會給學生心理留下數學學習的陰影,影響他們接下來更長遠的學習。
三、怎樣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轉變教學思想,使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想要為小學生上好數學課程,使其對所學的知識實現最大程度的掌握,教師就應當轉變以往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摒棄學習為了考試的舊思想,對應試教育的弊端徹底的說“不”。在進行數學課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舉用生活中的相關示例,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有更好的理解和領悟。比如在進行加減法運算的學習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水果,零食等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在進行3+4運算的時候,教師可以拿出三個香蕉,而后再拿出四個蘋果,讓小學生們進行加法運算,輸出講桌上一共有幾個水果。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眼前一亮,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生活體驗,讓學生使用一百塊錢進行自主購物,學生在進行物品選購的時候要時刻的控制好物品的金額,在結算的時候,先讓學生自行進行物品金額的加法運算,算出總金額,然后交于收銀員進行核對。通過實踐活動,把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有趣和必要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積極地引導學生,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
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表揚所帶來的榮譽感使學生的學習信心迅速膨脹,學習的熱度立馬升高。在日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激勵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數學學習鼓足后勁,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使其能夠激情滿滿的投入到學習中。教師不定期的組織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競賽,對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進行口頭表揚或是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于表現不甚出色的學生進行心理安撫并教導他們不氣餒,力爭上游。這種激勵式的教學促使優(yōu)秀的學生更加的優(yōu)秀,也使得不甚優(yōu)秀的學生不甘落后,奮起直追,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進行適時準確的評價和定位,給學生找出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查漏補缺式的學習。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與學生保持學習互動,在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里,知曉每個學生的學習心理,對其進行心理引導和教育。針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使其端正學習的態(tài)度,改善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3.開展課堂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游戲是他們的天性。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以把游戲充分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比如,在進行圖形識別的課程中,可以制作相關的圖形模型,讓學生閉上眼睛,對所摸到的圖形進行描述,說出所摸模型的形狀。在進行乘法運算的課程上,讓學生進行挨個的報數,當說到的七的倍數的時候用舉手代替,接龍失誤的學生自行罰下。數學小游戲的開展,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學生的頭腦靈活度,同時教師在玩中可以檢查學生在學習中所存在的欠缺與不足,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陳誠.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2).
[2]劉存全.淺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學習(小學),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