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椎間盤鏡手術系統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 方法 隨機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0例,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觀察組患者以椎間盤鏡手術法治療;對照組患者以開放手術法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更佳,雖兩組患者之間的治療優(yōu)良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在手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上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椎間盤鏡手術系統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效果顯著,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患者預后良好。
[關鍵詞] 椎間盤鏡;腰椎間盤突出;開放手術;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8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5(c)-004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scectomy operation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rom 2013 June to 2014 June, during the period of receiving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of pati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intervertebral disc endoscope operation therapy;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open operation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better operation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lthough the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P>0.05). 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in the operation incision length, bleeding volume, oper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other indicator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endoscope operation system significantly, with low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patients with a good prognosis.
[Key words] Intervertebral disc endoscop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Open operation; Clinical Effect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骨科疾病,該病可引發(fā)腰部與下肢疼痛,影像學檢查可見纖維環(huán)損傷或破裂,而髓核組織于纖維環(huán)薄弱突出[1]。臨床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療法與外科手術法兩類,其中往往以手術法可獲得更理想的效果。以往,臨床上多以傳統開放后路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對患者進行治療,但該項術式具有創(chuàng)口大、肌肉損傷嚴重、腰椎不穩(wěn)等不良特征,影響患者的恢復[2]。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臨床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外科術式逐漸由以往的開放型轉為微創(chuàng)型,椎間盤鏡手術作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中的代表,已在臨床上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椎間盤鏡手術創(chuàng)口小、視野清晰、術中對于腰椎穩(wěn)定性的影響較小,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在該次調查中,該院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間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則重點分析了椎間盤鏡手術系統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0例,以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觀察組中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齡為20~58歲,平均(45.9±3.0)歲;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齡為22~55歲,平均(46.8±3.0)歲。兩組患者均符合下述納入標準:①年齡在18~60歲之間;②符合臨床上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及病癥,且經影像學資料證實;③保守治療2個月效果欠佳;④無嚴重心肺或肝腎功能損傷;⑤對于分組情況中知情無異議。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癥嚴重程度等指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開放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其術中的體位、麻醉方式及消毒鋪巾等步驟同觀察組。選擇手術切口時,以病變間隙為中心,并于后正中處行5~8 cm縱行切口,切開皮膚直至腰背筋膜。切開骶脊肌附著處,向外剝離骶脊肌至關節(jié)突外側,出血時以電刀止血。在關節(jié)突外側安放椎板拉鉤,持續(xù)向外側牽拉至暴露手術區(qū)域。將視野內的殘余肌肉、置放清除干凈,以刮匙分離黃韌帶附著處,并刺透黃韌帶后將其切除,以暴露出椎管。將鄰近的部分椎板以槍式咬骨鉗咬除干凈,開骨窗并顯露硬膜囊與神經根,向內牽拉硬膜囊與神經根,可見突出的椎間盤。順延髓核邊緣將縱韌帶與纖維環(huán)呈環(huán)形切開,以髓核鉗取出內部的髓核組織。術后清洗創(chuàng)口,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皮膚。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方法如下:取觀察組患者俯臥位,脊椎彎曲,選擇持續(xù)硬膜外麻醉方式進行麻醉。對患者背部進行消毒,并鋪消毒鋪巾。選擇側位X線透視,以確定本次手術中的腰椎節(jié)段。于患者手術結節(jié)中線偏外1.5cm處追旁肌插入20號穿刺針,后以C型臂X線機透視,并確定間隙。將穿刺針取出,并在穿刺部位作垂直切口,切口長度約1.6 cm即可,并將腰背筋膜切開。在透視機透視下將導針穿過切口,分別插入上位椎板下緣與關節(jié)突內緣,后將導針固定于骨上。但在此過程中避免損傷神經根。將首根擴張器沿導針放入,適當旋轉以將其固定于骨上。后移除導針,在側位透視下確定擴張器的位置。在擴張器尖端的作用下將椎板邊緣所附著的椎旁肌肉組織清除干凈。分別將第二、三、四根擴張器穿過首根擴張器,在到達推板后再穿過擴張器插入工作通道,再次進行位置確認,將其與手術床邊的自由臂相固定連接。連接固定時需保持自由臂與工作通道連接處及手術者之間的角度為180°。對工作通道進行調節(jié)時,則要向下用力,避免軟組織蔓延至通道內。