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身處信息時代,信息的傳播離不開互聯(lián)網,大學生群體也更樂于接受新鮮事物,通過微博來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未嘗不是種好方法。本文將針對微博傳播信息的優(yōu)勢和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做出相應探討,希望能為高校探索出適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關鍵詞】信息時代 " "微博 " "政治教育 " "應用
新時代的信息呈爆炸式的增長,當代大學生想要更快捷地了解更多的信息,微博就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微博在信息傳遞上快捷、豐富、靈活的特點讓當代大學生能夠快速獲得想要的信息,因而備受大學生的歡迎。利用學生對于微博的喜愛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探索新教育方式可行的辦法之一。
1 微博的特點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簡稱,是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室社交網絡平臺。微博以其開放性、交互性、實時性而備受人們的歡迎。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微博的優(yōu)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1.1內容的微型化和簡明性。用戶可以在自己的交際圈中發(fā)布140字以內的信息,內容字數(shù)的限制讓人們言簡意賅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有助于閱讀者快速了解發(fā)布者的意圖。而其微型化也讓使用者無須對語言精雕細琢,對文字的要求不高,這種口語化的表達方式更符合青年人群的喜好。
1.2操作方式的多樣化和便捷性。科技的進步讓智能手機普及,無論身處何地,有手機就能發(fā)布信息,獲得信息,高科技的普及為微博的發(fā)展帶來了極大地便利。
1.3信息的多樣化。微博允許用戶發(fā)布圖片、文字、視頻等多種信息,豐富了信息的形式,通過簡單的話語和一幅圖片就能夠表達相當多的信息,符合人們對于信息的追求。
1.4傳播范圍廣泛。在微博上發(fā)布的信息可以被所有使用微博的人看到,幫助使用者展示自我,找到有相同愛好的人,建立新的人際關系。展示自我是當代大學生普遍的追求。
2 微博帶來的挑戰(zhàn)
2.1沖擊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高校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通過課堂、海報、專欄、廣播等途徑,這些途徑在以前或許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在獲取信息極其容易的今天效果已經不再顯著。當代互聯(lián)網的普及讓學生信息的來源不僅限于老師的言論,微博傳遞的信息可能與老師教授的背道而馳,導致學生對于教師的言論產生懷疑,產生思想上的動搖。
2.2對教師的素質有較高要求
傳統(tǒng)教育模式是教師集體授課,教師只需要在上課之前準備好教案。而在微博普及的今天,信息的來源已經不再單一,要想對于學生的思想有充分的了解,還需要教師對于網絡能夠熟練地運用,能夠獲取比學生更多的信息,這樣才不會疲于應付學生的新思想而導致思想政治工作難以順利進行。
2.3微博攜帶的信息質量參差不齊
微博碎片化的信息讓使用者習慣了淺閱讀,不愿意看到長篇大論,減弱了使用者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而廣泛傳播的信息中有部分是垃圾信息或者虛假信息,會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造成沖擊、造成思想上的偏差,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
3 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價值
3.1引導輿論走向
高??梢岳梦⒉┻@一新興媒體來搭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臺,引導校園內輿論的走向,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使其免受歪風邪氣的干擾。微博上的言論錯綜復雜,有的傳播的是不健康的價值觀,高校在微博上建立自己的陣地,吸引校內學生關注,能夠及時引導校內輿論的走向,避免校內傳播錯誤的價值觀,這是對學生未來的負責任。
3.2為師生交流構建平臺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夠充分,教師得不到教學反饋,學生對于課程沒有興趣。微博提供的交流平臺能夠讓教師知道自己教學時的不足,從而采用學生感興趣、能接受的方式教學,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率。
4 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4.1官方微博的開通
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通過教師的集中講授來開展,冗長的講授極易讓學生產生厭惡和抵觸的情緒。高校開通官方微博,能夠更便捷地發(fā)布各種信息,不必通過各級部門層層通知。而通過微博發(fā)布的新聞、校級活動、優(yōu)秀人物事跡傳播的范圍比校內廣播或者宣傳欄更廣,影響更大。利用微博可以察覺學生的錯誤思想并及時進行糾正,散播良好風氣,傳播正能量。
4.2通過微博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擴展
微博的出現(xiàn)為師生交流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將微博作為馬克思主義教育的載體,能夠讓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新的模式有利于教學的實施。對在微博中發(fā)布的新聞進行討論,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馬克思主義以及中國實行馬克思主義之后的巨大改變。新型教育方式讓課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熏陶,潛移默化中讓馬克思觀念深入人心,這才達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
4.3發(fā)揮知名校友的帶頭作用
在每一屆學生中都會有在事業(yè)上或者在學業(yè)上成功的校友,將他們頻繁請到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會對他們或多或少產生一些影響,利用微博的優(yōu)勢可以將這些校友集合在同一社區(qū)中,既不用耽誤他們過多的時間,又不用擔心學生不接受。大學生正值青春年少,政治觀念還不明確,價值觀還未明確確立,容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引導。發(fā)掘校內資源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能夠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5 小結
高校應該認識到微博相較于傳統(tǒng)傳播媒體的優(yōu)勢,發(fā)揮微博的優(yōu)勢,將微博傳播與傳統(tǒng)傳播媒體結合起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的存在能夠讓高校更了解學生的需求,更好地服務于學生,也更方便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楊文博,謝小茂.微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載體[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4):413-416.
[2]季海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微博:封殺抑或牽手?[J].學海,2011(5):196-200.
[3]郝敬習,高國華.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研究[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5(6):120-125.
[4]葛超.微博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查與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12(6):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