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tài),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條件,就能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從畢業(yè)到現(xiàn)在,我一直在從事語文教學工作?,F(xiàn)將本人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認真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設計最佳方案
在教學中,學生起著主體作用,而教師起著主導作用。一個好的教師就是一個好的節(jié)目主持人,一個好的組織者,好的領導者。因此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先要吃透教材,先是把課文讀幾遍,然后再看各類教學參考書,在查閱相關資料,然后根據(jù)自己的領悟備課。同時也鼓勵學生在學習新課以前通過課外書籍查閱相關資料,在上課時給予表揚肯定,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自覺的學習獲得知識。這樣教師學生同時運用得來的知識會更牢固,而且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二、設計好教學導入語
導入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jié)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根據(jù)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并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導入語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 ,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于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導入語更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三、多管齊下,上好每一節(jié)課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上好課,讓課堂40分鐘落到實處。上好課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探索:課型創(chuàng)新,組織形式創(chuàng)新、找切入點,過程設計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板書設計創(chuàng)新,教學語言風格創(chuàng)新等。要有所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教師要上得輕松,教師必須備好課,備好課是上課的關鍵。以我個人的體驗,我認為備好課主要備以下內容:備教材,掌握教材編排體系,編者意圖,根據(jù)單元目標及課時目標來設計教法。備教學法,為了達到目標,采用什么方法來教學,學生如何學。備學生,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情況,設計問題要難易適度,課堂教學中學生會提出些什么要求和問題教師都要有所準備。備自己,想想自己對教材、學生的掌握情況,還要做些什么準備工作,還有沒有自己都不能解決的問題等。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動腦筋,多觀察,多問幾個為什么。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給學生,讓學生在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交流意見,發(fā)表不同的看法。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課堂效率會不斷提高,。如果我們每一節(jié)課都做到了這幾點,我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生動,教師上課一定輕松自如。
四、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還特別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新的學習方式,它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上課時我充分體現(xiàn)了這種學習方式。如上課時的小組內質疑解疑,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讓集體來解決;小組合作,讓學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從而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中心。這樣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解決問題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樂趣。
五、精心做好教學反思.上完課,這節(jié)課并沒有結束,課后教師還需要靜下心來反思
教學反思在新課程實施中被認為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和核心要素,應當是針對備課時的初衷與課堂的實施作一番回顧和比較,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是否得當,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課堂生成處理是否妥當,問題設計是否有意義,情景創(chuàng)設是否到位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再思考,再認識,并及時把感想,心得和調整策略等內容進行認真整理。在反思中應不斷反躬自問,根據(jù)學情不斷調整,豐富,優(yōu)化方案設計,在”反思—實踐—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實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成長。這樣既可以積累教學經驗,避免以后的教學實踐少走彎路,使有效教學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同時又可以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是新課程對教師備課的要求,如何將“教材教活”、“活用教材”、“用教材教”,都需要教師靜下心來,研讀教材。正所謂:無窮的偉大,也是從“一”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