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acute suppurative thyroid-it is,AST)臨床少見,有些癥狀不典型,常與頸前其他感染性疾病或腫塊混淆,易被忽略。本病好發(fā)于秋、冬兩季[1],多見于兒童[2],其發(fā)病率尚無明確報道。1940年Young曾報道4例,Hendrick報道6例,國內報道亦不多。由于甲狀腺血運極為豐富、淋巴回流良好、有完整的包膜、且甲狀腺組織內碘濃度高,故其抗感染能力強,因而受感染形成急性甲狀腺炎的機率不高。更因為抗生素的應用,使感染灶尚未明確定位前便已治愈,大大地降低了急性甲狀腺炎的臨床發(fā)病率[2]。
關鍵詞: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甲狀腺腫塊
1 臨床表現
一般均具有化膿性感染的共同特征。急性期多有不同程度的畏寒、發(fā)熱、白細胞增高等全身中毒癥狀。局部早期自覺頸前疼痛,吞咽加重,感覺原有頸前腫塊增大、脹痛,有的可伴有耳后、頸側、下頜或頭、枕部放散痛等[5]。甲狀腺局部觸痛顯著,頸部活動受限;形成膿腫時,局部可有輕微波動感。一般有心跳、呼吸加快,均有大小不等的甲狀腺腫塊,多為一側[3]。
2 發(fā)病原因
2.1致病微生物 細菌感染是多數學者的認識。已見于報道的致病菌有陰溝桿菌[3]、鏈球菌[5-10]、金黃色葡萄球菌[6-9]、厭氧菌[6]、肺炎球菌[6,7]、流感嗜血桿菌[8]、克雷達伯肺炎桿菌[8]、副傷害桿菌[8]、大腸桿菌、沙門菌屬、擬桿菌屬、傷寒桿菌、放線菌病、曲菌病、棘球蚴病[12]等,其中葡萄球菌、鏈球菌和肺炎球菌等化膿性細菌較為常見。也有研究顯示部分患者病變部位無細菌生長[2,8,9]。
2.2感染途徑 甲狀腺存在某些病變的基礎上繼發(fā)感染,如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囊腫、甲狀腺腺瘤囊性變等病變,因局部循環(huán)血供不良、含碘濃度降低、較易并發(fā)感染;醫(yī)源性感染,主要見于甲狀腺穿刺或注射藥物時消毒不嚴格,個別見于甲狀腺手術后線結反應誘發(fā)感染;先天性梨狀窩瘺,屬于鰓源性瘺繼發(fā)感染,是兒童AST的主要原因;感染源可由血行或甲狀腺附近的炎癥直接蔓延所致。有的繼發(fā)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和頸部軟組織炎癥等[4]。
3 診斷檢查
3.1一般檢查 白細胞總數增加,中性比例增高,分葉核左移,血沉加快[3],C反應蛋白增高等;細菌學檢查。
3.2甲狀腺檢查 甲狀腺掃描90%以上的細菌感染患者和78%的分枝桿菌感染的患者,可發(fā)現涼結節(jié)或冷結節(jié);B超可發(fā)現甲狀腺單葉腫脹或膿腫形成,在B超引導下穿刺針吸,安全、可靠,準確率高[4];X線檢查可了解氣管偏移或受壓情況,有時可發(fā)現甲狀腺及甲狀腺周圍組織中由產氣細菌產生的游離氣體;CT或MRI檢查可發(fā)現縱隔膿腫。一般不影響甲狀腺功能,T3、T4、FT3、FT4、TSH值等甲狀腺功能檢測多在正常范圍[4,6],但真菌感染可有甲狀腺功能減低表現,AST伴有甲狀腺功能改變時,應警惕是否為真菌感染[4],也有部分患者T3、T4、TSH增高[7,12]。
4 治療
4.1抗感染治療 早期抗感染治療,包括局部理療和全身使用足量、廣譜抗生素和抗厭氧菌藥物,并以靜脈途徑給藥為宜[4,7,13]。
4.2排膿 膿腫形成后除加強抗炎治療外,應及時切開排膿[4,6,13]。
4.3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封閉治療:抽取地塞米松 2ml、利多卡因 1ml。對準甲狀腺腺體進針、注藥2ml,抽針將剩余藥液注入巨谷穴,速度均以中等為宜,總有效率 96%[12]。
4.4其他 閆建民等依據其局部腫脹、木硬、潮紅、灼熱、疼痛,定名為癭癰。認為其病機為風溫、風火客于肺胃或肝胃郁熱,積熱上壅,挾痰蘊結,以致氣血痰熱凝滯于肺胃之外系喉結部。治法當祛風清熱、化痰散結、消腫止痛。方中用雙花、公英、地丁、梔子清熱解毒;牛蒡子、荊芥、連翹清熱消腫散結;半夏、牡蠣、僵蠶化痰散結;薄荷、升麻、柴胡、夏枯草疏肝解郁;玄參、丹皮、石斛益氣養(yǎng)陰。發(fā)病初期應用,可使甲狀腺避免化膿,減輕患者痛苦及不良后果。并針對單純性甲狀腺腫15例應用此方辨證施治:五心煩躁,加鱉甲20g;口苦、苔黃,加梔子、丹皮、赤芍各12g。均取得滿意療效。
5 總結
甲狀腺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多見于女性,但其分類繁多,各類型間、與其他甲狀腺疾病間,甚至在具有明顯更年期綜合征癥狀的患者之間,有較多相似的臨床表現,若不進行較為認真細致的鑒別診斷往往容易引起誤診。到目前為止仍有許多類型的甲狀腺炎尚未明確其發(fā)病機理,無系統(tǒng)有效的治療方案和藥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發(fā)展,希望人們能對甲狀腺炎有更進一步地認識,使其分類明晰、診斷明確、治療規(guī)范,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允山,文宇,房獻平.急性甲狀腺炎的診斷與治療探討[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0,20(2):81-82.
[2]盛薇,王光輝,劉浩.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診斷與治療探討[J].中國綜合臨床,2007,23(2):149-150.
[3]張寶泉,陳國英.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0,14(1):36-37.
[4]王炳煌.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J].醫(yī)師進修雜志,2005,28(3):1-2.
[5]于龍華,杜莉,陳洪茂,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1例[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0,26(2):326.
[6]王孟春,魏秀宏,薛洪千,等.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5例診治體會[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3,5(12):389-390.
[7]劉宜柔,張宜東.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21例臨床分析[J].醫(yī)藥世界,2006,11:103.
[8、彭偉煒,譚介恒,黃仲杰.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23例手術治療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19):4744-4755.
[9]姚正元.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4例報告[J].江蘇醫(yī)藥,1994,20(9):502.
[10]張金蘋,邢林,邢小燕.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J].中國臨床醫(yī)生雜志,2008,36(4):76-77.
[11]李蔭山.急性甲狀腺炎的診治[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0,20(2):69-70.
[12]楊振國.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封閉治療急性甲狀腺炎50例[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8,6(2):211-212.
[13]王瑞海.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12例報告[J].山東醫(yī)藥,2010,50(14):94.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