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鶴,蘆建國,冉 冰
(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江蘇南京210000)
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觀營造
——以紐約高線公園為例
白 鶴,蘆建國*,冉 冰
(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江蘇南京210000)
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觀營造對于滿足現(xiàn)代城市居民渴望自然的需求,建設生態(tài)節(jié)約型園林具有重要價值。位于美國紐約曼哈頓中城西側的高線公園,作為21世紀最著名的城市景觀設計之一,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國風景園林設計師學習和借鑒。以紐約高線公園為例,簡要介紹了植物設計大師派特·奧多夫保持植物自然生長的野生狀態(tài),創(chuàng)造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觀的設計理念。分析了高線公園公共空間的植物群落、植物選擇的特點及自然野趣植物景觀的營造手法,如矩陣形式的種植床和“帷幕和窗簾”的種植形式的運用,以期對我國的園林植物造景有所啟示。
高線公園;派特·奧多夫;自然野趣;植物設計
自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成為我國社會建設的普遍共識后,生態(tài)節(jié)約型園林成為當前園林行業(yè)倡導發(fā)展的主題。過去我國政府在園林建設中存在過度追求城市的繁華和植物配置的美觀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資源的浪費。如今,在我國園林建設中,尋求一種經(jīng)濟、美觀、實用的植物配置方式勢在必行。而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觀營造對于滿足現(xiàn)代城市居民渴望自然的需求,建設生態(tài)節(jié)約型園林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紐約高線公園(High Line Park)這座位于曼哈頓中城西側的線性空中花園為美國市民創(chuàng)造了一個自然、舒適的休憩場所,也為我們探索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觀營造樹立了典范。
紐約高線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是一段30英尺高的高架貨運專用鐵路,連接肉類加工區(qū)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遜港口,采用高架形式是為了減輕地面交通壓力[1]。20世紀50年代以后,由于公路貨運的興起,高線逐漸沒落,到1980年徹底廢棄。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棄置的 “高線”鐵軌間生出了許多野花野草,這在政府眼里不過是等待拆除的廢墟,在攝影師眼中卻是安靜與自然的枯榮歲月,他們在高線拍了很多照片,因為這些攝影作品,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這里,并自發(fā)組成了一個小組織 “高線之友”,以保護 “高線”不被拆除[2]。在 “高線之友”積極努力下,廢棄高線的更新計劃得到了紐約市政府、高線擁有權的紐約鐵路公司等政府機構和私人團體的共同支持,最終決定將廢棄的高線改造成為一個新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高線公園[3](以下簡稱 “高線”)。高線公園區(qū)位如圖1所示①圖1來源于谷歌地圖。。
高線公園項目總面積2.87 hm2,橫跨22個街區(qū),總長度2.3 km。公園包括三段:第一段從甘瑟弗爾街(Gansevoort)到二十街,共9個街區(qū),長0.8 km,面積1.13 hm2,主要位于原來的肉類加工街區(qū)(Meatpacking);第二段從二十街到三十街,長0.8 km,面積0.87 hm2,主要位于西切爾西街區(qū)(West Chelsea)的藝術展覽區(qū);最后一段,從三十街到三十四街,與新中城商業(yè)發(fā)展區(qū)河濱開放空間相結合[4],長0.7 km,面積0.87 hm2(圖2)②圖2來源于http://oudolf.com/,并為作者自繪。。
