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政
【關鍵詞】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7—0110—01
一、問題討論式,各抒己見亮觀點
問題討論式,是在開課之初教師結合本課的學習內容,拋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辯證,為教材內容的學習做好充分的鋪墊。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認知層次,亮出自己的觀點。這種模式導入教學可以給學生提供思辨的機會,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講理”、“悟理”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個性潛能的展現(xiàn)。如,在講“生活中的你、我、他”時,我給學生設置的題目是:當面對一個問題時,自己的意見和大家的意見不一致,你會怎么做?面對誘惑的時候,你會不會控制住自己?讓學生對這兩個問題討論一番。然后我再播放一個短片:放學后,樂樂和幾個小伙伴一起往家里走,幾個小伙伴熱烈地討論著“電子游戲”升級的事,樂樂沒有玩過也插不上嘴。在他們路過一個電子游戲廳門口的時候,其他的小伙伴一個個歡呼著跑了進去。樂樂站在門口,旁邊的唐寧在勸樂樂:“就玩一會,也不是沉迷啊,你連游戲都不懂,還什么男子漢??!”樂樂雖然知道玩游戲不好,但是此時此刻也開始猶豫……
“如果你是樂樂,你會怎么做?”讓學生從自身的感受說起,客觀審視自己的內心,這樣學生會得到深刻的認識。
二、角色扮演式,生活取樣感悟深
角色扮演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方式,學生通過上演課本劇,引出相應的情緒反應和行為,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認識教材中講述的道理。教材的內容用話劇的形式表演出來,生動形象,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角色扮演式可以是教材中的場景,也可以是教師根據(jù)教材的內容編排的話劇。
如,在學習“我愛我的班集體”一課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表演場景話?。?/p>
話劇場景一:
同學1:蘇慧,你怎么搞的,這個時候才來,你不知道排練嗎?
同學2:蘇慧,你怎么這樣,要是影響了明天的演出怎么辦?
同學3:蘇慧,我們不會再陪你排練浪費時間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蘇慧很難過,眼淚不自覺地就流了出來。)
話劇場景二:
同學1:蘇慧,你沒事吧,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煩了?
同學2:蘇慧,別著急,李老師代替你呢,快熟悉一下臺詞,你本來就很棒,不會有大的影響的。
同學3:蘇慧,快來!排練的時候,隊形有了點變化,讓我來告訴你吧。
(蘇慧一臉的感動,快速投入到排練中。)
面對兩組同學的角色表演,學生很自然地就能認識到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班集體是一個溫暖的家,也會努力向著這樣的班集體發(fā)展,這樣不但達到了本課的知識和能力培養(yǎng)目標,也達到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的目標。
三、激情明理式,直接傳遞高效率
這種模式是傳統(tǒng)教學的發(fā)展,是教師主導性的體現(xiàn)。教師通過口頭講解,提煉教材中的重難點直接傳遞給學生,學生通過與老師的互動對教材有更加深刻地認知,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教材中透出的道德知識,并直接上升為理論。教師在講解的時候要富有激情,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和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當然,教師在傳遞的時候,不能摻雜太多個人的傾向,要讓學生自己探究發(fā)現(xiàn),教師做好引導。如,在講“為了健康地生活”一課時,可以先給學生講述健康生活的內涵。然后展示課件“沉重的書包”:考試時金宇抄襲了同學的答案,得了一個“優(yōu)”字,但是他帶著這個“優(yōu)”回家,心情并不快樂,反而覺得裝著試卷的書包很沉重,如果你是金宇,你會怎么做?面對這個“優(yōu)”字,你會心安理得嗎?學習了本課,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寫一寫自己真實的體會。學生在總結感悟的時候可以提升自己的見解,認識到健康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陽光和坦蕩。
小學生的認知多依賴于自己的具體經(jīng)驗,識記內容多選擇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應該多角度展開,全方位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認知的深度。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學習,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主要渠道,教師要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教材的內容要從態(tài)度上重視起來,樹立品德教育高于知識教育的觀念,從學生的真切體驗出發(fā),在多種活動中實現(xiàn)教學效果。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