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標準化急救護理,對急診危重癥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7月,80例為觀察組。采用標準化,急救護理實施。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搶救程序。對患者進行護理。最后,比較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并且搶救時間及患者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 兩組患者張,搶救成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但是,搶救時間、滿意度,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 運用標準化急救護理,對急診危重患者救治,使搶救效率提高。與此同時,患者和家屬滿意度,明顯改善,值得大范圍推廣。
關鍵詞:標準化急救護理;危重癥患者;搶救;急診
急診科,是醫(yī)院救治危重患者場所。以急診患者居多,具急、危特點。若不能及時應對,進行積極、有效護理患者病情最佳治療時間,將會延誤,出現(xiàn)致畸、致殘后果,嚴重情況下,甚至喪失生命。醫(yī)學科技的進步,在多??崎T診基礎上,急診科醫(yī)學,強化院前急救,和院內重癥監(jiān)護。這就對對護士的整體素質,及急診護理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急診科,自 2010 年 1 月~ 2013 年 12 月,引入標準化急救護理,對急診危重患者開展救治,取得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1月~7月,我院急診室中,危重癥患者160例.進行隨機分組,這其中,對照組80例,觀察組80例。對照組中,女45例,男35例;平均(58.72±8.03)歲;重型顱腦外傷患者24例。消化道大出血,及腦血管意外者,數(shù)量25例。其中,觀察組中,男36例,女44例;年齡32~78歲,平均(58.97±8.24)歲。這其中,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了26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15例,腦血管意外者11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其他患者10例。除此之外,意識障礙6例,休克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差異,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病情進行判斷,然后根據(jù)診斷,實施相應的治療。接到急救電話后,立即與院前急救人員,進行聯(lián)系。了解患者的意識狀況,進行初步診斷。并且,通知相關醫(yī)生待命。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分工合作,進一步與院前人員,以及患者家屬溝通。了解患者病因,護理人員進入搶救間,幫助患者擺放體位。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判斷。給予吸氧。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盡可能使用靜脈留置針[1]。在執(zhí)行口頭醫(yī)囑時,一定要口頭重復兩遍。目的是,進行確認。所用藥物的安瓶,進行保留。在搶救結束之后,再次與醫(yī)生核對。對于血氧飽和度降低患者,首先,要檢查吸氧管,是否存在堵塞。然后,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對氧流量調節(jié)。務必在搶救后6h內,完善搶救記錄。記錄內容應真實、準確。對于尚有意識存在患者,恐懼、焦慮情緒,即時克服。給予心理安慰,幫助堅定治療信心。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備齊搶救藥品。并且,平穩(wěn)、迅速護送患者,進行各種檢查,轉送至相關科室。
1.3療效評定 顯效:生命體征明,顯得到緩解。生活及工作無影響。無效,臨床癥狀出現(xiàn),生命體征未得到緩解。有效,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有所緩解。對患者生活,有一定的影響。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所有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分析,檢驗結果均以均數(shù) ±標準差表示,數(shù)據(jù)間比較采用t進行檢驗,對于不同時間點的ISQ值運用方差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均用百分比表示,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治療情況方面,觀察組,各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均少于對照組。死亡率,少于對照組。比較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滿意度方面,隨機抽取25例,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觀察組家屬,在服務態(tài)度滿意度方面,高于對照組,在溝通、急送方面的評分也較高,這個比較結果,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急診醫(yī)學與其他門診不同,有著特殊性。主要是涉及多學科,參與救助。急診護理方面,涉及到內、外、婦等,需要多個學科配合。要求急診醫(yī)護人員,掌握各種知識,相比其他???,要求更全面。由于人員流動性大,急診護患關系,建立時間短內,患者起病急,情緒不穩(wěn)定等,引發(fā)矛盾和糾紛。在突發(fā)事件處理上,要有條不紊,確保搶救工作急而有序。贏得寶貴生命時間。急救工作避由于分工不合理,權責不明確,會造成的忙亂、低效[2]。這些問題在全程護理中,需要改進。推行標準化急救護理流程,主要是,規(guī)范化、程序化急救分工。參與急救中明確職責。在實際工作中個,化被動為主動,做到瞬間判斷。能夠正確評估,果斷處置。標準化急救護理,以現(xiàn)代護理為指導, 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將臨床急救護理,進行系統(tǒng)化。急診護理,使危重患者,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救治。標準化急救護理,強化以患者為中心護理。護理人員要學會體恤患者,同情患者困難。同時,尊重患者想法,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地給患者優(yōu)質服務[3]。通過研究,實施標準化急救護理,可以使搶救效率,大大提高?;颊吆图覍贊M意度,對醫(yī)護人員態(tài)度,也大為改善。這樣的情況,更有利于急救工作開展。標準化急救護理,值得在以后的工作中推廣。
參考文獻:
[1]何芳.急診室危重創(chuàng)傷患者死亡原因研究與急救護理方法[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35):97.
[2]喬小平,張穎慧.重癥手足口病機械通氣患兒并發(fā)應激性胃潰瘍的急救與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14):12-13.
[3]陳軍.急診危重患者護理風險識別與管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29(12):71.
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