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本身來說,他們已有了一定的體力,也具備了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這就使幼兒有必要去面臨一定的困難,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一些困難。因此,從小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有著現(xiàn)實和長遠的意義。進行挫折教育,首先要了解一下幼兒遇挫的原因及遇挫的反應(yīng),才能“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一、客觀原因
這是一種外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兩個方面,對幼兒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1.父母過高期望
萬物皆無十全十美,每個孩子都有長處和不足,對其應(yīng)有客觀的評價和合理的期望,鼓勵孩子向恰當?shù)陌l(fā)展目標努力。受社會環(huán)境、文化生活的影響,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不了解現(xiàn)狀的情況下,以為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反而給孩子造成了過重的不必要的心理壓力,是孩子終日緊張、忙碌,害怕失敗,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一旦受挫,孩子就會產(chǎn)生消極的行為,如封閉自己、抑郁、等等。
2.社會負面影響
我班小朋友達達生活在一個很幸福的家庭,突然一個電視節(jié)目搞壞了家里的關(guān)系,影響了孩子。原來,孩子看了關(guān)于吸毒的節(jié)目,他以為媽媽整天嘮嘮叨叨嫌爸爸吃那東西,是不是爸爸在吸毒。自此以后他見到爸爸就躲,不與他在一塊兒吃飯,也不讓送他上幼兒園,弄得全家人很緊張。從中我體會到在社會變革中,孩子會接觸到一些負面的東西,這與他們從小所受的正統(tǒng)教育發(fā)生了沖突,難免使一些長期接受“真空”教育的孩子無法接受這些事實而偏激,而他們又無能為力改變這種狀況,于是產(chǎn)生對親人失望、不滿的挫折情緒,從而疏遠父母、悶悶不樂。因此,我們一定要妥善處理與把握好負面教育,這對孩子耐挫力養(yǎng)成是有益的。
二、主觀原因
這是一種內(nèi)在因素,是由主觀引起的挫折,因此他叫內(nèi)因性挫折,幼兒內(nèi)因性挫折一般有以下影響。
1.知識經(jīng)驗少,能力不足
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fā)展水平是他們遭受挫折的一個重要因素,遇到困難,無能力解決,常常會手足無措,垂頭喪氣,喪失信心,遇事畏縮、膽小。
2.不正確的自我評價
幼兒往往過高的評價自己,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因此,一旦遇到小困難,就會感覺受到了挫折,而表現(xiàn)出不恰當?shù)墓粜孕袨?,發(fā)脾氣、裝病,哭鬧,想以此種方法出氣來彌補受挫的怨氣。
3.缺乏自我調(diào)控能力
幼兒做事目的性較差,往往隨情緒而定,有時知道該怎么做,卻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不強、缺乏恒心與堅持力,因此,往往做事知難而退,半途而廢,尋找借口,逃避現(xiàn)實。
三、利用多種途徑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
1.形成正確的挫折觀,提高對挫折的容忍力
讓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始終一帆風順的情況是沒有的,人人都會遇到些障礙,受到各種挫折,但挫折是可以戰(zhàn)勝的,能磨煉人,同時也是可以避免的,這就有個知己知彼正確把握自己的問題。知己就是認識了解自己,以及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人,未來的人生道路可能會在哪方面受挫等。知彼是幫助孩子認識環(huán)境、了解社會,讓孩子懂得做事要向高目標努力,但要做好承受最壞結(jié)果的思想準備。只有這樣正確把握好自己,才能使他們在心理上對承受挫折有所準備,面對挫折自然也就更客觀冷靜。吃一塹,長一智,正確的挫折觀,更能引導(dǎo)孩子從挫折中增長見識和才干。
2.抓住時機、隨機教育,樹立幼兒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敢精神
這需要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不失時機的因勢利導(dǎo),淺顯易懂的加以啟發(fā)。如幼兒在觀看螞蟻搬大青蟲時,教師要抓住幼兒感興趣的這件事,進行啟發(fā)式談話:“這幾只小螞蟻能搬動這么大的蟲子嗎、”“能,小螞蟻使勁搬,蟲子才能動一點地方?!薄皩ρ?,螞蟻盡全身力氣才讓蟲子挪一點地方,真是難啊。可是他們不怕困難,一直干下去,不停地干下去,最后總能將大蟲子拖回自己的家。小螞蟻真是好樣的!”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dǎo)下,幼兒對小螞蟻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教師再進一步說明:“小朋友不論干什么事,只要想小螞蟻一樣不斷努力,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能克服?!边@樣,幼兒正視挫折、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便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增強。同樣在家庭中,家長也要做個有心人,抓住時機讓幼兒正視挫折、體驗挫折,從而使他們擺脫依賴,增強對困難的承受力。
3.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條件,有目的的進行培養(yǎng)
經(jīng)歷一定的挫折,對形成幼兒堅強的意志,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是極為有益的。對幼兒進行耐挫折教育,單憑隨機教育,其教育面過窄,遠遠達不到預(yù)期目的。教師和家長應(yīng)積極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使幼兒感受體驗各種困難和挫折,培養(yǎng)幼兒的耐挫折能力。
(1)從文學作品中尋求耐挫折教育的素材。文學作品的教育意義是深遠的,《灰姑娘的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我們要堅持挖掘文學作品的主流,以教育影響幼兒,挖掘不屈不撓、拼搏向上的東西來教育幼兒。還有選擇一些歷史故事,挖掘其英勇不屈的精神,讓幼兒生動形象的了解中國的歷史,使之意識到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學作品中人物的種種耐挫折品質(zhì)和樂觀、拼搏、向上的精神將會在幼兒心靈深處扎根、發(fā)芽。
(2)設(shè)置活動障礙、增強孩子的意志力。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種情況:在生活和學習上,孩子剛剛遇到一點點困難,家長就心疼得不得了,趕快替他排除;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怕他們經(jīng)受不了壓力,就趕緊帶孩子受過;在幼兒園老師以不為難孩子,不得罪家長為原則,很少給孩子出難題。筆者認為,這種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必將使之向劣汰發(fā)展。一位哲人說過:“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吃得起苦。”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為了孩子將來少吃些苦頭,就要讓他在成長的過程中適當?shù)某孕┛囝^,從而培養(yǎng)他們面對挫折的勇氣和意志力。
總之,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既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也是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的必然要求。實施中關(guān)鍵一點是教師和家長都要做幼兒的有心人,切實把握孩子的特點和弱點,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心理承受力,做到既能讓幼兒認識到挫折時時會有,又能讓幼兒認識到挫折并不可怕,只要充滿信心,堅強去面對,善于拼搏,勇于克服,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