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嘉新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949(2015)04-0039-02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苯處熓且凰鶎W校生存和發(fā)展的主體力量,學校所有的教育教學工作都要通過教師這個群體加以落實,因此提升教師的素質也是學校提高管理能力、提升辦學效益的關鍵所在。而通過培養(yǎng)骨干教師成長,發(fā)揮其輻射和引領作用,實現(xiàn)以點帶面、共同進步和整體提高是教師培養(yǎng)的必要途徑。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骨干教師如何更好地提升自身素質呢?結合本人的實踐經(jīng)驗,談談小學骨干教師素質提升的四種精神。
勤于學習?!皩W知不足,業(yè)精于勤”。作為骨干教師,特別需要強調學習的方式。天道酬勤,學習作為一種生活、生存方式,更離不開“勤”。如今教學工作這么忙碌,要強調“勤”和表現(xiàn)“勤”,談何容易!但越是忙碌無暇,越能體現(xiàn)“勤于學習”的價值!“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方法、策略欠科學而導致工作成效低,因而出現(xiàn)大量的無用之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加強學習,就會越發(fā)忙碌,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有一次做一個六年級男生小鐘的思想工作(問題學生),嘗試很多辦法,效果還是不理想,眼看到了期末,這個學生還是無法達成預設的目標(他不是笨小孩)。2014年12月,在全市骨干教師遠程培訓中,學習了“微型師德案例”課程,那個班主任給家長寫“保密信”的方法,讓我眼前一亮,仿佛找到丟失已久的鑰匙。后來參照其做法,也給小鐘家長寫信“告密”……想不到的是,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小家伙判若兩人,很快就回歸到正常的學習軌道。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可見“勤于學習”能解決現(xiàn)實中的很多問題。當然,學習存在多種多樣的方式。如傳統(tǒng)的讀書學習、網(wǎng)絡學習、參加論壇等。但只要堅持“勤”字,堅持學以致用,就一定能為事業(yè)插上騰飛的翅膀。
勇于探究。新一輪課程改革存在很多新問題,需要骨干教師有極大的勇氣和熱情,帶領更多的老師一起參與研究,骨干教師如果不能勇敢地站立在改革大浪的潮頭,一味坐享其成,必然使改革缺乏推力。個人專業(yè)成長也因此缺少無數(shù)的精彩。新一輪課程改革發(fā)展到今天,越來越讓人感覺到:骨干教師搞研究,時刻都不能脫離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大現(xiàn)實。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推進教師備課改革,即由傳統(tǒng)手抄教案、獨立備課逐漸過渡到“集體備課——個人二次備課”模式。由于在初始階段各方面憂慮較多,特別是擔心影響教學成績而前功盡棄,實施方案曾一度擱淺。后來經(jīng)過廣泛而深入的學習動員,并以點帶面地進行嘗試,將得出的效果進行比較,最終模式以較好的成效得到廣大教師的接受,如今通過這個備課模式,不僅教學成績穩(wěn)中有升,而且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年級、班級均衡發(fā)展,并在這個基礎上優(yōu)化了資源,鍛煉和檢驗了教師參與研究的能力,從而建立了學校的教案庫、資源庫,并形成長效發(fā)展機制?,F(xiàn)實中相當一部分的骨干教師、特級教師和享受政府津貼的教師,都在學校行政崗位上,具有很好的資源優(yōu)勢,如果不缺乏探究的勇氣和熱情,敢于承擔失敗的風險和責任,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應該很好地珍惜和把握。
