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讀過一本書,名為《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書中的每一句格言都讓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如沐春風,這也許就是智者的力量。
我剛參加工作不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惑,除了平時自己總結出的教學方法外,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智慧格言讓我明白教育的真諦,即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是學習成績的好壞和名次的先后,忽視了除學習成績以外的其他能力,因此培養(yǎng)出了很多考試機器,但是綜合素質卻相當差。在今天看來,這種培養(yǎng)方式已經遠遠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只會誤人子弟,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個社會需要的是多元人才,而人才首先應該是一個文明的人,如果這個社會是由文明的人所組成,那么這個社會就是文明的,這個國家也才是文明的。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育過程中的熱愛,只有熱愛教育這份職業(yè),才能真正熱愛學生,最終把學生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中學階段是塑造性格的重要時期,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給孩子的未來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設想,讓孩子知道自己未來可以做什么以及該怎么做,學校不是象牙塔,更不應該閉門造車,要給學生打開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讓孩子看到未來的曙光,做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每個孩子都有個性,如果搞一刀切,就會扼殺孩子的天性,讓他們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泯滅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這是教育工作者應該引以為戒的。孩子是一個成長過程中的人,每個人的成長都會遇到困惑,當孩子犯了錯誤不能一味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們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留下了心結,今后就很難打開,進而影響師生關系。
教育在于點燃孩子的心靈之火,美與善的結合,上升到更高層次就是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看到自己的不足與價值,找準定位,這離合格的公民更近了一步。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人的熱愛只能用愛來培養(yǎng),如同火只能用火來點燃一樣?!睙o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離不開愛,教師失去了對學生的關懷,就培養(yǎng)不出仁愛的學生,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狹隘而自私,對社會而言是無益的,對家庭而言是不幸的。所以愛是貫穿教育始終的,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是有幸福感的,他們也會對周圍的人懷有同樣的愛心,那整個社會也都是幸福的。
生活在文明時代的人,我們的物質也許并不匱乏,但我們缺乏的是精神。教師是園丁,學生是花朵,教師要把學生澆灌成美麗的花朵,這朵花是飽滿的、富有生命力的、值得人們去贊賞的、令人喜愛的。我們的生活需要陽光,不需要陰郁,因此給學生一個向上的力量,讓他們在美好的環(huán)境下生活,培養(yǎng)他們堅強的意志力和不怕困難的精神,教會他們受益一生的生活能力。這樣的教師是合格的,這樣的教師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必然有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