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丹紅注射液與神經節(jié)苷脂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67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3例和治療組34例,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丹紅注射液治療,治療組患者采用丹紅注射液聯合神經節(jié)苷脂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和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情況。結果 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1%,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8.8%,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且治療組患者評分降低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急性腦梗死采用丹紅注射液聯合神經節(jié)苷脂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丹紅注射液;精神節(jié)苷脂;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臨床療效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卒中,多是由于各種原因所致的局部腦組織區(qū)域血液供應障礙,從而導致患者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1],患者發(fā)病率高,起病較急,易引發(fā)相應的神經功能缺失[2];為進一步研究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治療方法,我院選取67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67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中關于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3],經影像學檢查確診;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3例和治療組34例,對照組中男19例,女14例,年齡(49.5±5.8)歲,治療組中男18例,女16例,年齡(49.9±5.7)歲;排除患有嚴重心、肝、腎等系統性疾病患者、嚴重外傷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和對治療藥物過敏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均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數據比較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丹紅注射液治療:給予患者丹紅注射液20ml+生理鹽水100ml靜脈滴注,1次/d;治療組患者采用丹紅注射液聯合神經節(jié)苷脂治療:丹紅注射液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同時給予患者神經節(jié)苷脂40mg+生理鹽水100ml靜脈滴注,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2個月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治療后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和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情況;利用我院自制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表對患者神經功能進行評分,評分內容包括患者意識刺激、水平凝視、面部神經、語言、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以及步行能力等多個項目,最低分0分,最高分45分,其中輕型神經功能缺損:0~15分,中型神經功能缺損:16~30分,重型神經功能缺損:31~45分,患者評分越高,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越嚴重。
1.4療效判定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治療前減少90%~100%;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治療前減少45%~89%;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改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治療前減少18%~44%;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治療前減少≤17%或者評分增加;治療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分析 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和χ2檢驗,P<0.05表示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臨床療效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1%,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8.8%,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觀察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情況,治療前,治療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8.4±7.2)分,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8.9±7.1)分,兩組患者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8.6±4.1)分,對照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3.2±5.2)分,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與治療前比較顯著降低(P<0.05),且治療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腦梗死(腦卒中)主要是由于腦血管的改變,如血管閉塞或血管破裂,造成人體腦部缺血、缺氧等,均可導致急性腦功能損害,即便經過臨床治療,也會出現很多后遺癥。腦梗死依據患者發(fā)病機制的不同可分為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和腔隙性腦梗死等多種類型,其中最常見類型為腦血栓形成,占全部腦梗死的60%,由于腦血栓形成的病因基礎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因此產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即為腦梗死患者發(fā)病的最常見原因,包括高血壓、抽煙、飲食不當、缺乏體育鍛煉、過量飲酒以及精神壓力過大等,可概括為血管壁本身病變、血液成分改變以及其他外傷或藥源性因素等;急性腦梗死患者起病較急,臨床多表現為頭昏、肢體麻木、渾身無力等腦缺血癥狀,多在患者休息或睡眠中發(fā)病,各種臨床癥狀可在發(fā)病數小時內或1~2d達到高峰,且患者神經系統癥狀與閉塞血管供血區(qū)域的腦組織和臨近受累腦組織功能有關,可引起患者出現神經功能缺損,危害性大。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多采用藥物療法,主要治療藥物有丹紅注射液和神經節(jié)苷脂等,丹紅注射液是一種從丹參和紅花中低溫提取并經過膜分離技術而制成的一種中成藥物,能夠活血化瘀,通脈舒絡,主用于治療淤血閉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風,具有疏通脈絡、活血化瘀的功效;神經節(jié)苷脂含有唾液酸的鞘脂類,多見于細胞膜,是人體腦神經再生發(fā)育必需物質,對神經再生具有重大促進作用,可形成新的豐富的神經網絡,修復并促進腦神經再次發(fā)育,本次研究發(fā)現結果發(fā)現治療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P<0.05),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數據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總而言之,采用丹紅注射液聯合神經節(jié)苷脂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降低,治療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張海宇,王道清.磁共振FAIR灌注成像技術在急性腦梗死中的臨床研究進展[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4,30(09):1569-1572.
[2]劉慶,陳子燕.血尿酸水平與急性腦梗死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應蛋白的關系及其作用[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4,21(05):348-351.
[3]韓維明.疏血通注射液聯合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4,43(18):2188-2190.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