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和信息時代通信網絡的快速發(fā)展,以及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的現(xiàn)狀,掌握信息技術已經成為21世紀人人必備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中學生作為年輕一代,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信息技術也自然而然成為必學科目。本文就當前中學生信息培養(yǎng)課程,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當下的網絡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簡要談幾點筆者對于培養(yǎng)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思考。
關鍵詞:信息素養(yǎng);互聯(lián)網時代;中學生;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性
1.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眾所周知,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甚至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無處不在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當今時代最為顯著的特點。信息時代需要每個人都能對其有所了解,否則很容易被時代淘汰。同時,信息時代對中學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甚至是更高的要求,而提高中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就是其中的要求之一。
2.學生自身學習的需求。每個人自身的發(fā)展都無法與他所處的時代相割裂,在信息時代的布景下,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每天有數(shù)以億計的信息被生產,知識的更新也是以分秒計算,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中學生們還只是以書本學習為唯一的學習渠道,那么,他們獲得知識也是不夠全面豐富的,最后難免被時代淘汰。當然,信息時代充斥著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所以,如果只是教會中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顯然不夠,還必須教會中學生如何分辨、篩選、分析處理各種不同的信息,這是基本技能,也是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即所謂的信息素養(yǎng)。當學生們信息素養(yǎng)得到提高之后,他們可以更為便捷有效地處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總而言之,學習的過程,本身也是獲取、處理、利用信息的過程,信息素養(yǎng)可以貫穿學生整個的學習過程。
3.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何為全面發(fā)展?一般而言,就是讓學生在德、智、體、美等幾個方面的素質都能得到很好的拓展。初看信息素養(yǎng),似乎與德、智、體、美都無關系,但其實信息素養(yǎng)也蘊含在這幾大方面的素養(yǎng)之中。作為21世紀所需要的人才,既然要獲得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那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就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少了這一內容,也難以成為新時代所需求的全面發(fā)展型人才。
二、培養(yǎng)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要求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課程,建立健全的多元評價機制,科學地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讓學生們更放松的學習;不斷探究實踐,可以鍛煉學生思辨和求知的欲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每一堂課程內容都要精心排布,力求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用實踐的方式去學習。那么,如何做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最好的動力,所以要在課堂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適當?shù)貏?chuàng)設一些合理的情景,引入一些有趣的內容,引導學生充分投入到學習當中。例如,在講授計算機基本的硬件構成時,如果只是簡單地照書本講,那學生就比較難進入狀態(tài)。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們去實踐操作,在實踐中去領悟和感受,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還能加強學生的記憶。又如,教師可以直接打開主機,讓學生們親眼去看主機的構造,然后結合實物為學生講解。這樣的方式既可以滿足學生對計算機的好奇心,又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因對計算機的無知而產生的畏懼和距離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能力,還能讓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一舉多得。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收集和分類能力。提高中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是新課標在信息技術課中提出的基本理論。新版教材與舊版教材相比,在實踐和理解兩方面的內容相對減少。盡管新版教材內容以理論框架為主,知識覆蓋面更為廣泛,但信息技術課畢竟是一門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所以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實踐內容必不可少。其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正是心智技能與動作技能達到了統(tǒng)一。光學理論而不實踐,容易紙上談兵,所以信息課程必須讓學生上機學習,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同時使這些知識真正轉化為解決生活問題的技能和能力。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占比,也需要進行科學設計,一般而言,理論課程占總課程的1/3,而實踐課程占總課程2/3,這樣的比例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在實踐中能更好地理解理論。例如,在網頁制作課程中,一共安排了6個課時,其中2個課時可以用來講解理論知識,其余4個課時全部用于實踐課程,讓學生們自己著手制作網站,包括網站主題和網站結構的確立,網頁頁面布局的設計、素材的選擇、網頁制作,最終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最終的作品。同時,還可以適當?shù)卦趯W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開展交流課程,從而提高學生對信息文化的理解,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3.學以致用,鼓勵學生在多個不同領域運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如常見的互動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法、以評代考法等。所謂任務驅動法,就是課堂上教師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學生自己根據任務要求,去探索、發(fā)現(xiàn)解決任務的方式方法,這是信息技術課上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先提出一個主題,使學生在某一確定的主題框架之下進行研究,然后圍繞這個主題,教師再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利用PPT做幻燈片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們一個新年晚會的主題,要求學生們?yōu)樾履晖頃牧鞒贪才抛鲆粋€PPT。主題布置下來之后,學生們就可以分為4人一組,然后各自分工,尋找素材。事實也證明,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改善自己,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正是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進行。信息技術課是一門課程,更是學生們的學習工具,利用好這項工具,對學生們今后的發(fā)展都大有裨益。
總而言之,培養(yǎng)中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學校和教師都任重道遠。同時,在信息素養(yǎng)方面,學生之間也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異,所以,在培養(yǎng)中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過程中,各個地區(qū)和學校必須根據當?shù)貙W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培養(yǎng)策略,在整個中學的學習階段,都能為學生們營造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最終,通過學生、學校、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多方配合,循序漸進地為培養(yǎng)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學生未來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培養(yǎng)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也應該在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宗旨下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