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中成藥楓蓼腸胃康顆粒聯合頭孢克肟顆粒治療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65例經高頻彩超確診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予楓蓼腸胃康顆粒聯合頭孢克肟顆粒口服,頭孢克肟顆粒7d為1個療程,楓蓼腸胃康顆粒15d為1個療程。 觀察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體征及高頻彩超腸系膜淋巴結的數目、大小、形態(tài)、回聲及血流變化。結果 65例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痊愈42例(64.6%),有效18例(27.7%),無效5例(7.7%),總有效率92.3%。結論 中成藥楓蓼腸胃康顆粒聯合頭孢克肟顆粒治療腸系膜淋巴結炎療效顯著。
關鍵詞:淋巴結炎;腸系膜;楓蓼腸胃康顆;頭孢克肟顆粒
楓蓼腸胃康顆粒是海南省名老中醫(yī)王會中所獻民間秘方。由海南海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屬純天然中藥制劑,國家中藥保護品種(國藥準字z10910055)。此方貴在簡樸、靈效(組方僅辣蓼、牛耳楓二味)。筆者近年來在臨床將此藥聯合頭孢克肟顆粒(廣州夠白云山制藥總廠生產,國藥準字10940128)口服用于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療效顯著?,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65例均為我院兒科門診患兒,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齡3~14歲。臨床表現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反復感冒后患兒自述臍下或右下腹疼痛,疼痛程度不一,陣發(fā)性,能自行緩解;查體見患兒頜下、頸淋巴結腫大、腹壁軟,肌衛(wèi)不明顯,臍下或右下腹壓痛范圍較廣,常為深壓痛,壓痛點不太固定,反跳痛(-),消瘦者有時可捫及腫大的淋巴結;實驗室檢查外周血象白細胞升高37例,正?;驕p少28例;腹部彩色多普勒主要表現為同一區(qū)域腸系膜探及2個以上淋巴結顯像, 大多位于右下腹及臍周,腫大淋巴結呈橢圓形低回聲團塊,邊界清楚,皮髓質分界清,孤立存在,散在無融合,其長徑與短徑之比>2,內部血供豐富[1]。
1.2方法 65例患兒均予楓蓼腸胃康顆??诜?,3~6歲患兒3次/d,1~2包/次;7~10歲患兒3次/d,2~3包/次;10歲以上患兒3次/d,1包/次。頭孢克肟顆粒6mg/(kg·d),分2次口服。開始7d兩藥同服,楓蓼腸胃康飯前沖服,頭孢克肟顆粒飯后溫開水送服,7d后單一楓蓼腸胃康顆??诜?5d為1個療程。服藥期間避免感冒及刺激性、生冷飲食。
1.3療效標準痊愈 ①痊愈:服藥7d內腹部疼痛明顯減輕,服藥1個療程后腹部疼痛完全消失,隨訪1個月無復發(fā),腹部B超淋巴結腫大消失;②有效:服藥1個療程后腹部疼痛明顯減輕,但腹部B超淋巴結腫大仍存在;③無效:服藥1個療程后腹部疼痛無緩解甚至加重,腹部B超淋巴結腫大仍存在甚至加重。
1.4典型病例 患兒,女,7歲,因反復臍周疼痛數月而就診,經腹部彩色多普勒檢查右腹部探及多個大小不等低回聲團塊,邊界清晰,較大約2.4cm×1.0cm、2.0cm×1.0cm、1.6cm×0.7cm內部血供豐富。給予上述藥物1個療程后,腹部疼痛明顯減輕,但一月后腹部B超淋巴結腫大仍存在,較大約為1.6cm×0.7cm、1.2cm×0.6cm、1.0cm×0.5cm等。再次給予上述藥物1療程后腹部疼痛完全消失,隨訪1個月無復發(fā),腹部B超淋巴結腫大消失。以后追蹤2年一直未復發(fā)。
2 結果
本組65例,痊愈42例(64.6%),有效18例(27.7%),無效5例(7.7%),總有效率92.3%。
3 討論
腸系膜淋巴結炎是兒科常見病之一,大多數發(fā)生在3~14歲, 以5~8歲多見。由于腸系膜淋巴結在回腸末端和回盲部分布豐富,且小腸內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腸末端停留,腸內細菌和病毒產物易在該處吸收進入回盲部淋巴結,致腸系膜淋巴結炎。臨床出現發(fā)熱、腹痛、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癥狀。因病變主要侵及末端回腸的一組淋巴結,故以右下腹痛為最常見,易誤診為急性闌尾炎[2]。目前現代西醫(yī)主要采用廣譜抗生素及對癥治療, 雖短期緩解腹痛癥狀, 但副作用較大, 機體抵抗力降低、二重感染幾率增加, 并易致再發(fā)性腹痛[3]。此病中醫(yī)屬腹痛范疇。風邪外襲,小兒藩籬疏,衛(wèi)外不固,邪得以入侵中焦,致中焦氣機瘀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以腹痛的性質而言,痛而有形者,常為食積、蟲積、瘀血痛:痛而無形者,常為寒、熱、虛痛。因腹痛所涉及的臟腑以六腑居多。而\"六腑以通為用\",\"通則不痛\"。故治療以調理氣機、疏通經脈,即以通法為主。楓蓼腸胃康沖劑主要藥物成分為辣蓼及牛耳楓。辣蓼味辛酸,性溫,功效消腫止痛;牛耳楓味苦澀,性平.功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二者為方,寒溫并用以調和陰陽,苦辛并進以順其升降,使胃腸得和,升降復常,從而消除臨床癥狀,恢復胃腸生理功能[4]?,F代藥理研究表明,楓蓼腸胃康顆粒有非常顯著的抗炎作用及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能有效的抑制胃腸痙攣;且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同時早期配合頭孢克肟顆粒加強其抗菌作用,效果更加明顯。本觀察表明,楓蓼腸胃康顆粒聯合頭孢克肟顆粒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療效穩(wěn)定而持久,副反應不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馬立東,周福金,王巖.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超聲診斷價值研究[J].遼寧醫(yī)學雜志2009,23(10):35.
[2]趙月梅,李紅梅.小兒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100 例診療分析[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08,15(12):19.
[3]司徒樺,王克華.楓蓼腸胃康顆粒治療小兒急性病毒性腸系膜淋巴結炎75例[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8,17(3):392.
[4]梁燕,梁國新,溫愛平,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療效觀察[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12):2170.編輯/成森