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脈沖射頻治療慢性膝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痛的臨床療效。方法 隨機將慢性膝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痛的48例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脈沖射頻組;對照組,TDP組;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3 d、治療后1 w、治療后1個月,記錄患者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結果 治療后的1個月內,脈沖射頻組VAS評分顯著低于TDP組。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明顯的不良反應。結論 脈沖射頻治療慢性膝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痛療效確切,且微創(chuàng)、安全可靠。
關鍵詞:脈沖射頻;慢性膝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痛;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1月~12月用脈沖射頻治療膝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痛48例,男22例25膝,女26例30膝。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60±7.5)歲,病程:平均時間1年;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脈沖射頻治療)24例,對照組(TDP組)24例。全部病例臨床表現:均有膝關節(jié)周圍疼痛和(或)腫脹,膝關節(jié)周圍有壓痛點及側方應力試驗陽性。膝關節(jié)X線片示:膝關節(jié)退行性改變。所有病例均排除韌帶斷裂、關節(jié)結核及腫瘤、感染等疾患。
1.2方法
1.2.1(美國施樂輝2OS)射頻治療儀,患者仰臥,患膝關節(jié)稍屈,腘窩墊一薄枕,標記周圍痛點,股骨內上髁、外上髁及脛骨內側髁。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用適量1%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然后將長10 cm,工作裸露端為0.5 cm的射頻針于膝前方分別自上述穿刺點刺達骨面,使裸露端盡可能貼近骨面,連接射頻儀,先行感覺刺激,50 Hz,刺激閾值>0.7 V;然后運動刺激,2 Hz,1 V無明顯下肢肌肉抽動。測試電阻顯示150~300,參數設定:調節(jié)溫度42℃,電壓45~60 V,分別行脈沖射頻,每痛點治療時間為45 s,共2個周期。
1.2.2 TDP照射治療 操作方法:將立式TDP治療儀(重慶市長樂硅酸鹽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燈頭對準患側膝部,距離約30 cm左右,以患者能夠耐受的溫度為準,定時間為30 min。以上操作方法治療1次/d,7次為1個療程。
2結果
2.1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膝關節(jié)周圍疼痛消失,膝關節(jié)周圍無壓痛,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好轉:膝關節(jié)周圍疼痛明顯減輕,功能活動較前好轉;無效:膝關節(jié)周圍疼痛和功能活動均無好轉。
2.2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VAS評分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治療結果 VAS評分治療后3 d,脈沖射頻組VAS從治療前的(6.85±1.33)降低為(3.1±1.08),治療后1 w,VAS降低為(2.13±0.47);治療后1月,VAS降低為(0.78±0.20)。脈沖射頻組患者的VAS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脈沖射頻組和TDP組治療后3 d、1 w、1個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膝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主要包括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及側副韌帶損傷,其中又以側副韌帶損傷最為常見[1]。膝關節(jié)在受到各種損傷后,導致其軟組織出血、腫脹,隨之出現軟組織粘連、循環(huán)障礙,膝關節(jié)周圍腫痛。長期以來,臨床治療仍是以非甾體藥物治療為主,輔助物理治療,但長期使用非甾體藥物存在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射頻治療技術作為微創(chuàng)治療技術,與傳統(tǒng)治療技術相比具有療效好、創(chuàng)傷性小、恢復快等優(yōu)點,被譽為綠色治療技 術[2]。脈沖射頻的作用機制:①其使感覺神經的興奮性降低,纖維結締組織和肌肉的張力降低,松解粘連組織,快速達到解痙止痛的療效,②其使循環(huán)加快、血管擴張、增強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從而達到消炎、消腫的目的[3]。國外許多研究者將脈沖射頻運用在骨關節(jié)炎性疼痛的治療上:Karaman等[4]對31例慢性膝關節(jié)疼痛的骨關節(jié)炎患者進行了關節(jié)內脈沖射頻治療。術前患者的平均VAS評分為6.1,脈沖射頻治療后1個月及術后6個月VAS評分分別為3.9和4.1,較術前明顯降低,證實脈沖射頻治療骨關節(jié)炎療效確切。也有脈沖射頻治療肩關節(jié)炎性疼痛的報道[5],結果證實脈沖射頻治療肩關節(jié)炎性疼痛安全有效。Ikeuchi等對18例頑固性膝前內側疼痛的患者進行內側韌帶神經及隱神經髕下支射頻治療,隨訪4 w、8 w、12 w,VAS評分較單純神經阻滯患者明顯降低。本研究中,我們應用42℃進行脈沖射頻治療膝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痛,患膝疼痛顯著降低,術中我們進行感覺及運動測試,避免了神經損傷,患者術后無下肢運動、感覺障礙發(fā)生。我們在術前應用鎮(zhèn)痛藥物或在治療前局部注射利多卡因來減輕患者痛苦。
本實驗觀察組采用脈沖射頻治療,術后3 d患者膝關節(jié)周圍的疼痛即得到了明顯緩解,患者經脈沖射頻治療后均較治療前VAS評分明顯降低(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3 d、1 w、1個月比較療效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者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總之,對于慢性膝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痛患者,進行膝周射頻治療,效果明顯、疼痛緩解維持時間較長,操作方法容易,安全性高,且避免了患者長期服用藥物所致的副作用,極大程度上緩解了此類患者的疼痛。
參考文獻:
[1]燕鐵斌,梁維松,冉春風.現代康復治療學[M].2版.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2:501.
[2]牛德剛,史成富,鄒方亮.射頻消融治療膝骨性關節(jié)炎疼痛的臨床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25:14.
[3]韓文良,杜杰,金強.射頻加針刀治療膝關節(jié)內側副韌帶損傷80例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5,14(5):334.
[4]Karaman H,Tüfek A,Kavak G,et al.Intraarticularly applied pulsed radiofrequency can reduce chronic knee pain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J].J Chin Med Assoc,2011,74:336-340.
[5]Ozyuvaci E,Akyol O,Acikgoz A,et al.Intraarticular pulsed mode radiofrequency lesioning of
glenohumeral joint in chronic shoulder pain:3 cases[J].Korean J Pain,2011,24:239-241.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