后于工作通道處放入內窺鏡,放之前需調好內窺鏡的焦距。內窺鏡可隨意,可是工作通道周圍的任一位置。放置時內窺鏡應由淺入深,避免較深處被軟組織污染鏡頭,影響后期的觀察。在內窺鏡受到污染后,直接將其取出進行清潔。在完成調焦與圖像定向后,則可行微創(chuàng)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手術操作時,選擇髓核鉗或長頭絕緣電凝,將椎板與椎間隙上的軟組織清除干凈。絕緣電凝取出軟組織和暴露的骨。在確認骨質后,在其上置放吸引器,于通道中間分離軟組織,集中完成后由髓核鉗取出,此刻可見關節(jié)突內側與椎板。取出手術視野內的所有軟組織,以擴大手術通道內的操作空間。在角度刮匙作用下打開黃韌帶,并將其置于淺層黃韌帶較薄處下,后將黃韌帶刺穿,并向其背尾側剝離,最后以槍鉗切除,進入椎管。移動內鏡至工作通道下方,擴大手術視野。尋找神經根與硬膜,通過吸引器將神經根牽向中線,并探測腹側硬膜。出血時可以雙極電凝進行灼傷止血。在操作過程中,需保護神經根不受傷害。切除纖維環(huán),摘除突出的椎間盤。對于椎間盤區(qū)與椎間盤外區(qū)進行常規(guī)處理,充分減壓。術后以慶大霉素溶液清洗創(chuàng)口,抗感染處理,并取出工作通道。脊旁肌組織以電凝止血。放置引流管,縫合手術切口[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4]。
1.4 療效判定指標
以ODI評分標準判定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其中得分≤10分為優(yōu);得分在11~21為良;得分在22~33為中;得分在34~45為差[5]。治療優(yōu)良率%=優(yōu)率%+良率%。
1.5 統計方法
以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以t檢驗計量資料。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情況對比
該院對兩組患者的手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進行對比。由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手術切口長度明顯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1。
2.2 治療優(yōu)良率比較
該院對兩組患者的治療優(yōu)良率進行比較,由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治療優(yōu)良率有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治療方法逐漸由開放型轉為微創(chuàng)型。以往的開放手術雖視野清晰,并能對患者病灶處充分減壓,但其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在術中需大面積剝離椎旁肌肉,同時切除大部分的腰椎后部結構,因此患者術后常出現腰椎不穩(wěn)等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的生活[6]。此外,行開放手術因瘢痕組織易增生粘連,造成椎管狹窄,因此術后有病癥復發(fā)可能。而本次調查中,主要對對照組患者所采用的開放型手術為椎板間開窗髓核摘除術,術中通過咬除相鄰部分的椎板與內側關節(jié)突,因此可充分的暴露就突出的椎間盤與相關的神經根等,術中對患者進行潛行減壓,能夠適當的擴大椎管,不僅可取出所構成的病理因素,同時可保留脊柱后路的正常結構,因此患者的術后發(fā)生腰椎盤不穩(wěn)的發(fā)生率較低[7]。目前,該項手術也已成為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一類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手術。
而該次觀察組患者以微創(chuàng)手術進行治療,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效果好、預后好等臨床特征,可促進患者的康復。腰間盤鏡手術治療則是現代醫(yī)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代表術式,在手術操作中,其所需要的工作通道直徑僅為16 mm,后通過逐級擴張逐漸擴大工作通道的工作范圍,與開放性手術相比較,患者的手術損傷范圍明顯縮小。而MED的臨床優(yōu)勢不僅如此,其作為一項微創(chuàng)手術,其所減少的除了對患者生理的基本損傷外,同時還會減少對患者心理與精神造成的壓力。同時,該項手術適應癥較廣,不論是大部分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旁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或是旁側型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均可以該項術式進行治療。雖微創(chuàng)手術的優(yōu)勢明顯,但其臨床效果一直是患者與醫(yī)師所關注的共同的問題,許多人認為,手術切口較小,那么術后的手術視野必將受到一定的影響,甚至無法使患者獲得徹底的治療。但其實不然,椎間盤鏡手術視野清晰,甚至可更為準確的去辨別病理解剖結構,操作過程也將更加準確與精細。由此可見,較開放手術而言,微創(chuàng)手術不僅能達到與一樣清晰的手術視野,同時還可減輕患者術中所承受的損傷,安全性較高。
由該次調查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優(yōu)良率與對照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臨床上眾多文獻報道相一致[8]。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與手術切口長度分別為(63.98±12.98)min、(47.98±12.87)mL、(6.00±1.240)d、(1.96±0.13)cm,與對照組患者的指標(78.98±14.02)min、(129.09±72.93)mL、(9.16±2.09)d、(6.87±1.02)cm指標比較,觀察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較椎板間開窗髓核摘除術而言,椎間盤鏡手術治療仍具有十分顯著的臨床優(yōu)勢。
綜上所述,椎間盤鏡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效果顯著,患者術后恢復快、疼痛程度減輕、并發(fā)癥較好,能在極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病癥對患者造成的傷害。
[參考文獻]
[1] 曹飛,孫振華,張福華,等.椎間盤鏡手術系統(MED)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0例臨床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2,10(11):1125-1126.
[2] 李榮祝.第二代椎間盤鏡手術系統治療青少年腰椎間盤突出癥(附33例報告)[J].中國內鏡雜志,2005,11(12):1236-1240.
[3] 郭錦明,劉俊,章東明,等.第二代椎間盤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期療效觀察[J].實用骨科雜志,2011,17(1):10-12.
[4] 楊有猛,黃海多,黃成建,等.應用椎間盤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實用骨科雜志,2007,13(9):545-547.
[5] 馬和平,張宏軍.MED椎間盤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48例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2):266-267.
[6] 張春霖,唐恒濤,于遠洋,等.腰椎后路椎間盤鏡手術及療效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04,24(2):84-87.
[7] 丁杰.后路椎間盤鏡手術與開放椎板開窗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比較[J].山東醫(yī)藥,2013,53(25):83-85.
[8] 智曉東.椎間盤鏡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0,50(42):85-86.
(收稿日期:201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