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的教學語言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具體的條件下,利用一定的方法,指導學生在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中使用的語言。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等活動就必須借助于語言,教學語言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工具,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影響著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要課堂上都要精心地選擇、推敲和組織自己的教學語言,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本文說明了教師語言藝術性的重要性,闡述了提高教師語言藝術性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教師;語言;藝術;學生;課堂
教師語言是在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基礎上,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和口語技巧的結合來演繹完美的課堂教學的一門藝術。教師語言要具有教育性、科學性、形象性和節(jié)奏性,其語言技巧藝術總是要連同自己的一定思想、道德、觀念、情感等傳遞給學生。因此,教師必須要深刻體會教材的思想內容、作者的寫作意圖,并使自己的真情和語調隨講授的內容起伏變化,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必須具有嚴密的科學性。語言的科學性要求教師語言規(guī)范、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晰,使學生準確地最簡練的語言表達出最豐富的內容。同時語言要按事物發(fā)展的順序,講話有頭緒清楚,層次分明,引導學生系統地發(fā)展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不斷促進他們智力的發(fā)展。
一、提高教學語言藝術性的重要作用
教育現在已從教育內容、手段和形式上摸索出很多好的方法與經驗,但就教師的教育素質談的確不多,尤其是在教師的語言藝術方面探索的還不是很多。教師的語言是不能用任何別的教具所代替,一個好的教師必須會運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來傳播知識和表達情感,教學語言與一般口語相比在語言豐富上是相同的,但教學語言的思想性、科學性、邏輯性鮮明性、鮮明性的特點更加突出,聲情并茂、深入淺出的教學語言更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教學過程一刻也離不開情感參與,這種情感會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它不僅要求教師把這種情感有效地傳遞給學生,更關鍵的并調動起學生的情感參與,因此,教師的語言藝術對優(yōu)化課堂,提高教學效率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教師語言藝術性的有效措施
1.教師語言要具有邏輯性。教師語言要想達到一定的傳遞信息的目的,語言的使用一定要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倘若教師在使用語言時邏輯混亂,講話顛三倒四,即使所說的語句中有很多生動的句子,也無法使得語言發(fā)揮應有作用。要想達到傳遞知識的目的,讓語言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就得使語言有理又要有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使用的語言切不可信口開河,切忌說錯誤的話,錯誤的印象往往會影響學生相當長的時間,甚至以后會不相信教師的話。有理有序也是對于教學語言邏輯性所提出的要求。
2.通俗易懂,充分利用身體語言。通俗易懂都是對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通俗是指口語表達的大眾化,即以普普通通的語言明白通暢地表達所要講授的思想內容,課堂上教師的有聲語言作為物質形式的刺激物,語言啟發(fā)性的強弱是語言藝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要求我們的教師不能照本宣科,不能說假話、空話、套話和大話,語言要質樸無華,洗練精到,鼓勵學生善于質疑,又要教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樂于窮根追源。教學語言不要一味強調語言的藝術性,而忽視了其通俗易懂性,如:教師在上歷史課時,為了還原當時的歷史風貌,采用了大量文言文就會給學生的理解帶來很大困難,在講到一些重點難點內容時,教師尤其要注意語言的通俗易懂性。同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教師的一些身體語言對于整個教學工作起到關鍵作用。如:配以各種手勢和表情,通過這些手勢和表情使得教師的語言變得更具直觀性和指向性。在日常的工作學習中,一定要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努力通過語言藝術為教學工作加分,這樣才能夠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人才。
3.教師語言要具有明顯的節(jié)奏性。教師語言的節(jié)奏性,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接受信息的情況合理控制語言速度的緩急。教學語言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活動。所以,語言的節(jié)奏要和教學內容本身相一致,做到語言抑揚頓挫,抑揚是語調的主要表現手段之一。語調節(jié)器的高亢和低沉直接關系到講課的效果,總是平淡低沉或是慢慢吞吞的聲調往往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總是高亢震會影響學生思考,容易引起疲倦。好的聲調節(jié)奏是為適應學生聽覺的需要,以便于增強教師的增強語言藝術性。頓挫是有聲語言表情達意必不可少的手段。講課中,適當停頓合理體現了教師語言的結構和教師的感情,它有助于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效。同時,教師在講課時,要隨著內心的情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從而使語音的輕重強弱,語句的斷連疏密,語調節(jié)器的剛柔抑揚易于大腦皮層興奮集中,清晰地對句子的全意精確理解。
4.教師語言要有感情色彩 。情感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雖然不是學習的內容,但卻是帶有某些特殊色彩的體驗形式表現出來。它既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需要滿足或意向決定,又以它的調節(jié)功能起著強化和影響的作用。聽一堂好課,老師的語言會讓聽著感覺是聽一首名曲,裊裊不絕,老師的語言描述顯示出教學語言的魅力和價值。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充滿感情色彩的教學語言可以走近學生的心靈。因此教師要善于控制語氣、語速,把內心情感通過語句的輕重、強弱剛柔相濟的融為一體。同時還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不能單一,而要既要有口頭語言又要有無聲語言。教師的教態(tài)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上課時的語勢、手勢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要求教師具有自然和諧、莊重嚴肅的教態(tài),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常??垦凵駚砺撓?,教師用和藹親切的目光讓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注意自己,這樣無形中對一些違紀學生起到控制作用。
總之,教師的課堂語言既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又把邏輯嚴謹、論證雄辯、情感豐富有機融合,課堂中,合理的運用語言藝術,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周雪霏 .教師的語言藝術[J].中國教育研究與創(chuàng)新雜志,2006,3(1):54 55.
[2] 馮華雛.淺談教師課堂講授的語言藝術[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18(2):14 15.
[3] 盧恩芹.淺談教學語言藝術[J].中國人民教師,2006,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