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山水畫藝術之所以一直都能夠在中國畫壇上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有著獨特的意境創(chuàng)造。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意境表現(xiàn)的高雅與否,是區(qū)分山水畫家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自古就有多位學者、理論家都對其詳細的論述。本文是基于這些理論研究成果之上,重新審視中國山水畫的意境表現(xiàn),側重于從理論基礎到繪畫實踐方面的綜合論述,詳細分析了近現(xiàn)代畫家對山水畫意境表現(xiàn)的現(xiàn)狀。
關鍵詞:意境;中國山水畫意境表現(xiàn)
中國繪畫藝術歷來就有自己的發(fā)展體系,它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獨特性。這個獨特性就是超越于形象之外的意境表現(xiàn)。中國畫在表現(xiàn)物象、反映生活方面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認識和方法。中國畫家運用概括寫意的手法表現(xiàn)生活中的真實景物,是通過對物象的“傳神”,來揭示它的本質特征,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中國繪畫藝術注重含蓄和象征,強調曲折性,追求的是一種心與物象相結合的理想境界。
一、中國山水畫“意境”的理論基礎綜述
1.意境觀念的產生和思想基礎
意境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在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和傳統(tǒng)美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歷代山水畫家都把意境問題作為重點來研究,“意境”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王昌齡的《詩格》中,而“意境”一詞在畫論中的出現(xiàn)要遠遠晚于詩詞。唐代以前,討論的焦點大多在繪畫技法的研究上,東晉畫家顧愷之提出了“以形寫神”的要求,南齊畫家謝赫提出了“取之象外”的主張,他總結出的“六法”,首重氣韻,從而為中國畫論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固的基石。
中國歷代山水名家都是以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為表現(xiàn)對象,在自然界中尋找事物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在自然中探求曲線之美,并將這種曲線美同畫家心中的感受相結合,達到人與天合的理想境界。這種境界是以“道”為宇宙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以“氣”來表現(xiàn)自然事物的形態(tài),并以宇宙中諸多事物的和諧發(fā)展為目地,由此構成了中國人對待人與自然關系的廣義的意境觀。
2.中國山水畫意境審美體系的建立
中國山水畫有著自身的獨立性,它用自己獨特的認識方式去表現(xiàn)自然界中的事物,反映生活中的各個場景,中國山水畫以意境、氣韻、格調為最高境界。意境求靜,所以就有了簡淡、清幽、孤高的追求;而氣韻則求動,靈動的氣在畫面中充斥游離,忽遠忽近,為畫面空間和意境的表現(xiàn)做一份貢獻。總的說來意境與氣韻二者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互有關系。從而,我們就以一種審美靜觀的態(tài)度來審視山水畫中的“可望、可居、可游、可行”的理想之境,在精神上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二、中國山水畫意境的主要表現(xiàn)
1.外象
外象體現(xiàn)在畫的意上,中國山水畫所折射的是自然與人的和諧關系,融合了畫家的精神寄托與理想追求。如:宗炳提出山水畫家應“含道喚物”.就是說,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是用一個完整的、主觀的、哲學的、審美意識的“道”去理解和表現(xiàn)自然。他又說,山水“以形媚道”,畫中的自然景物要服從畫家主觀的審美意識。這就用畫家的主觀“意”替代了山川自然的樸素之美,也就是“意“主宰“象”了。山水畫已經是“人化的自然”。它所描繪的“世界”,既關聯(lián)于宇宙自然,又是崇高的人格化身。人與自然同化,人成為自然的魂靈,山水畫則成為人的心靈的外化。
2.空靈
空靈之美是中國山水畫意境的主要體現(xiàn),由于中國山水畫所要體現(xiàn)的是“道”的思想。使得中國畫在意境的營造上更趨空靈?!办`氣往來是物象呈現(xiàn)著靈魂生命的時候,是美感誕生的時候?!钡侦`并非虛無的什么都沒有,陶東風先生曾作了較科學的闡述,認為空是虛是無,是靜穆;而靈則是實,是有,是靈氣,生命的靈(實)以空(虛)為前提的,沒有靈,空就成了“頑空”,“死空”,所以說空靈是對立統(tǒng)一的。
3.情感
山水畫的意境也體現(xiàn)在其情感上,一方面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需要情感的投入,意境的構成需要靠情感的驅使。另一方面情景的高度統(tǒng)一才能更好體現(xiàn)山水畫的意境。情感是人對客觀現(xiàn)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對于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種心理反應形式。這種反映形式都是主觀的,在整個審美認識活動和審美創(chuàng)造活動中,始終充滿著深厚的情感因素,積極的情感活動是山水畫意境創(chuàng)造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沒有情感,也就沒有藝術。也就沒有山水畫的意境。因此中國山水畫家在作畫時非常強調個人感情的融入,畫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遷入景物里去,深入體會景物的情趣。在想象中,在情與景之間的交融中,感情得到擴散、抒發(fā),從而使景物也染上了情感色彩,景物涂上藝術家的感情色彩后,又引起畫家的思緒和感情的波動。
4.詩境
山水畫的意境還體現(xiàn)在其詩境的營造上,所謂詩境主要是畫面的抒情性,指通過畫的構思、章法、形象、色彩的等方面的詩化,畫面所流露出的詩一般的意境,就是我們常說的“無聲詩”,“有形詩”。中國山水畫所體現(xiàn)的詩境應從詩畫融合談起,中國的山水畫,從理論到實踐,自產生以來就與詩有著莫能解開的緣份,詩畫融合是我們民族繪畫的特有形式,它以情為本,詩情畫意,賦予中國繪畫獨有的藝術風貌.
三、中國山水畫和西方風景畫對意境的共同追求
中國山水畫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審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同樣,在西方畫壇占重要地位的風景畫也是如此。這兩種表現(xiàn)相同的對象卻采用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的藝術形式在世界藝術寶庫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無論是中國山水畫還是西方風景畫,都是以自然風光為描繪對象,致力于對客體美的描繪和表現(xiàn),傾注了主體的思想感悟與審美情趣,抒發(fā)畫家情感,追求畫面的詩意。
四、結語
通過對中國山水畫“意境說”的分析,我們應該重新重視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意境的經營。從意境的本源“天人合一”的創(chuàng)作理念去繼承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我們的創(chuàng)新不只是學習傳統(tǒng)的筆墨程式,更不是西方形式或“寫實”的表面現(xiàn)象,而忽略了背后深厚的文化內涵。讓我們更加堅信中國山水畫不是前途末路,他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但同時也要看到當今的世界中西文化產生了前所未有的交融,我們應立足于本國文化廣泛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
參考文獻:
[l] 周積寅.中國歷代畫論[M].江蘇美術出版社,533-553.
[2] 蒲震元.杜寒風.美學前沿[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189-246.
[3] 宗白華.宗白華全集2[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2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