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較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應用兩種阿司匹林使用方法的不同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兩組的常規(guī)治療方法相同,采用不同阿司匹林使用方式,具體為:對照組患者入院前2w口服300mg/d阿司匹林,之后改為100mg/d;觀察組患者首次劑量300mg,24h之后改為100mg/d。結果 兩組患者在阿司匹林治療前后的NI HSS評分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經過治療,對照組有21例基本治愈,總有效率為92.5%(37/40),觀察組有20例基本治愈,總有效率為90.0%(36/4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兩種阿司匹林使用方法效果相似,但是觀察組的使用方法更為簡潔,值得推薦應用。
關鍵詞:缺血性腦卒中;阿司匹林;治療效果
缺血性腦卒中是常見病、多發(fā)病,致殘率極高,病死率約13%。阿司匹林是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常用藥物,2013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美國卒中協(xié)會在Stroke雜志上發(fā)布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治療的新指南[1],新指南依然把阿司匹林治療作為缺血性腦卒中最基本的治療方法,與以往不同的是新指南認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發(fā)病早期首次給予大劑量(160~320mg)的阿司匹林治療,之后改為小劑量(50~150mg),這與《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中所推薦的治療措施有所不同。為了觀察比較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應用兩種阿司匹林使用方法的不同治療效果,本文選取了8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用不同治療方法觀察其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齡44~78歲,平均年齡(57.1±3.6)歲,起病均在48h內。所有病例經診斷均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行無創(chuàng)傷性腦血管成像檢查(I/A),排除出血性腦血管病,進行血管造影檢查(CTA或MRA),排除近端顱內血管狹窄和/或閉塞,所有患者均無阿司匹林過敏史,并且均無嚴重的心、肝、腎等方面的疾病。對8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隨機分組,根據(jù)阿司匹林使用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在年齡、性別、病史等方面進行比較,兩組患者資料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未給予靜脈溶栓治療,也沒有讓患者服用其他的抗血小板藥物,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給予腦保護、神經保護治療,改善腦循環(huán),控制患者血壓、血糖以及體溫,給予患者吸氧、呼吸等的對癥支持,維護患者體內水電解質平衡,另外,還可以根據(jù)患者體征,給予一定的營養(yǎng)支持等,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兩組患者均入院早期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商為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進行抗血小板治療,其使用方法為:對照組患者入院前2w口服阿司匹林300mg/d,之后改為100mg/d;觀察組患者首次劑量300mg,24h之后改為100mg/d。
1.3療效評價標準 按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中有關腦卒中的診斷標準對兩組患者進行臨床療效評價,根據(jù)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 HSS)評分標準對兩組患者進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2,3],①基本治愈:NI HSS評分減少程度≥90%,病殘0級;②顯效:NI HSS評分減少程度≥45%,病殘1~3級;③有效:NI HSS評分減少程度≥17%;④無效:NI HSS評分變化不明顯,變化范圍不超過17%;⑤惡化:NI HSS評分增加程度≥17%,甚至死亡。總有效率=基本治愈+顯效+有效。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對兩組患者的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進行表示,并采用t進行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NI HSS評分 在阿司匹林治療前后,分別觀察兩組患者的NI HSS評分,分析比較治療前后NI HSS評分差異情況,見表1。
2.2臨床療效 經過不同方法的阿司匹林治療,對照組有21例基本治愈,總有效率為92.5%(37/40),觀察組有20例基本治愈,總有效率為90.0%(36/40),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 結論
目前,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最重要的手段是溶栓治療,溶栓治療可以迅速的重建腦血液循環(huán),有效地恢復顱內血流情況,減少神經系統(tǒng)損壞,但是溶栓治療有很嚴格的治療時間,靜脈溶栓必須在發(fā)病后的3~4h內,動脈溶栓在6h內,大部分的患者都會錯過溶栓治療的時間限制,并且,并不是所有腦卒中患者都適合進行溶栓治療的,這些條件限制使得溶栓治療難以實現(xiàn)[4]。阿司匹林作為一種抗血小板藥物,對于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有非常理想的療效,該藥物對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以有效的阻止血栓形成。國際上認為,當人體內的血小板功能受抑制的范圍高達80%以上時,就不太可能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而對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其發(fā)病早期首次給予300mg阿司匹林進行治療,就可以達到充分地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之后給予阿司匹林100mg/d,就能抑制住每天新生成的血小板的功能,長期維持下去,就能保證80%甚至90%以上的血小板功能受抑制,從而達到有效的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入院前2w口服阿司匹林300mg/d,之后改為100mg/d;觀察組患者首次劑量300mg,24h之后改為100mg/d,結果表明,兩種阿司匹林使用方法均能明顯改善患者癥狀,達到持續(xù)抑制血小板功能的目的,兩組的治療效果沒有明顯的差異。因此,觀察組的阿司匹林使用方法不僅能有效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且此種方法更為簡潔,減少了藥物服用劑量,值得推薦應用。
參考文獻:
[1]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The Stroke magazine,2013,35.
[2]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2):146-153.
[3]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4.
[4]李衛(wèi)軍,王艷玲.急性腦梗死早期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24.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