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由于它在改善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等方面產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和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相互討論,能激活思維從而使學生個體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達到自我創(chuàng)造、發(fā)展、完善,促進同伴創(chuàng)造、發(fā)展、完善,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靶〗M合作學習”以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為重點,讓學生在“自學試探”、“合作互動”的情境中探索目標、創(chuàng)新學習,從而獲得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特別要注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的幾點做法,略談幾點個人的認識。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既是實際操作問題,也是理論問題,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探討、去研究。下面我結合實踐,談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幾條比較重要的策略。
科學的組建合作小組。教師應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yōu)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學生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激勵者、檢查者、記錄者、報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組角色應該互相輪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以小組集體的學習效果,作為評價的依據。注重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yōu)樾〗M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這樣會讓大多數孩子都受到老師或同伴的鼓勵,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并由此一步步邁向成功。像這樣以小組集體成績?yōu)樵u價依據來評價學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更有利于我們走出競爭教育的怪圈,實現教學評價的科學化。
小組合作學習應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是一種重要的、有效的學習方式,但并不是萬能的,它還應與其它學習方式有機結合,特別是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才能發(fā)揮出更好的合作效應。因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自主探索這個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二、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是基礎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要重視讓不善言談的學生打開話匣子。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給那些平時不善言談的學生留有獨立思考、大膽發(fā)言的時間與空間。
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使學生意識到傾聽別人發(fā)言,既是一種文明禮貌的行為,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從別人的發(fā)言中會得到很多啟發(fā),獲得更多的知識、方法。養(yǎng)成一人發(fā)言,組內其他成員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去,引導學生學會傾聽。
培養(yǎng)學生合作實踐的習慣。小組合作學習中操作活動、既能體現集體的智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是與人交流的良好機會。
三、適當地表揚和批評是催化劑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同樣,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同教師的引導與參與是分不開的。一方面,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合作學習材料既要“新、活、趣”使學生感到新奇,有探究的價值。另一方面,此時的教師必須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
要運用教育評價鼓勵合作。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討論結束時,不僅注重學習結果的匯報,更要注意對合作過程的評價。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強化“小組”的集體榮譽,即對小組之間進行評價。如開展比“哪個小組得紅旗多”,評“最團結小組”,“紅星小組”等活動。由此使小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勵的場面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如教學“認識鐘表”時,我給每組提供一張圓紙片,兩根大紙條,剪刀、圖釘等,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個鐘面模型,并要求:“小組合作做鐘面時要保持安靜、團結友愛、分工合作聽音樂開始,音樂停就結束停止,最后比一比哪組做的最快最好?!痹诿抗?jié)探究活動結束時,針對紀律、組織探究活動等情況,教師表揚最好的小組,同時也可對一些小組存在的問題給予批評,從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們不再出現或少出現這類問題,可使數學探究活動日趨好轉。如有些組的學生組織得較好,很快就可以把探究的問題研究完了;而有些組則由于組內分工不合理,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都沒有完成探究問題,教師指出來后,可以促進各小組在下一次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引起注意,從而使得這類表揚和批評成為促進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催化劑。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能力,需要教師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訓練;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法,需要在教師科學指導、適時點撥下逐漸形成;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興趣,需要在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的引導下得以發(fā)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個教師要認真探索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個學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堂課都要實現的。讓我們努力探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真正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