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強 高妍
摘 要:大學生能否健康成才是關系到和諧社會的構建、社會主義事業(yè)成敗得失的大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為大學生的健康成才樹立起“人人都可以成才”的新成才觀,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成才提供了一條為祖國成才、為人民成才的正確道路。從本質上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與大學生成才的本質要求是一致的。
關鍵詞:構建和諧社會;意識培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高素質的建設者,而我國未來先進思想和文化的創(chuàng)造群體將是今天的青年大學生。大學生素質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我們黨執(zhí)政目標的實現,關系到我們國家民主富強事的實現;大學生的質量將關系到我們黨的事業(yè)的興衰成敗。
1 大學生道德素質的意識培養(yǎng)
當代的大學生必須從提高自身素質,把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教育貫穿到平時的學習、生活及活動中去,平時注意培養(yǎng)自身各方面的意識:(一)是榮辱、民本意識。重視培養(yǎng)自身的“愛民、為民服務”意識。(二)是民主法制意識:遵紀守法,培養(yǎng)民主決策、民主監(jiān)督、民主管理和體現民意、保障民權的觀念和素質,培養(yǎng)依法辦事的觀念和素質。(三)是公平正義意識: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觀念,公道正直地為人處世,維護社會正義。(四)是樹立環(huán)保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倫理觀念,形成正確的生態(tài)責任感和義務感,關心社會與經濟發(fā)展的生態(tài)后果,滿足當年代又造福子孫萬代價值取向。(五)是誠信友愛意識:樹立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與人融洽相處的良好品德。(六)是自律廉潔意識: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廉潔意識,為我們的國家造就出具有清廉之風的新一代后備力量。(七)是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意識:關心社會,關心改革開放。
2 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
基礎扎實、知識面廣、素質全面、具有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所有這些構成了面向21世紀高校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目標。
第一、基礎扎實、基礎知識是相對穩(wěn)定的,對每個人來說是必要的。第二、知識面廣?,F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現代化信息量的急劇增加和知識、技術的迅速更新,另一個突出特點是高度綜合性。這兩個特點使得社會上專業(yè)概念的淡化,人們在從事一項工作或轉移到另一個新的工作領域時,除了基礎知識之外,廣泛的知識面就顯得尤為重要。第三、素質全面。即要使學生具備把自己的事業(yè)與人類文明、社會進步融為一體的品格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崇尚”真、善、美”,勇于堅持真理、熱愛祖國的思想道德;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深厚底蘊的人文修養(yǎng),具有自信、樂觀、豁達、合群,不怕困難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等。第四、具有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知識經濟在要求人才擁有知識的同時,特別強調人才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誰掌握了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知識,誰就更有競爭力。大學不僅要成為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的一面旗幟,而且要通過人力支援、科技輸出、、文化交流、文明共建和大學生志愿者的愛心奉獻等措施和活動,參與、推進和諧社區(qū)、和諧城市建設。
3 同時加強大學生科學文化教育與思想修養(yǎng)教育
青年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科學文化素質,人文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及與社會現實的互動關系,將成為衡量我們的社會是否和諧的重要標志。 當代青年大學生要承擔起歷史責任,就必須堅持 “ 四個統一 “ ,努力成長為對黨和國家、對人民有所貢獻的人。
第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我們的根本前提。廣大青年要以鄧小平理論、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認真學習十六屆六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精神,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和諧發(fā)展的社會理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追隨者、先進文化和科學精神的傳播者、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踐行者。 第二、提高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和諧社會需要大家共同建設,而青年是社會中的重要群體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和諧社會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第三、堅持走群眾路線。和諧社會必須是廣大人民群眾滿意的社會,一個不能令人民群眾滿意的社會不可能是和諧的社會。第四、樹立精誠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諧社會必定是崇尚團結合作的社會。廣大青年應該主動培養(yǎng)合作精神與團隊精神,培養(yǎng)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形成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和諧文化心態(tài)和實際工作能力。第五、培養(yǎng)自尊自強自立的社會責任感。和諧社會必定是權利和義務總體平衡的社會。廣大青年應樹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自立意識、效率意識、競爭意識、法制意識等現代觀念,在積極投身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人生實踐中,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大潮中,勇于自任,敢于擔當。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的人。
第六、展示不斷進取和創(chuàng)新風采。只有不斷進步、充滿活力的社會,才是真正和諧的社會。廣大青年應該以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投入到研究領域。通過創(chuàng)新解決前進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通過創(chuàng)新保持社會的活力,通過創(chuàng)新實現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文明的不斷進步
由此可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壯麗事業(yè)和偉大工程與當代大學生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青年大學生不僅代表著祖國的未來,而且也越來越多地成為當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主體力量。近年來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的現實告訴我們,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興產業(yè)中,青年已經成為骨干力量;在社會風尚、生活面貌、消費趨勢等方面的迅猛變化和更迭中,青年是主要的發(fā)動者、參與者和影響群體;在社會關注的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領域,青年人數占壓倒性的比例。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可以提高整個社會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質量,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及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給青年提供健康成長、安心學習和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良好環(huán)境和制度保障,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事業(yè)需要當代大學生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青年去奮斗,當代大學生要承擔起這個歷史責任,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yǎng)相結合,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實現自我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相結合,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繼續(xù)艱苦奮斗相結合,努力成長為社會有用的四有新人,成長為對黨和國家、對人民有所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