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祥,于旭
1.一汽總醫(yī)院燒傷手足整形外科,吉林長春 130000;2.長春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吉林長春 130051
糖尿病足潰瘍是糖尿病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病率約為12%~25%[1]。老年人是糖尿病足潰瘍的高發(fā)人群,多發(fā)生于糖尿病患病10年之后,足潰瘍部位最常見的是第一足趾,感染是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2-3]。一旦出現糖尿病足潰瘍,就會給患者帶來無盡的痛苦,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嚴重時可致殘,甚至致死。為了探討封閉負壓吸引術(vsd)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效果,回顧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該院進行治療的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將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該院進行糖尿病足潰瘍治療的82例患者分成兩組,觀察組41例,其中男 27 例,女 14 例;年齡 45~78 歲,平均年齡(59.5±2.3)歲。對照組41例,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60.2±2.4)歲。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足部感染、化膿、潰爛等癥狀,均符合糖尿病足潰瘍的診斷標準[4]。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消毒、換藥包扎治療。
1.2.2 觀察組 給予vsd負壓吸引治療,使用vsd高分子泡沫材料和創(chuàng)康生物PVA-A創(chuàng)傷負壓引流敷料vsd材料(山東創(chuàng)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患者血糖控制平穩(wěn)后均進行徹底的清創(chuàng),然后在創(chuàng)面上安裝vsd,給予封閉持續(xù)負壓吸引,一周后撤去vsd,觀察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的生長狀態(tài),根據創(chuàng)面情況重復使用vsd治療直至肉芽組織生長,最后根據創(chuàng)面情況進行植皮或者縫合等[5]。vsd治療期間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換藥次數、潰瘍愈合時間、住院時間。
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好轉75%以上;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好轉50%以上;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好轉25%以上。
給予vsd負壓吸引治療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5.1%,給予常規(guī)消毒、換藥包扎治療后,對照組治療有效率68.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觀察組在換藥次數、潰瘍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vsd負壓吸引治療可以明顯改善足部血液循環(huán),提高創(chuàng)面愈合質量。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換藥次數、潰瘍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換藥次數、潰瘍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組別 例數 換藥次數(次) 潰瘍愈合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t P值41 41 20.32±4.73 36.47±6.57 5.367<0.05 21.37±4.26 57.83±7.48 5.369<0.05 24.46±3.42 60.14±3.85 5.401<0.05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快發(fā)展,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漸升高,足潰瘍是糖尿病嚴重的并發(fā)癥,主要是由于血糖控制不良,肢端微循環(huán)障礙等因素造成的,糖尿病足潰瘍多發(fā)生于足背外側、足趾尖部、足跟部[6],常見致病菌是混合厭氧和嗜氧性的多種細菌,以厭氧性的細菌多見。
vsd負壓吸引術是德國ULM大學Fleischman博士在1992年最先發(fā)明的,可以用于淺表創(chuàng)面的處理和深部引流,成為醫(yī)學界的又一次革命[7],主要是用負壓吸引創(chuàng)面的膿性積液、壞死組織、異常積聚的血液和分泌物等,建立創(chuàng)面液體平衡狀態(tài),改變糖尿病足潰瘍的生物環(huán)境,抑制足部細菌的繁殖,恢復足部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足部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的快速生長,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
從醫(yī)院的研究發(fā)現,觀察組給予vsd負壓吸引治療后,治療有效率 95.1%,換藥次數為(20.32±4.73)次,潰瘍愈合時間為(21.37±4.26)d,住院時間為(24.46±3.42)d,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消毒、換藥包扎治療后,治療有效率68.3%,換藥次數為(36.47±6.57)次,潰瘍愈合時間為(57.83±7.48)d,住院時間為(60.14±3.85)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有關報道相似[8]??梢?,vsd負壓吸引治療糖尿病足潰瘍臨床效果滿意,可以明顯改善糖尿病足部潰瘍的血液循環(huán),減少換藥次數,縮短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應用。
[1]Blanes JI,Representatives of Spanish Society of Surgeons(ACS),Representatives of Spanish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SEMES).Consensus document on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in diabetic foot[J].Revista Espanola de Quimioterapia,2011,23(2):233-262.
[2]許蕾,張杉杉,顧雪明,等.糖尿病足潰瘍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情況與相應病情和預后[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5,31(1):214-215.
[3]Van Battum P,Schaper N,Prompers L.Differences in minor amputation rate in diabetic foot disease throughout Europe are in part explained by differences in disease severity at presentation[J].Diabetic Medicine,2011,33(5):199-205.
[4]鄭焱玲,鄧武權,姜友昭,等.超聲清創(chuàng)刀聯合負壓創(chuàng)面系統(tǒng)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療效觀察 [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5,23(1):106-107.
[5]Lipsky BA,Berendt AR,Cornia PB.2012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infection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odiatric medical Association,2013,21(1):2-7.
[6]馮玉臣.糖尿病足潰瘍外科治療效果比較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7(8):16-17.
[7]代貴鳳,周曼,干定云,等.應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內科雜志,2013,14(11):361-362.
[8]沈軼彬.VSD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對糖尿病足84例診治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