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抗雙鏈DNA抗體(dsDNA抗體)檢測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診斷中的意義。方法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聯(lián)合間接免疫熒光發(fā)檢測抗雙鏈DNA抗體(dsDNA抗體)。結(jié)果 SLE組、其他風濕病組和健康對照組抗雙鏈DNA抗體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抗雙鏈DNA抗體(dsDNA抗體)ELISA方法檢測靈敏度為88.5%,特異性為96.6%;抗雙鏈DNA抗體(dsDNA抗體)ELISA方法檢測靈敏度為89.6%,特異性為97.7%。結(jié)論 兩種實驗方法檢測抗雙鏈DNA抗體,有利于診斷和治療SLE。
關(guān)鍵詞:SLE dsDNA抗體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發(fā)病與家族遺傳、紫外線照射、體內(nèi)雌激素水平、某些藥物、食物及感染有關(guān)[2~10]。我們分析96例SLE患者抗雙鏈DNA抗體(dsDNA抗體)檢測結(jié)果,以探討抗雙鏈DNA抗體(dsDNA抗體)在SLE診斷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3月風濕免疫科門診及病房SLE患者96例(SLE組),SLE診斷標準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SLE分類標準(2009年),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5±8)歲,其中男25例,女71例;其他風濕疾病對照組40例,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45±8)歲,其中男15例,女25例;健康對照組為100名健康體檢者,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50±10)歲,其中男25例,女75例。
1.2方法和試劑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定量檢測抗雙鏈DNA抗體(dsDNA抗體),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抗雙鏈DNA抗體(dsDNA抗體)。試劑盒由歐蒙公司提供。測定嚴格按試劑說明書操作。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定量檢測抗雙鏈DNA抗體步驟:取5μl血清用1.0ml樣本緩沖液稀釋并混勻,1:201倍稀釋。按加樣方案向相應微孔分別加100μl標準品、陽性對照、陰性對照或稀釋后的樣本,加樣時間不要超過15min。室溫溫育30min(+18℃到+25℃)。倒掉微孔板內(nèi)液體,用稀釋后的清洗緩沖液洗三次,300ul/次.滴加100ul酶結(jié)合物至每一微孔,室溫溫育30min(+18℃到+25℃)。倒掉微孔板內(nèi)液體,如上述步驟清洗。滴加100ul色原/底物液至每一微孔,室溫避光溫育30min(+18℃到+25℃)。倒掉微孔板內(nèi)液體,如上述步驟清洗。滴加100ul終止也至每一微孔。450nm比色,參考波長620nm。
采用歐蒙試劑,間接免疫熒光法(IIF)檢測dsDNA。加1:10稀釋的待檢血清、陰性和陽性血清對照各25ul到反應區(qū)。置于室溫30min后,放置PBS洗液缸浸泡5min。在每個反應區(qū)加FITC標記羊抗人IgG20ul,室溫反應30min后,放置PBS洗液缸浸泡5min,用吸水紙吸干水分,再封片,熒光顯微鏡下讀片。
1.3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四方格計算分析抗雙鏈DNA抗體(dsDNA抗體):計算數(shù)據(jù)比較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兩種方法測定抗雙鏈DNA抗體(dsDNA抗體)在SLE、其他風濕病組和健康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闺p鏈DNA抗體(dsDNA抗體)ELISA方法檢測靈敏度為88.5%,特異性為96.6%;抗雙鏈DNA抗體(dsDNA抗體)ELISA方法檢測靈敏度為89.6%,特異性為97.7%。見表1。
3討論
SLE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約為70/10萬。SLE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組織病理學和影像學檢查??闺p鏈DNA抗體(dsDNA抗體)是SLE的診斷標志(ACR標準),它們的陽性率取決于疾病的活動度和器官表象,同時,dsDNA也是判斷預后的標志,dsDNA滴度通常與疾病活動度相關(guān)[1]。本文對SLE組(96例)、其他風濕病組(40例)和健康組(100例)進行了抗雙鏈DNA抗體檢測??闺p鏈DNA抗體(dsDNA抗體):ELISA方法檢測靈敏度為88.5%,特異性為96.6%;抗雙鏈DNA抗體(dsDNA抗體)ELISA方法檢測靈敏度為89.6%,特異性為97.7%。因此,兩種實驗方法對dsDNA抗體檢測,大大提高了dsDNA的檢出率,有利于盡早診斷和治療SLE,觀察疾病活動度,減少SLE給患者帶來的痛苦。
參考文獻:
[1]李永哲自身抗體檢測技術(shù)臨床推廣應用和質(zhì)量保證工作中應重視的問題.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29:769-773
[2]冀春梅,王振明,馬居鳳.抗核抗體譜檢測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意義[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15(5):583-584.
[3]劉鴻林,杜志勛.抗核抗體和抗雙鏈DNA檢測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1):1633.
[4]劉淑梅.抗核抗體的檢測間接免疫熒光法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的比較[J].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07,18(4):43-44.
[5]蘭小鵬,黃俏佳,葉小芬,等.快速斑點免疫金滲濾法檢測抗雙鏈DNA抗體[J].中華醫(yī)學檢驗雜志,1996,19(2):92-94.
[6]張銘明,張銳,徐建華,等.三種方法檢測抗雙鏈DNA抗體的比較及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7,28(5):411-412.
[7]姜兆金,雷明君.扶正化瘀膠囊聯(lián)合阿德福韋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療效觀察[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9,25(3):186-187.[8]龔亞華,陳建杰,薛建華,等.恩替卡韋聯(lián)合扶正化瘀膠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28例[J].中西醫(yī)結(jié)合肝病雜志,2010,20(2):119-120.
[9]張孝盈,李菲.恩替卡韋聯(lián)合扶正化瘀膠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研究[J].山東醫(yī)藥,2010,50(44):79-81.
[10]尹有美,于立新,沈桂堂,等.阿德福韋酯聯(lián)合扶正化淤膠囊治療活動性肝硬化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jié)合肝病雜志,2008,18(3):147-148.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