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處理靈活,巧妙整合資源
新課程實施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學的唯一依據。仵老師這節(jié)課對教材進行了選擇、組合、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體現的是教材知識,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仵老師的這節(jié)數學課沒有拘泥于課本的例題教學,選取了讓學生猜自己的年齡來進行新課的學習,“同學們,大家一起來猜猜老師的年齡?”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拉近了師生距離,使學生樂于參與其中.這樣的課堂,學生能不樂于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嗎?
二、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這節(jié)數學課的教學內容編排,時刻洋溢著著生活的氣息。從導課選取的圖片CCTV、停車場P等字母,學生根據黎明的年齡計算老師的年齡、到習題的猜謎語,剪紙條、學生常用的字典、學生耳熟能詳的青蛙兒歌等等,這些都是學生熟知的事物。在習題的處理中,學生明白了如何數學如何服務生活,同時也感受到了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既然數學的應用這樣廣泛,還需要給學生講解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嗎?
三、教學方式獨特,學生興趣盎然
仵老師設計的這節(jié)課,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的淋漓盡致。如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她的教學設計是以問題串來引導學生思考,以猜老師的年齡為主線,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猜老師的年齡要有根據,又有怎么樣的根據,接著老師又給出她比李明大22歲,當李明1歲時讓學生表示老師的年齡,以及李明2歲,3歲等時表示老師的年齡,最后讓學生自己思考:這些量哪些變了?哪些沒變?所提的問題具體明確,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到答案,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很容易就突破了。重難點突破之后,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用哪個字母表示,而是和學生商量,你想用那個字母來表示?真正做到了尊重個性的發(fā)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成了學生表演的舞臺,老師只是導演。這樣的課堂,學生能不積極參與嗎?長此以往,何愁學生對學數學沒有興趣?
四、重視學法指導,學生思維活躍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必趵蠋熗ㄟ^猜年齡、學生觀察、學生歸納總結等活動,讓學生明白了字母產生的背景,因為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個數字。其次,每個問題提出之后,老師能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課堂中學生能緊跟老師設計的問題,思維得到了很有效的訓練。所提問題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一般到特殊,循序漸進。這樣的課堂,學生的思維能不活躍嗎?
五、課件構思精巧,學生一目了然
仵老師制作的課件沒有花哨的裝飾,給人清新的感覺。課件的使用恰到好處,比如練習題的設計全部以課件展示,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讓學生可以清晰的看到有些重點題型的解答過程。比如X×3與3×X的規(guī)范書寫形式,老師用課件很規(guī)范的給學生展示了這個過程。如此堅持,難道還需要老師一遍遍強調書寫過程嗎?
六、練習題形式多樣,學生能力得到提升
課堂練習的設計中,老師通過猜謎語一題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回答問題。通過做一做、剪紙條、學生感興趣的月球上,人能舉起物體的質量、學生常用的字典、猜歌詞一只青蛙幾只眼?一只青蛙幾條腿?最后通過變式訓練,改成學生自己進行訓練。這些形式多樣的訓練不僅讓學生思維活躍,同時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這樣有層次性的習題設計,還需要擔心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嗎?
總之,仵老師這節(jié)課生動、流暢、層次感強,學生樂于參與教學之中。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效果良好,學生思維活躍。只是在開始的導課環(huán)節(jié)之中,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意外,我們學校的孩子竟然不認識肯德基圖片。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足以看出農村學生消費水平遠遠不及城里的學生。今后的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注重拓寬學生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