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方法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常規(guī)檢查的12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合并肺源性心臟?。┖蛯φ战M(非合并肺源性心臟?。?,兩組各64例,對其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如吸煙指數(shù)、(焦慮/抑郁)及加重次數(shù)等,并對兩組患者的指標進行對比觀察。結果 觀察組(合并肺源性心臟?。┖蛯φ战M(非合并肺源性心臟?。┗颊咴?、病程方面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吸煙指數(shù)、焦慮評分、抑郁、加重次數(shù)等評分方面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的指標占據(jù)預計百分比和對照組相比,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長期吸煙、生活不規(guī)律等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戒煙、有規(guī)律的生活有助于減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的發(fā)生率。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肺源性心臟?。晃kU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的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每年都會造成數(shù)百萬人死亡[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給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損害[2]。長期吸煙、生活不規(guī)律等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常規(guī)檢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12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合并肺源性心臟?。┖蛯φ战M(非合并肺源性心臟?。^察組64例,其中男48例,女16例,年齡為52~70歲,平均年齡為(60.30±1.82)歲;對照組同為64例,其中男50例,女14例,年齡為50~75歲,平均年齡為(62.61±2.26)歲。所選患者嚴格按照入選標準,病史、體檢資料較為全面。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除了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病史和體檢資料之外,還要收集患者的住院時間、吸煙年限等資料?;颊咝枰顚?(圣喬治呼吸問卷)、 (焦慮/抑郁)等量表。
1.3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①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標準[3];②應用支氣管擴張劑后 <70%。排除標準:①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②先天疾?。虎厶悄虿?、高血壓、冠心病等;④原發(fā)心肌病、心肌梗死、腫瘤等;⑤拒絕合作者與難以溝通者。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組研究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平均數(shù)(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觀察組(合并肺源性心臟?。┖蛯φ战M(非合并肺源性心臟?。┗颊咴?、病程方面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吸煙指數(shù)、焦慮評分、抑郁、加重次數(shù)等評分方面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實驗室資料比較 觀察組(合并肺源性心臟?。┖蛯φ战M(非合并肺源性心臟病)的指標占據(jù)預計百分比和對照組相比,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死、致殘率較高, 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有研究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氣道、肺血管的慢性炎癥為特征,在肺部有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增加,也有患者出現(xiàn)噬酸性細胞增多現(xiàn)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對人體的影響除了肺內(nèi)部效應外,還有肺外部效應,并且會引發(fā)抑郁、焦慮。
骨質疏松、心血管疾病、代謝綜合癥等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見并發(fā)癥。心血管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并發(fā)癥,是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共存的常見疾病,常見癥狀為高血壓、心力衰竭等。
本研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對于患者的相關生理指標都有不同的顯著影響??刂坡宰枞苑渭膊『喜⒎卧葱孕呐K病的各種危險因素,降低這種疾病的發(fā)生率。因此,在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進行治療過程中,需要對一下因素進行重點控制,如禁止吸煙、增加運動量、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嚴密控制病情反復發(fā)作等,這有助于緩解患者病情,降低肺源性心臟病發(fā)生的概率。
本文為了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選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常規(guī)檢查的12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合并肺源性心臟?。┖蛯φ战M(非合并肺源性心臟?。?,兩組各64例患者,對其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如吸煙指數(shù)、 (焦慮/抑郁)及加重次數(shù)等,并對兩組患者的等指標進行對比觀察,從中看出:觀察組(合并肺源性心臟病)和對照組(非合并肺源性心臟?。┗颊咴?、病程方面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吸煙指數(shù)、焦慮評分、抑郁、加重次數(shù)等評分方面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合并肺源性心臟?。┖蛯φ战M(非合并肺源性心臟?。┑牡戎笜苏紦?jù)預計百分比和對照組相比,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結論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對于患者的相關生理指標都有不同的顯著影響。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的各種危險因素,降低這種疾病的發(fā)生率,在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進行治療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控制,如禁止吸煙、增加運動量、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嚴密控制病情反復發(fā)作等,這有助于緩解患者病情,降低肺源性心臟病發(fā)生的概率。
參考文獻:
[1]李永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12(33):5872-5873.
[2]孫長永,朱蘋,雷雪,等.血清腦鈉肽水平檢測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診治中的價值[J].臨床醫(yī)學,2013,33(11):13-14.
[3]徐薛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危險因素及臨床特征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