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精神成長、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關鍵詞:激發(fā);小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之一。學生的課外閱讀既能鞏固和擴大課堂教學成果,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加強課外閱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比課內閱讀更重要。我們常常發(fā)現,一些同學知識面廣理解能力強,思維活躍,正是因為他們具有較好的閱讀條件和課外閱讀習慣,充實了課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學中出類拔萃。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的課外閱讀總量應100萬字以上。而要完成這樣一項巨大的任務,光靠指令性地去完成是很難實現的。只有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激發(fā)其閱讀興趣,才能化被動的任務性閱讀為學生自主的閱讀行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做到以下幾點是十分重要的。
一、巧設“開場白”,讓學生自主去讀
導入語是教師在新課的開始階段,從一定的目的出發(fā),用很短的時間,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心理情緒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往往得力于一個生動的導語,這是因為學生對每一篇新課文都有一種新鮮的感覺,都懷著新的興趣和期待。因此精心設計好一個導語,因勢利導,那么上課一開始就能扣住學生的探究心理,激發(fā)其興趣,活躍其思維,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chuàng)設好的導入語可以營造學生學習新課的氛圍,增進了學生的課題意識,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很快就進入課堂角色。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開展活動,提高興趣
三、開展活動,提高興趣
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僅靠課內文章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加大課外閱讀的數量。在沒有動力的前提下,要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沒有足夠的興趣是做不到的,大多數學生不能做到持之以恒。為此,在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多組織了一些豐富多彩的閱讀比賽活動。在我們學校的閱覽室,有我們學生自發(fā)捐贈的各種課外書籍,為同學們的課外閱讀提供了基礎和保障。通過一系列的閱讀比賽活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F在,教室里少了追逐打鬧的身影,更多的是朗朗的讀書聲。在各種閱讀大王稱號的激勵下,學生們興致勃勃地閱讀屬于自己的課外讀物。
四、品味成功的喜悅
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yōu)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優(yōu)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yè),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于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激勵性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更會愛上閱讀。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走進書的海洋,在書海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更應該讓閱讀為學生營造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間,讓學生在閱讀中成長,讓幸福常駐學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