高線公園的設計團隊以詹姆斯·科納風景園林事務所(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為主導;迪勒·斯科費迪歐+倫弗羅建筑設計事物所(Diller Scofidio+Renfro)進行輔助設計;植物設計由荷蘭著名的園藝師派特·奧多夫(Piet Oudolf)負責完成[5]。
派特·奧多夫是荷蘭一位著名的景觀植物設計師,還是杰出的景觀建筑師、園丁和作家,他的花園通常呈現(xiàn)出野草般的勃勃生機和斑斕的藝術效果。奧多夫至今已贏得了許多園藝設計的至高榮譽,如英國皇家建筑師協(xié)會榮譽獎、切爾西花園展金獎、皇家園藝協(xié)會金維奇紀念獎、瑞典戴爾卡利獎、紐約藝術委員會杰出設計獎、專業(yè)景觀設計師協(xié)會杰出貢獻獎、歐洲花園獎和威尼斯雙年展特別榮譽獎等。同時,奧多夫還是新長青運動(New Perennial Movement)的帶頭人,這種運動主要是通過運用野生植物,多年生植物,禾本科植物、球莖植物等來營造園林景觀。此外,奧多夫的設計作品廣布世界各地,既有城市公共花園又有私人花園,如紐約高線公園,紐約巴特里公園(The Battery),芝加哥千禧年公園內(nèi)的盧瑞花園(Millennium Park)等。
奧多夫的設計靈感來源于自然、藝術和時間。首先,他強調(diào)花園與自然要有機結合,植物群落應保留一年四季的景觀變化。其次,在他看來,時間是一種隱性的美,植物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從萌芽,綻放,直到枯亡,都是生命形式的體現(xiàn),而這種四季交替、生老病死則正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奧多夫說: “很多人看到這樣枯萎的植物,都會想著剪掉他,然而我卻留著,它們就算死掉了也很美不是么?”[6]。此外,奧多夫對其花園中的各種植物都非常熟悉,如果提到某種花卉,他的腦海中立刻就會出現(xiàn)這朵花的樣子、高度、習性等等。正因為奧多夫對植物的了解,運用藝術手法,再通過精心的配置,使得自然、藝術與時間能夠完美融合。在高線再開發(fā)項目中,奧多夫根據(jù)高線場地的特殊性,決定保持植物自然生長的野生狀態(tài),并將其設計理念再次運用到高線的設計中,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四季有景、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觀。
“高線之友”自1999年成立以來,便邀請各方面的專家對高線的鋼架結構、植被等進行分析。早在2002年,理查德·斯陶特(Richard Stalter)就對高線上的植物進行調(diào)查,這座被廢棄的高架鐵路上生長著161種維管植物,分屬于48科122屬,其中數(shù)量最多的科包括菊科(36種)、禾本科(24種)、薔薇科 (13種);數(shù)量最多的屬包括一枝黃花屬(5種)、紫菀屬(4種)、委陵菜屬(4種);還包括4種地被植物、6種苔蘚植物。本土植物占到50.9%,高線上土壤的pH值約為7.1~7.5[7]。由此可以看出改造前的高線,植物種類比較豐富,且大多為美國本土的野生植物。
如今高線上已有300多種植物種類,主要包括喬灌木、多年生草本植物、禾本科植物、濕地植物、球根植物五種類型。其中,喬灌木以漆樹科的色葉植物、冬青科和忍冬科的觀果植物、薔薇科的觀花植物為主;多年生草本以菊科植物所占比例最高;球根植物以百合科、石蒜科為主。
奧多夫在高線的植物選擇上,保留了大部分原有的野生植物,還從顏色、質感等方面挑選耐寒性、適應性、多樣性強的和具有季節(jié)性變化的植物,這些植物大都引自草原或者其它惡劣的氣候環(huán)境;設計師會跟蹤不能適應高線環(huán)境的植物品種,將其清除掉并替換上其他能夠適應的品種。
植物選擇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選擇耐瘠薄的淺根性植物
淺根性植物是指具有發(fā)達的側根或不定根,而主根不發(fā)達,其根系大部分均分布于土壤表層的一類植物。因為高線上的種植土層非常淺薄,僅約38 cm厚,為了防止植物根系對高線建筑結構的侵蝕,所以需要選擇耐瘠薄的淺根性植物[8]。比如,高線上的淺根植物有木蘭科的星花木蘭(Magnolia grandiflora)、三瓣木蘭(Magnolia tripetala),薔薇科的弗吉尼亞薔薇(Rosa virginiana)、粉綠葉薔薇(Rosa glauca)、平滑唐棣(Amelanchier laevis),杜鵑花科的佳露果(Gaylussacia baccata)等木本植物;菊科的紫菀“韃靼”(Aster tataricus‘Jindai’)、金雞菊“滿月”(Coreopsis‘Full Moon’)、紫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百合科的深紫蔥(Allium atropurpureum)、高莛韭(Allium obliquum)、地中海棉棗兒(Scilla peruviana),禾本科的杰氏須芒草(Andropogon gerardii)、野青茅(Calamagrostis brachytricha)、細莖針茅(Nassella tenuissima)等草本植物。