善于總結。學習和總結本是孿生姐妹,探究即是檢驗學習的行動,然而行動永遠不能代替總結,把行動研究升華為理論認識。方法只有一個:總結。與不少名師有過交流,大量的論著也證實,如果前輩只搞研究而不做總結,基本上就不能形成有體系的認識,更無法為后人留下智慧的結晶。記得一次培訓學習中,桂平市教育培訓中心的黃學源主任在作題為《新課程理念下的參與式教學》的報告時,引用到“學習的金字塔”概念,其中表明:在學習活動中,各種學習行動所占的有效性比重,其中“聽講5%、閱讀10%、圖聲20%、示范演示30%、小組討論50%、實際演練(做中學)75%、馬上應用(教別人)90%……結論是:滿堂灌是最糟糕的教學”。這一論述對我的觸動很大,讓我對學校當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再次的反思,特別是對如何體現(xiàn)“精講多練”有了重新的認識,這就是科學總結帶給人的啟迪!骨干教師需要總結的方面有很多,有方法的、現(xiàn)象的、數(shù)據(jù)的……那么,在林林總總的“總結”項目中?!吧朴诳偨Y”重點表現(xiàn)在哪里呢?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覺得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基本方面:一是教學反思。每堂課應撰寫幾百字的(或更多)教學反思,即往專業(yè)成長的聚寶盆里源源不斷地增加財富!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日久必豐!二是評課指導。這是厚積薄發(fā)的過程,展示的是表達水平、研究能力和見識深淺,因而必須過好評課關。俗話說“君子一出口,便知有沒有”,廣大教師是肯定不會樂見表達混亂、思維僵化、不知所云的“骨干教師”。三是撰寫論文。任何研究成果、事實報道均離不開文章,因而骨干教師一定要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很難想象,一名骨干教師提起筆來,言而無物、言之無序,會是什么樣子,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師在專業(yè)成長方面能走多遠、多久?!吧朴诳偨Y”的表現(xiàn)形式遠不止上述方面,但作為基本能力,重點培養(yǎng)上述三個方面,就顯得尤為重要。
樂于奉獻。當前普遍認為:要創(chuàng)設更多平臺,發(fā)揮骨干教師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讓想干事的有機會,讓能干事的有舞臺。這就為骨干教師有效鍛煉和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這里就涉及到“奉獻”的問題。記得有這樣一句名言: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沒有奉獻就談不上貢獻。教育科研這條路是充滿艱辛、曲折和坎坷的道路。當然也是既艱難而又幸福的道路。如果離開一代代教育人的默默奉獻,是沒有辦法形成開辟的力量的。這樣的榜樣數(shù)不勝數(shù),斯霞、霍懋征、魏書生……他們永遠是學習的榜樣!曾經(jīng)親歷一件事,雖然很平凡,卻從另一側面體會到“樂于奉獻”的不平凡意義:2009年底,有幸到揚州大學附屬小學跟班學習,每當周三就會有一名年過七旬的老者來到學校,上午專門聽數(shù)學老師上課,下午則參加數(shù)學科的教研活動,年復一年、風雨無阻,那高大的而清瘦的背影漸漸地成了學校的特別風景。經(jīng)過了解,知道他是江蘇省小學數(shù)學特級教師翟???,時年已73歲高齡,是校外學科專家組的志愿者,自創(chuàng)“四了三不教學法”,被很多學校和老師廣為學習、借鑒,是江浙一帶師生有效開展“減負增效”試驗的法寶。特別有意思的是,翟老師為表達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在70歲生日專門為前來祝賀的親朋,上了一節(jié)別開生面的數(shù)學公開課,作為送給自己的壽禮。像這樣的名師,他們在付出什么,又在奉獻什么,行動已是最好的答案。如果沒有他們畢生“樂于奉獻”的思想和行動,我們這一代根本無法這么便利地從前人那里,獲取這么豐富的理論食糧。那么如何繼承、實現(xiàn)薪火相傳,應當成為我們的責任,否則還有多少可供我們享用?我們又為后人留下什么有價值的東西?當社會越來越熱衷于追求各種證書、職務、榮譽和收入的時候,作為骨干教師,我們一定不要忘記獻身教育的根本。
(作者:廣西貴港市港南區(qū)橋圩鎮(zhèn)中心校校長、中心校黨總支書記)
[責任編輯:嚴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