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珍,李 萍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骨科,南昌 330006)
斷指再植術后凹槽型海綿墊的應用及效果評價
林玲珍,李 萍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骨科,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討斷指再植術后凹槽型海綿墊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80例斷指再植病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實驗組應用凹槽型海綿墊,對照組應用傳統(tǒng)軟枕抬高患肢。結果 實驗組在再植指成活率、患者的舒適性及患肢的穩(wěn)定性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凹槽型海綿墊應用于斷指再植術后的患者,有利于再植指的成活。
斷指再植; 血管危象; 凹槽型海綿墊; 手顯微外科
斷指再植是將完全或不完全離斷的指體在光學放大鏡的助視下,徹底清創(chuàng)并將離斷的血管重新吻合,作骨、神經、肌腱及皮膚的整復術,加之術后各方面的綜合治療,以恢復其一定功能的精細手術。斷指再植術后由于心理、環(huán)境、溫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可發(fā)生血管危象導致再植指缺血壞死[1],從而決定了術后護理的精細性、??菩院透唠y度性。為此,筆者2012年6月以來應用自行設計的凹槽型海綿墊抬高患肢并制動與傳統(tǒng)的抬高方法進行了對比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骨科共收治80例斷指患者,其中男 53例、女27 例;年齡最大的 58 歲,最小的15歲;完全離斷的 20 指,不完全離斷的 60 指;拇指患者5 例,食指 31 例,中指 22 例,無名指 16 例,小指 6例。致傷因素為刀傷、切割傷、擠壓傷、撕脫傷等。將80例斷指再植病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實驗組應用凹槽型海綿墊,對照組應用傳統(tǒng)軟枕抬高患肢。2組在性別、年齡及病因上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凹槽型海綿墊的制作
1)選定凹槽型海綿墊的高度與長度。隨機抽樣60例,年齡18~45歲,身高150~170 cm,測量其平臥時心臟與床面的高度及測量其上肢的長度,用統(tǒng)計學分析,得出結論: ①中青年平臥時心臟與床面的高度為(15±5)cm;②中青年患者上肢的長度為(50±5)cm。
2)確定凹槽型海綿墊的型號。根據上述結論初步設定海綿墊型號:大號(高25 cm,長55 cm),中號(高20 cm,長50 cm),小號(高15 cm,長45 cm)
3)利用海綿墊和尼龍搭扣制作成品(封四圖1)。
1.2.2 手術方式
所有病例徹底清創(chuàng)后用克氏針進行交叉固定,如無法進行交叉固定時進行貫穿固定,用肌腱縫線進行吻合肌腱,然后把手固定于植指板上,在顯微鏡下尋找指動脈、靜脈、神經,用帶線無損傷縫合針吻合。
1.2.3 術后制動
2組術后患肢均外展30°。實驗組采用自行設計的凹槽型海綿墊抬高患肢并制動,根據患者胸壁厚度及上肢長度選擇海綿墊型號,使患肢的末端略高于胸壁。對照組采用2~3個軟枕抬高患肢并略高于胸壁。
1.2.4 資料收集方法
于手術當天至術后10 d,分別就其舒適性、穩(wěn)定性及再植指的成活率3個項目對2組患者進行調查,并做好記錄,舒適性以患者主觀評價為主,穩(wěn)定性以患肢抬高期間有無向側方滑落來評估。
1.2.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shù)據采用SPSS19.0軟件包進行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者在再植指成活率,患者的舒適性及患肢的穩(wěn)定性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在這3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患肢各項情況比較
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斷指再植手術成功率越來越高,其工作特點決定了護理的精細性、專科性和高難度性,由于術后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fā)癥是血管危象,所以,合理預防并及時處理血管危象是提高再植指成活率的關鍵。
血管危象的發(fā)生與否和護理措施是否恰當有密切關系,患者術后3周內,損傷組織處于充血腫脹狀態(tài),壞死組織被吸收,而纖維細胞、膠原纖維增多,此期康復的目標是在保證斷指成活的同時減輕組織的腫脹,減輕疼痛,防止血管痙攣,促進愈合,并注意關節(jié)置于功能位,提高再植存活率[2]。抬高患肢、有效制動是斷指再植手術后最重要的護理措施之一,是減輕腫脹、緩解疼痛的有效方法。據報道劇烈疼痛可引起血管痙攣,從而引發(fā)血管危象[3]。
雖然我國斷指再植技術、病例數(shù)量,再植難度及成活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再植術后患者手功能恢復并不理想[4],目前,抬高患肢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傳統(tǒng)的方法一般用枕頭、棉被、衣物等物品抬高患肢,由于其缺乏科學輔助用具的支持,難以維持正確的康復臥位姿勢,達不到制動效果,直接影響患肢抬高和可見光治療,導致再植指溫度異常、疼痛加劇,發(fā)生血管危象,影響再植指存活率。
斷指再植術后患肢安放的位置十分重要,過度抬高會影響再植或移植組織的血循環(huán),放置過低則影響靜脈回流增加組織腫脹,術后再植部位血管張力高、脆性大,吻合口易發(fā)生痙攣或栓塞;因此應嚴格制動妥善固定好肢體,防止再植體扭曲受壓,一般要求患手略高于心臟水平,根據再植或移植組織的血循環(huán)及時適當調整患肢,不宜搬動過勤,以維持有效的循環(huán)血量,利于靜脈和淋巴的回流及減輕局部水腫,因此,為了避免以上缺點,遵循科學、有效、舒適、滿意的原則,本研究所采用的凹槽型海綿墊是根據人體前臂的長度和胸壁的厚度及臨床上患肢抬高的高度而設計,對斷指再植術后患者患肢的制動起到了積極作用,有利于斷指成活并可根據臨床上的要求抬高患肢,克服了軟枕抬高患肢向兩側滑落和高度不易調整的弊端。
凹槽型海綿墊具備以下優(yōu)點:1)固定牢固,制動效果好,保持肢體功能位及可見光治療的有效性;2)抬高患肢,有效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有助于腫脹消退,疼痛減輕;3)符合人體解剖特點,富有彈性,柔軟舒適,緩沖壓力,預防壓瘡;4)便于觀察患指末端皮膚色澤、溫度、腫脹程度、張力、毛細血管反應;5)取材方便,經濟實惠,便于清洗。
總之,凹槽型海綿墊在斷指再植術術后中應用效果良好,為患者斷指再植的成活和盡可能的恢復再植指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保證,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1] 張培,斷指再植術后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2,7(33):1564.
[2] 楊曉敏,斷指再植術380例的術后康復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8):1985.
[3] 李維,江珉.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誘發(fā)因素分析[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2,24(4):70-72.
[4] 張丹丹,王金玲.286例斷指再植術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學,2011,6(10):200-201.
(責任編輯:劉大仁)
2014-11-20
江西省衛(wèi)生計劃生育委員會科技計劃(20155135)
R473.6
A
1009-8194(2015)01-0087-02
10.13764/j.cnki.lcsy.2015.0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