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索用中藥灌腸方法治療慢性盆腔炎在護理中采取的方法。方法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治療的258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以心理護理、中藥灌腸兩種護理方式。經(jīng)過3個療程的治療,所有129例患者,有61例痊愈,60例顯效,4例有效,4例無效,有效率高達93.8%。結果 對大多數(shù)患者有顯著效果,該方法得到的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使用中藥灌腸法治療慢性盆腔炎,有較好的療效,臨床推廣意義較大。
關鍵詞: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護理措施
盆腔炎,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指盆腔生殖器官(輸卵管、子宮體部、卵巢)及盆腔和腹膜與周圍子宮的結締組織發(fā)生的反復發(fā)作炎癥。在中醫(yī)上稱為\"婦人腹痛\" 、\"瘦\",\"帶下病\"。近幾年來性傳播疾病越來越多,并仍有增多的趨勢。此病久治不愈,具有反復發(fā)作且發(fā)作時病情較急的特點,給廣大女性帶來巨大困擾。而其中慢性盆腔炎多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夠及時和徹底,也可能是患者自身體質較差致使病程遷延而導致的,但在無急性盆腔炎病史的情況下也可能出現(xiàn),如沙眼衣原體感染所致輸卵管炎[1]。本文提出采用中藥灌腸的方法來治療慢性盆腔炎,已經(jīng)取得較好效果,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筆者調查所在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治療的258例典型患者,年齡在22~58 歲,平均年齡為39.5歲,病程1~8年,已婚111例,未婚18例。隨機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這些患者均有小腹痛、腰酸痛、白帶增多等與該疾病相關的臨床表現(xiàn)癥狀,而且在勞累時和月經(jīng)期間癥狀加重,通過詢問病史、超聲檢查和婦科檢查均符合慢性盆腔炎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比較無顯著差異性,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1.2.1癥狀 下腹墜脹,腰部疼痛, 腰弧部位酸痛, 通常在勞累和性交之后、排便前及月經(jīng)前后病情加重, 并伴有低熱, 月經(jīng)和白帶增多等癥狀。
1.2.2婦科檢查 子宮常會呈后位, 粘連固定或其活動會受到限制, 輸卵管炎時,在子宮的一側或是兩側可觸及條索狀物, 并伴有輕度壓痛, 盆腔的結締組織在發(fā)炎時, 子宮的一側或兩側會出現(xiàn)片狀增厚、壓迫會有疼痛感,或是在盆腔的一側或兩側能摸到包塊。
1.2.3盆腔的B 超檢查包括 附件增厚、炎性包塊、盆腔積液等。
1.2.4療效評定原則 痊愈標準:婦科檢查、超聲檢查正常、6個月內無癥狀不復發(fā);顯效標準:無癥狀,婦科及超聲檢查明顯改善;有效標準:前二者均有改善,月經(jīng)時仍有不適;無效:均未改善。
1.3灌腸方組成及器具準備 我們選用紅藤30g、白花蛇舌草30g、晚蠶砂30g、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敗醬草30g、銀花30g。有炎性包塊或者附件增厚者,加人獲術、三棱、桃仁各1包;對腹痛嚴重的患者,加人制香附、木香、延胡索各10g。將上述中藥在清水中浸泡1 h, 再用文火煎至100~200ml, 濾渣, 高溫消毒備用。同時,準備好一次性用具及消毒灌腸器具、、消毒石蠟油灌腸導管等,使用16-18號導尿管,為防相互間交叉感染,務必1 人1 管。
1.4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對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方法的基礎之上,還從多個角度進行特殊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4.1心理護理 育齡期婦女是慢性盆腔炎的高發(fā)人群,同時她們又大多擔負家庭和社會多重角色,會受到事業(yè)、婚姻、經(jīng)濟、照顧老人并教育子女等多方面所帶來的壓力,而該病因為病程長,久治不愈,患者很容易出現(xiàn)急躁、焦慮,擔心疾病難愈等心態(tài)。這些負面情緒反過來又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病情加重,這就需要護理人員鼓勵患者,細致耐心地介紹本病的有關知識,請已愈者現(xiàn)身說教不失為好的方法,患者知道治療的進程,可以經(jīng)常進行提肛動作,注意個人衛(wèi)生,適度鍛煉,月經(jīng)期間不過性生活,加強營養(yǎng),增強身體抵抗力。治療期間不得食用生冷硬辣油之類的刺激性食物,防止腸蠕動增強,阻礙中藥的停留。
1.4.2灌腸護理 灌腸前向患者解釋操作方法及配合方法,注意月經(jīng)期暫停進行?;颊咴谥委熐靶枧疟M大小便,患者應采取左側臥位,適度抬高臀部約10cm,臀下需墊小枕頭。灌腸液的溫度在38℃~40℃較好,取藥液100~200ml,選擇16-18號導尿管,用石蠟油潤滑管前端,將導尿管輕輕插入肛門10~20cm,灌腸液的滴數(shù)一般為40~60滴/min,于10~20min主完藥液。灌腸后囑患者臥床休息,保持臀部抬高,可使中藥在盡量保留在體內,一般藥物能在腸內停留6h以上。
1.5統(tǒng)計學方法 用 SPSS 19.0 軟件統(tǒng)計分析,采用t檢驗、χ2檢驗等方法,根據(jù)統(tǒng)計學理論,當P<0.05時,可以認為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jīng)過3個療程的治療,實驗組大多數(shù)患者癥狀有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達到93.8%,其中痊愈61例、顯效40例,有效20例,無效8例。與對照組的60.4%的有效率比,并結合差異性統(tǒng)計的原理,可以認為該治療效果差異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 結論
慢性盆腔炎病不易治愈,常可導致輸卵管炎癥甚至不孕的嚴重后果。該病病程纏綿,病原體難以被檢查出來,此時,如果使用抗生素治療,則副作用較大且療效有限[2]。中藥治療主要通過灌腸方式,有其獨特優(yōu)勢,由于根據(jù)患者證候辨證論治,其療效相對較好。中藥灌腸主要是通過腸道吸收,溫熱的藥液可起到擴張血管、加快血流的效果,并使盆腔內的血液循環(huán)得到改善,促進炎癥的吸收,增加了藥液進入盆腔組織的有效度[3]。
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做好盆腔炎的預防工作也很重要。月經(jīng)期要禁止性生活,勤換衛(wèi)生巾,禁止游泳。杜絕各種感染,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一旦患上,需要遵醫(yī)囑配合治療,取半臥位或臥床休息,節(jié)制房事,做到勞逸結合,以避免癥狀加重。
參考文獻:
[1]陳娟.中藥灌腸治療59例慢性盆腔炎護理[J].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2, 10(3):102-103.
[2]Wiesenfeld H C, Hillier S L, Meyn L A, et al.Subclinical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infertility[J].Obstetrics Gynecology, 2012, 120(1):37-43.
[3]Gradison M.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12, 85(85):791.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