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素嬰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3-000-02
摘 要 近年來,伴隨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化發(fā)展,大大的加快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步伐,在教學中,對各個方面的教學要求也不斷的提高。在中職體育課堂教學方面,教學的質量要求已經越來越嚴格,使很多教師的教學面臨著很大的考驗。但是,在建構性主義理論的指導之下,中職體育教學在教學方式上已經有了新的進展與想法,這使得體育課堂教學更具創(chuàng)新,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加的靈活等。本文將對“建構性學習”在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進行一定的分析,以明確在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中“建構性學習”的作用。
關鍵詞 中職 建構性學習 體育課堂 教學
近幾年來,伴隨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與發(fā)展,大大推動了我國新一輪課改的發(fā)展步伐,這對于中職體育課堂教學而言,其教學要求已經越來越嚴格,亟需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的分析與創(chuàng)新,挖掘教學理念,確保能夠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之下,能夠實現(xiàn)有效的教學,提高教學水平與教學效率等。我們從教育學發(fā)展歷史的角度看,那么在教學方面起著積極促進作用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由于長期受到我國影視教育的影響,其作用并沒有充分的發(fā)揮出來,為此,在新的時期探索建構性學習在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已經成為了教育界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一、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中“建構性學習”有效應用策略分析
(一)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
在進行中職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將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征相結合,確保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具有極高濃郁情懷的情境,讓學生在對體育已有的認知基礎之上,擁有更深層次的認知,以促進學生形成一定的體育知識學習的能力。這需要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不斷的探索,用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等新型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確保學生在這些新型的教學方式之下,更好的學習體育、了解體育,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如:在讓學生學習跨欄跑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播放一些劉翔比賽奪冠的視頻,讓學生深深的體會到體育的正能量,讓他們感受到愛國主義的情感教育。在視頻播放完畢后,教師可以讓某位學生充當“體育評論員”,讓學生以專業(yè)的眼光去評價劉翔跨欄動作的一些特點與要點,讓學生通過“體育評論員”情景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之中掌握體育跨欄的一些動作要領以及知識等。
當前,大部分的中職學生都是90后,90后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崇尚個性、對新潮的東西尤其喜愛,那么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將體育課堂與學生的“個性張揚”相結合,實施有效的體育教學。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體操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體操原有的動作,通過自己的想象將體操改編成街舞,讓學生在保持原有的體操動作之上進行創(chuàng)新,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使體育課的生活情景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還能夠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一定的培養(yǎng),使學生熱愛體育課堂教學。
(二)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在當前的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杜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改變以往的“灌輸式”、“解說式”的教學,確保在教學中使體育課堂向著“啟發(fā)式、游戲式以及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向發(fā)展,讓學生在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的推動之下,有更多的協(xié)作與對話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中互相的幫助與學習,爭取實現(xiàn)體育課堂上資源互補與能力的有效整合,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最終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如:學生在學習籃球投籃的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開,讓一部分學生去扮演“活動籃筐”,讓另一部分學生進行投籃球,讓小組之間進行比較,比較哪組投的籃球多,使得籃球教學游戲話,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去學習。
(三)不斷拓展體育鍛煉的平臺
在中職體育《課程標準》中,要求:“要大力的拓展課程資源,因地制宜的對體育課程進行相應的拓展,以體現(xiàn)出體育課程的一定彈性?!痹隗w育課堂教學中,要不斷的拓展體育鍛煉的平臺,以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的“意義建構”。在推展體育鍛煉平臺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嚴格貫徹“成功體育”與“快樂體育”、“主動體育”的理念,打破以往體育課的“精英式”訓練的模式,用“群眾性”體育課代替“精英式”體育課,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體育課教學活動當中來,使學生對體育課增加更多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將劉翔的成功表現(xiàn)應用到實際的體育教學當中來,用成功任務去激發(fā)學生、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成功人物給自己帶來的力量,從而更好的推動學生去學習體育,并保證學生能夠在體育方面逐漸的發(fā)展起來。
二、在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中建構主義學習的意義所在
任何的教學活動都需要與建構主義學習的四大要素相結合,即:“情景”、“對話”、“協(xié)作”以及“意義建構”
(一)“情景”分析
在建構主義中,要保證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學習,必須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合理的“情景再現(xiàn)”,讓學生在情境的影響之下,找到生活中的原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講解式的教學,要求在這種理念之下,要從情境創(chuàng)設著手,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協(xié)作”和“會話”分析
實踐表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與協(xié)作、會話更為匹配,曾有人認為,學生在合作學習前與合作學習后所變現(xiàn)出來的知識建構的能力是不同的,導致出現(xiàn)這種差異的因素其原因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存在,教師在教學中,只有積極的促進學生進行合作式的學習,才能夠有效的將“最近發(fā)展區(qū)”縮短,在集體中將個人的能力與效應不斷的放大,從而讓學生更好的探索知識、學習知識。與此同時,在建構主義的“腳手架”理論中指出,學生的能力建構需要彼此之間的合作與會話,讓學生們互為“腳手架”,讓他們在彼此的合作幫助之下,完成學習任務,并加固彼此溝通的基礎。例如:在實際教學中訓練學生靈敏性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解手鏈”的活動,將學生按照正常比例分成幾個小組,然后由8或者10人圍成一個圈,讓一個學生握住對面同學的手,然后再握住相鄰同學的手,形成一個“手鏈”,規(guī)定學生在不松開手的情況之下完成教師設計的互動,如通過鉆欄桿等,比比哪組學生的速度快。
中職體育教學的“意義建構”分析
實際上“意義建構”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方面是學生在學習中主動的建構,另一方面是學生對重要的學習內容進行建構。中職體育教學的課堂上,存在著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缺少學習的積極性,對體育學習不感興趣,并且從內心里抵觸體育課,在體育鍛煉方面嚴重缺乏信心的支持。也有一些學生在體育課上只喜歡自由活動的時間,對體育鍛煉內容上并不關心,這些都是“意義建構”方面存在的問題。為此,在中職體育課堂上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的引進全新的教學思想與具有創(chuàng)新特點的教學方法,并在課堂上充分的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作用,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各方面的體育知識,確保教師所選擇的體育項目能被學生所喜愛與接受。
三、總結
本文主要對我國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課改后的在體育教學方面所提出的更高要求進行了分析,為了能夠使中職學校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體育型人才,在建構性學習的理念之下,體育教師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打破傳統(tǒng)的“灌輸式、解說式”的教學方式,確保能夠更加有效的實現(xiàn)中職體育教學。在建構主義四大要素的推動之下,使得中職體育課堂教學注重情境的設計,讓學生在情境的影響之下,更好的學習體育知識,同時,教師也更加的注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在靈活的、創(chuàng)新的方式驅動之下使學生對學習體育知識更有興趣。
參考文獻:
[1] 徐秀麗.中職學校體育課程教學體系改革淺析[J].職業(yè).2012(33).
[2] 李明.新課改下中職體育有效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1(29).
[3] 劉源溪.淺談有效的體育課堂管理策略[J].新課程(下).2011(01).
[4] 王永鋒.從“建構性學習”到“學生有效參與”[D].東北師范大學.2009.
[5] 仲兆忠.論中職生的體育課堂學習觀[J].職業(yè).2009(02).
[6] 萬曦偉.如何激發(fā)中職生學習體育的熱情[J].河南教育(下旬).201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