(二)選擇耐旱、抗寒的植物
由于高線上的氣候條件非常惡劣,夏季炎熱干燥、冬季寒冷刺骨,因此要選擇抗旱性及抗寒性較強的植物,以適應高線惡劣的環(huán)境。如高線上耐旱、抗寒的植物有闊葉補血草(Limonium platyphyllum)、藥水蘇(Stachys officinalis)、柔毛月見草(Oenothera pilosella)、斯克綿毛紫苑(Symphyotrichum ericoides)、垂穗草(Bouteloua curtipendula)、灰毛紫穗槐(Amorpha canescens)、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等。
(三)選擇美國的鄉(xiāng)土植物
鄉(xiāng)土植物對一個地區(qū)當?shù)氐臍夂驐l件具有高度的適應性,且無需過多的養(yǎng)護管理,還能體現(xiàn)當?shù)氐牡胤教厣?。被廢棄了的高架鐵路上生長著大量的美國鄉(xiāng)土植物,奧多夫在高線再開發(fā)項目中保留了大部分原有的鄉(xiāng)土野生植物,如粗糙飛蓬(Erigeron strigosus)、皺葉澤蘭(Eupatorium rugosum)、月見草(Oenothera biennis)、麗色畫眉草(Eragrostis spectabilis)、海濱一枝黃花(Solidago sempervirens)、胡蘿卜(Daucus carota)、狹葉庭菖蒲(Sisyrinchium angustifolium)、帚狀裂稃草(Schizachyrium scoparium)等,在此基礎上又繼續(xù)挖掘美國具有觀賞性強的鄉(xiāng)土植物,并將其運用到高線的植物配置中,如美洲金縷梅(Hamamelis virginiana)、美洲南蛇藤(Celastrus scandens‘Bailumn’)、白花紫菀(Eurybia divaricate)、光葉紫菀“藍鳥”(Aster laevis‘Bluebird’)、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西洋杜鵑(Rhododendron atlanticum)、美洲檫樹(Sassafras albidum)、芙蓉葵(Hibiscusmoscheutos)等鄉(xiāng)土植物。
(四)選擇非原生的適生植物
奧多夫在高線植物選擇上,除了大量運用美國的鄉(xiāng)土植物,還從顏色、質感、抗逆性等方面適當挑選了一些能夠適應適高線環(huán)境的非原生植物。如日本胡枝子(Lespedeza thunbergii‘Gibraltar’)、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雙花番紅花(Crocus biflorus)、日本地榆(Sanguisorba obtusa‘Alba’)、雪滴花(Galanthus nivalis)等非原生的適生植物。
(五)選擇整個年周期都可以欣賞的植物
整個年周期都可以欣賞的植物是指植物的季相變化具有獨特的形狀或形式。園林植物的季相變化是植物對氣候的一種特殊反應,是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植物在不同季節(jié)外貌變化,可在不同季節(jié)呈現(xiàn)出色彩斑斕、婀娜多姿、挺拔搖曳、姿態(tài)紛呈、芳香怡人的繽紛空間[9]。如高線上的水甘草(Amsonia hubrichtii),這種植物的整個年周期都有獨特的姿態(tài)。春季,水甘草嫩綠的莖上會長出柔軟如羽毛的葉子,5月,莖的頂端又開出數(shù)十朵銀藍色的星形小花;到了夏季,它可以長到約三英尺高,雖然花期不會太持久,但當秋季到來時,水甘草的葉片又會變成明亮的黃金色;冬季,水甘草將進入休眠狀態(tài),葉子掉落后,它的莖干仍然能保持直立狀態(tài),因此它的“骨架”被保留下來,雪花飄落,覆蓋在這些“骨架”之上,像是地上長出的冰柱,為高線冬季的景觀增添了一份趣味。
奧多夫的高線種植設計方案,其靈感來源于自然。高架鐵路被廢棄后,其上形成了不同的小氣候環(huán)境,因此奧多夫對種植床的設計也是根據(jù)景觀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的,一些地方的種植看起來像是 “草甸”(圖3)①圖3、圖4、圖7、圖8、圖9、圖10均為蘆建國教授拍攝。,一些像 “草原”,還有一些則像 “林地” (圖4)等。其中,種植床的設計采用了矩陣的形式,通常由幾種禾本科的優(yōu)勢種成叢組合,作為每段種植床的支持點;外側散植多年生觀花植物。如高線公園十八街到十九街的種植床設計,運用柳枝稷“山納多”(Panicum virgatum‘Shenandoah’)、酸沼草(Molinia moorhexe)、大須芒草(Andropogon gerardii)和帚狀裂稃草(Schizachyrium scoparius)四種抗性強的禾本科植物成叢組合作支持點,周邊種植紫松果菊(Echinacea pyrpurea)、具翅千屈菜(Lythrum alatum)、弗吉尼亞腹水草(Veronicastrum virginicum)等多年生植物,營造出自然野趣、四季可賞的草地植被景觀 (圖5-6)②圖5-6來源于http://oudolf.com/,并為作者自繪。。
同時,奧多夫采用了一種其稱之為 “帷幕和窗簾”的種植形式,該方法是使用一些植物作為半透明結構 (如闊葉補血草等類具有小而密,花序集生于花軸頂端的草本植物)充當背景以填補植物花、莖間的空白空間。設計師運用這種負空間的種植方式,虛實結合,營造出一種帷幕般的效果。如位于二十六街和二十九街之間的野花花壇,前方種植了紫松果菊等低矮花卉,后方運用澤蘭等菊科植物充當背景,深淺不一的紫色為游人營造出神秘浪漫的氛圍 (圖7)。
高線公園雖然位于紐約喧囂的城市中心,但來到這里的人們感受到的卻是一種寧靜、私密和野趣的自然空間。春季,野郁金香(Tulipa sylvestris)、紅口水仙(Narcissus poeticus‘Recurvus’)、丹頂蒜(Allium sphaerocephalon)等球根花卉爭奇斗艷、競相開放;夏季,黃色的俄亥俄州黃花(Solidago ohiensis)、火紅的藥水蘇“胡默爾”(Stachys offcinalis‘Hummelo’)、紫紅的抱莖廖(Persicaria amplexicaulis)、藍色的闊葉補血草(Limonium platyphyllum)為高線營造了熱烈、歡快的氛圍;秋季,光滑漆樹(Rhus glabra)、裂葉火炬樹(Rhus typhina‘Laciniata’)、黃櫨“格蕾絲”(Cotinus coggygria‘Grace’)等色葉樹種,再配合疏粉斑鳩菊(Vernonia glauca)、磁石草(Silphium laciniatum)、長葉紫菀(Aster oblongifolius)等開花的草本植物,使得高線的秋天更加明艷動人;冬季,即使樹木凋零,百花枯萎,白雪壓枝,但北美冬青“紅精靈” (Ilex verticillata‘Red Sprite’)火紅的果實綴滿枝頭,為蕭瑟的冬季增添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事實上,這些植物不僅為高線營造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植物景觀,更重要的是還發(fā)揮了一定的生態(tài)功能。例如:大果櫟(Quercus macrocarpa)是蜜蜂花粉來源的重要樹種;灰毛紫穗槐(Amorpha canescens)的根部具有根瘤菌,能夠轉換大氣中的氮氣,為自身及其附近的植物所用;白鰲頭花(Chelone glabra)既能吸收雨水徑流、過濾毒素,又能為許多蛾和蝴蝶提供自然的棲息地等等。與此同時,高線公園為了保護這些植物的野生狀態(tài),特意保留了部分鐵路路段的鐵軌枕木和碎石路基 (圖8);在硬質鋪裝與軟質景觀相互滲透的外圍設置了圍欄 (圖9);嚴禁游人進行跑步等各類體育活動,并提醒游人不要踏入野生植物生長的區(qū)域(圖10)。
首先,對于高線的公共空間種植設計,植物設計師通過對項目場地的分析,其改造的宗旨即保持高線上植物群落自然生長的野生狀態(tài)。在設計中,保留了高線上大部分的本土野生植物,又從顏色、質感等方面挑選了耐寒性、適應性、多樣性強的和具有季節(jié)性變化的植物,來營造一個自然野趣的高線植物景觀。這不僅為美國城市居民提供了一處理想的休憩場所,為野生動植物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想的棲息地,還可以降低公園后期養(yǎng)護管理的成本,更重要地是促進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這種通過分析場地現(xiàn)狀,保留和利用原場地的野生植物,營造自然野趣植物景觀的設計方法非常值得我國的風景園林設計師學習和借鑒。
其次,自十八大 “八項規(guī)定”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各級領導干部 “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yè),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惫?jié)約之風在我國園林綠化中也有所體現(xiàn)。如今的綠化建設更為科學理性,許多城市為了節(jié)約成本,春季觀賞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境的綠化使用量明顯降低。在既能降低綠化費用又能保證環(huán)境美觀的園林建設中,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觀營造必將成為今后一種新的方法和趨勢。
[1]劉海龍,孫媛.從大地藝術到景觀都市主義——以紐約高線公園規(guī)劃設計為例[J].園林,2013(10):26-31.
[2]寧蒙.野花野草 大雅天成[J].環(huán)境與生活,2014,7(11):70-73.
[3]簡圣賢.都市新景觀紐約高線公園 [J].風景園林,2011(4):97-102.
[4]張東偉,張英璐,宋立恒.以美國紐約市高線公園為例論公共空間種植設計 [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2(7):246,249.
[5]李濤.從廢棄的高架鐵路到紐約市民的公共大陽臺——紐約高線公園解析 [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
[6]龔愷.皮耶特·奧多夫和他的野趣花園[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31):11.
[7]Stalter R.The flora on the high line,New York city,New York[J].Journal of the Torrey Botanical Society,2004,131(4):387-393.
[8]吉爾·費倫巴赫爾,王爾笙.建筑師詹姆斯·卡納和他的紐約高架公園[J].資源再生,2013(1):66-67.
[9]楊玉霞,段淵古,張楠陽,等.園林植物季相變化對園林空間的影響研究 [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1,26(6):177-180.
Natural Plant Landscape:Case Study of the High Line Park in New York
BAIHe,LU Jianguo,RAN Bing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00,China)
The natural plants landscape has quite significant value,which canmeet the natural desire of urban residents and can realiz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garden.The High Line Park 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ity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21stcentury,itsmany aspects are worth for study,the aim of plant designers is to keep the natural plantswild and create a natural plant landscape.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sign concept of plant designer Piet Oudolf,and analyzes the natural plant communities,plant selection and the natural plants landscape in the High Line park,in order to give a revelation for the garden plant landscape of our country.
high line park;Piet Oudolf;natural plant;planting design
S 6
A
1004-390X(2015)06-0116-07
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6.023
2015-07-18
2015-09-12
時間:2015-11-25 9:13
江蘇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江蘇高速公路綠化養(yǎng)護技術研究”(2012Y26)。
白鶴 (1991—),女,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園林植物應用研究。
*通信作者:蘆建國 (1960—),男,河北易縣人,教授,碩導,主要從事園林植物研究。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1125.0913.048.html
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